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永不下车 > 第四三九章 经费

永不下车 第四三九章 经费

作者:阳电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31 21:27:30 来源:笔趣阁

信息极度不畅,在消息不完备的情形下参与一场博弈,造就了当今世界的怪异局势。

一方面,忌惮毗邻大区的武力,管理员的选择近乎于一致,都会不约而同的调动所有可用资源发展军力。

另一方面,不管这军力膨胀到怎样的程度,哪怕已远超毗邻大区,信息的匮乏却让其无从得知、至多只能模糊的猜测这一事实,继而,并无勇气发动一场前途未卜的战争,结果让世界暂时得享和平。

和平,甚或战争,这一切只对管理员有意义。

治下的无数民众,从生到死,除非因能力出色而进入研发队伍,否则就只能一直待在方圆十平方公里的定居点内。

他们的眼界、认识,迟早会渗透到意识层面,在长期的麻痹教育之下,说不得,无须多长时间就会产生片面而扭曲的认识,将广袤的盖亚彻底遗忘,甚至以为这高墙电网之内的狭小空间,就是整个世界。

这种认识,并不利于人才的成长,方然却无暇多顾。

相反,除仰赖ai打理“全产机”和暴力体系,将大多数资源投入军备竞赛的无底洞外,他更关注的还是科研。

科学,是永生的唯一希望,也是直面死神时唯一堪用的利剑。

以一个人的力量,发展这庞大而精妙之极的体系,方然并非不自量,而是在深刻认识到今日之世界的非同以往之后,自然而然的选择。

nep大区,北大陆西侧的一片陆地,仍口一千余万,规模,怎样看也并不算大。

旧时代的联邦,领土面积近10,000,000平方公里,身为超级大国而有若干仆从国、卫星国,幅员两千四百万平方公里的北大陆尽在掌控,顶峰时期年gdp接近二十万亿联邦马克,治下人口更多达三亿。

不论人口,幅员,还是经济体量,今天的nep大区都无法与之相比。

但,在旧时代的社会体制下,联邦的国力能有多少投入科技研发,投入严肃的、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就未必能超过今天的nep。

一国的经济总量,gdp数字,是还算凑合的表征。

在西历1470年代的巅峰时期,联邦每年投入科研领域的经费,不过占gdp的近3%,几千亿马克的数目似乎十分巨大,但,撇开大量应用性质的所谓“科研”,真正投入基础学科、基础领域的经费,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联邦产业巨头的研发活动,从智能马桶、到电动车,都一并计入科研经费总投入。

反观今日的nep,相当于十五亿吨标准煤的总能量攫取值,其中的百分之五,换算成旧时代之联邦马克也有几千亿,则专注于基础研发领域。

从这一角度分析,撇开原材料、实验条件等客观限制,今天nep大区的基础研发投入,甚至比旧时代的联邦还要高,在规避大量无实际价值的应用研究、与大量商业与政-治壁垒的重复研究后,成效将会比联邦更高。

nep大区的科研体系,自底向上,以“数学”和“哲学”作为基石。

在这之上,重点领域是“基础物理”、“宇宙物理”、“计算与信息”、“量子力学”等围绕数学、物理学的若干学科。

更上一层的领域,是“应用物理”、“天体物理”、“化学”、“生物工程”、“医学”、“算法与运筹”等自然学科,以及专注于整理发掘的“人文艺术”。

再往上,则是与“全产机”体系紧密结合的偏应用类领域,细分为若干工程门类,也正是从这一层面开始,计算机与ai的组合,越来越多的接替人的工作,进而通过fscim体系将研究者的成果转化、应用到工程技术层面。

科研体系的任务,在眼前,是为“全产机”提供技术支持。

长远的目标,则与人类千万年来的目标一脉相承,在已有理论、条件的支撑下,尝试探寻更高远、更深奥、更本质的客观规律。

不过更本质的客观规律,是否能找到,不仅取决于研究者的头脑、意志和运气,

还取决于是否有适当的研究条件。

这一限制,至少在当下的世界,并非nep大区能单独解决。

在1491年度的研讨会上,方然就已知悉,出于nep大区的自然条件、资源蕴藏与地理位置等诸多因素,思维缜密的科学家们提出建议,暂时不开展诸如“可控核聚变”、“深空探测”、“高能粒子试验”等方面的研究。

想法与自己不谋而合,研发地图上的盲区,方然并不乐见,但这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譬如“可控核聚变”,且不谈理论上、技术上的困难,在nep大区内是否有丰富的he3等资源,单从研究、设计与实施流程分析,这一领域在可预见的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长时期内,都无法实现“净产出”。

说白了,这样一个长远或许有利、短期大量烧钱的研发方向,是决计无法承受的。

不仅“可控核聚变”研究,在慎重评估后,甚至于人类已掌握的“可控核裂变”与核武器等技术,也被专家们评估为“不具备经济性”。

这一点,方然起初有所怀疑,但在阅读报告后便打消了疑虑。

核武器,曾经高悬人类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威力究竟有多大,这是一个看似不言自明、却很值得商榷的问题。

刚刚经历过一次全面核战,对这问题,方然很有资格回答。

从“看门狗”到通用型ai的分析,早有定论,在机器、而非人为主体的全面战争中,核武器的威力相对有限,威力与投资的比值很低,比很类常规武器的费效比都差,并不是一种值得大量装备的武器。

核武器的威力,单看是十分巨大,但制造、存储、维护和使用的代价也大。

其引以为傲的光辐射、冲击波、核辐射等杀伤手段,乃至对环境的破坏作用,在机器人参战的大环境下,震慑力相对下降。

出于这种考虑,在制定《中长期科研规划》时,方然只保留寥寥三所核物理研发机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