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永不下车 > 第一〇八章 困难

永不下车 第一〇八章 困难

作者:阳电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4:24:28 来源:笔趣阁

对一个永远在膨胀、没有终末态的宇宙,热力学定律依然正确,这,毋庸置疑。

然而主宰一切的热力学第定律,却仿佛杀手,在无限长的路径上追击目标,永远跟在宇宙的身后,永远也无法得手。

膨胀,如何让宇宙避免热寂的宿命,一经点拨,方然很快就思路贯通。

即便孤立系统,如果允许系统占据的空间发生变化,譬如说,气缸容积变大一倍,那么,即便原本缸内的气体已达到参数的绝对均匀分布、处于熵最大的态势,也可以藉由向新增空间的扩散,来进一步提升熵值。

熵值有提升的空间,在热力学,也就意味着有做功的可能;

进而,就有被智慧生物所利用,借以维持新陈代谢之类精妙活动的可能性。

宇宙的膨胀,一种建立在科学观测上的假说,居然有这样的效力,面对热寂,坚若磐石的统计物理成果,时空持续膨胀的宇宙虽然无法彻底摆脱热寂的阴影,却始终可以快出一步,这种图景,让方然感到久违的放松。

面对无限膨胀的宇宙,曾被认为面目狰狞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原来……

也有它无法终结掉的存在,是这样吗。

坐在椅子上,脑海中冥想着那遥远到不可思议的未来,意识到那想象中的“叹息之墙”也许并不存在,一开始,方然几乎要表露出罕有的欣喜,理智却在提醒他,寻常人绝不可能因为这种事而高兴,这样泄露情绪,正该是身为永生的追寻者所竭力避免的,才勉强控制住表情。

不过,和默默体验心情的年轻人不一样,被话题引起了兴趣,理查德*费曼还在滔滔不绝,言谈间,又让方然有了新的忧虑:

“正因如此,‘热寂’这种假说,如今并没多少人会当真。

即便按相关理论的预测,根据不同的初始条件,关于宇宙何时会彻底进入热平衡态,分歧也很大,预期从10^10年到10^1600年不等;

就我个人而言,一种理论如果会导致如此悬殊的预测数据,本身就说明这理论‘不太靠谱’,呵呵。

不过,即便我们否决了‘热寂’理论,宇宙的长远景象,恐怕……”

“恐怕什么?”

面对眼神略显恐慌的方然,费曼教授的话,很突兀:

“你看,现在已经五点半了;

如果不想忍受餐厅的伙食,我们就叫一些外卖来吃,记在我的账上,怎么样。”

……

“坦率的讲,方,你的名字是方然,对吧;

如今像你这样关心宇宙命运的人,即便在大学里,也真是越来越不常见喽。”

傍晚时分,理查德*费曼请了方然一顿挺丰盛的大餐,既是感谢他常来帮忙,同时,也有些志趣相投的意思。

教授话里的一丝落寞,不难听出来,方然则讪讪的劝慰着:

“可是,至少在伯克利的物理系,愿意探究宇宙奥秘的学生,还是很多啊。”

“哦,是这样。

搞物理的人,什么时候都不会少,要说这里面大部分人都是出于对物理的热爱、至少是兴趣,这一点我并不反对。

只不过,以实用主义的动机来学习自然科学,或者,以造福人类的志向来学习,总之大概是这些吧,难免令人失望;十个物理系的学生,得有**个都是持类似的动机,他们钻研物理,无非是想凭借这么一种手段,去改变人类世界,仅此而已。

这样做,当然不能说没意义;

但纯粹受求知欲的驱使,想要知道浩瀚宇宙的过去和未来,持这种动机的人,就少得多喽!

话说回来,关于宇宙的宿命,”

一提到这方面,方然就不自觉的竖起耳朵,

“之前我们谈到‘热寂’,然后呢,即便这理论有些片面,甚至完全错误,宇宙的终末态,也还是无法脱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框架。

目前来看,宇宙一直在膨胀,不妨假设这膨胀会永远持续下去,那么,宇宙的确永远不会进入热平衡态,理论上讲,永远具备熵增过程发生的基础;然而再考虑到另一个方面,宇宙中物质的总量,几乎恒定,那么随着空间的膨胀,宇宙中物质的密度也会越来越低,越来越接近于零。

这样一来,对任何熵增过程而言,发生的难度,也会变得越来越高。”

一席话,仿佛在自言自语,理查德*费曼的语调不紧不慢,方然听得却有些困惑,皱眉思考片刻,他才明白了教授话中含义,喉咙便有些发紧。

恐惧再度袭来,他知道,这是因为自己思考问题的立场,和教授不一样。

宇宙膨胀,物质的分布随之越来越稀薄,这意味着什么呢;

站在永不下车的立场,要永生,就得有持续到永远的熵增过程,来维持生命的低熵态,然而,宇宙的物质分布越稀薄,从“物质扩散”这一过程中获得能量、降低自身熵值的企图,就越困难。

要理解这情形,单凭想象即可,并不需要高深的宏观物理理论。

且看人类现有的低熵源,或曰,能量的来源,就有这样的规律,能量密度越高的能源,利用价值越高,从核能,到化石燃料,这些高密度的能源被人类广泛利用,而像太阳能,潮汐能这些密度较低的能源,不论科学家怎样努力尝试,也始终无法以相对低廉的成本来大规模利用。

能源,本身的性质都一样,太阳能并不比化石能源更低级。

最新的太阳能电池,转化率已胜过了内燃机。

然而太阳能的密度太低,需要富集的手段,和衍生而来的能量储存手段,就是化石能源体系不需要特别考虑的,这就带来了工程上的麻烦。

实践中,太阳能的利用要比化石能源难得多,成本也高得多。

以此类推,从宇宙的视角来观察,物质密度的无限摊薄,必然导致任何潜在能源的密度无限稀释,对文明来讲,随着时间的流逝,从越来越稀薄的宇宙空间中获得能量,降低自身熵值,即便理论上永远都可以做,实践上,却迟早会变得完全不可行。

究竟是什么样的困难呢,设想一下,倘若随着时间流逝,石油的能量密度降低到万分之一,甚至亿分之一,内燃机将会怎样:

在那种条件下,内燃机,根本就没办法存在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