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永不下车 > 第一五八章 身份

永不下车 第一五八章 身份

作者:阳电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31 21:27:30 来源:笔趣阁

要隐匿身份,只有避难所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身份”。uu234

换句话说,一个背景“干净”、能在人类世界安全活动的身份,才是方然的目标。

这种干净的身份,如果提前谋划,也假设幼年时的自己就有近乎一流的黑客水平,在西历1450~60年代的联邦,并不难凭空捏造出来。

但今天,随着it技术的迅速发展,联邦政府机构、社会公共部门与其他组织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也水涨船高,特别是规划太晚,从而错失了一系列讯息造假的最佳时间窗口,诸多的限制、风险,让完全捏造身份成为了一种不可能。

当然,以联邦强力机构的能量、手段,并不难做得到,但方然可没有这种便利,也承担不起行径败露的风险。

相应的,他的行动策略,则是从扫描、筛选符合要求的“身份宿主”开始。

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宾夕法尼亚州大学,马塞诸塞州,波士顿,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在避难所选址时,触类旁通而洞悉了管理员之动机的asa,就替他物色了这两处地点,3.0版本的线上扫描进展神速,很快,一份包含约五十名目标人物的清单,就呈现在了方然面前的电脑屏幕上。

初筛,得到约五十个目标,这一结果并不是太理想,但也还凑合。

接下来,作为系统的设计者、和行动的发起人,方然就不能完全依赖asa,他需要逐一浏览ai搜括来的目标资讯,进行二次筛选。

初筛的标准,是个人信息的相似度高于90%,这一要求,asa是可以代劳。

但是更精细的筛选,考虑的方方面面就复杂得多,自忖能力、眼界有限,至少眼下,方然还没研究出如此智能化的ai内核,来代替自己做这样的工作,再说即便有了构思,他的时间精力、乃至运行平台的算力,也仍然太菲薄。

逐一查看信息,脑海中构思着行动方案,意识到自己正在谋划什么,方然不免喉头发紧。

是的,他对正计划着的事,觉得恶心;

但既然别无选择,索性也只有一直走下去,或许……

习惯了就好。

永生,追寻无限长的生命,不可能是一路风景的悠然之旅,对此,方然有心理准备。

不过当真的要迈出第一步时,他还是会紧张。

在asa提交的几十名目标人物中,找出最容易“取代”的那一个,判断的依据,是目标人物的个人特质与自己高度拟合,这且不算,最重要的一个特性,是此人的社会联系、生活圈子,不能太复杂,而应该是越简单、越隐匿越好。

换句话讲,方然的狙击镜,正在搜索一个条件匹配的宅男。

“宅男”,按通常的定义,似乎是指习惯于闭门不出,窝在转椅上、沉浸网络中的肥胖青年男子,一开始,方然也难免会被这种既有印象所影响,而担心匹配失败,毕竟以自己的身体条件,所谓的“健美阳光大男孩”,是很难符合一个典型宅男的形象。

然而搜索开始后,他很快发现,时代的变迁、社会的演变,速度和程度都超乎自己的想象。

曾几何时,人类社会的维系、运转,几乎完全以人与人之间的频繁互动,事实上往往是熟人之间的频繁互动为基础,以血缘和经济纽带连接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甚至被认为是社会这一概念的基石。

但今天,藉由互联网络的蓬勃发展,社会的面貌和运行模式,都已不复以往。

至少在网络发达的联邦,一个人,如果有起码的经济来源,不需要为糊口而被迫行动,这前提对计算机方向的大学生而言并不难满足,那么,只要他、或者她愿意,完全可以脱离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甚至彻底切断这纽带,而做到完全的深居简出。

在这方面,方然就有切身的体会;

如果不是为了外表一切如常、避免被潜在的同类关注,以规避风险计,他完全可以很长时间不和联邦社会的任何人发生实质性的接触,而依然活的很好。

既然如此,初筛通过的名单竟有几十人之多,也就一点都不难理解。

但仅有这些便利,还不够,接下来方然就必须详细的考察人性,或者,换一种更随和的说法,他需要凭人的思维模式来揣测,预测,这些拥有干净的身份信息、外表与言行也无甚异状的目标人物里,哪些相对而言更易“得手”,

又有哪些,根本一点都不能碰,因其可能是潜在的永生追寻者。

身份信息的高度匹配,选择了计算机方向,深居简出,以上条件综合起来,不难发现,和憧憬永生的方然一样,这些也都是永生追寻者的典型行为特质。

所以在初筛名单里,会存在竞争者,这确乎是有可能的事。

不过,即便发现一丝疑似同类的迹象,以方然的策略,他也决计不会考虑打草惊蛇、冒极大的风险去将其干掉。

内斗,现在还不是时候;

不管其他竞争者怎么想,怎么做,他都不想仓猝行动。

分析,甄别最合适的目标任务,按asa指引的大方向来安排下一步计划,方然并不是全无疑虑,对新身份的选择,也细致的权衡过利弊。

从今后一段时间行动的便利性考虑,要渗透网络、掌控暴力,选择计算机领域专业人士的身份最合适。

但这也会带来额外的风险,身为永生追寻者,对“永不下车”之路的分析也近乎一致,计算机领域的身份,又是很显眼的标签,更容易被行事激进的其他竞争者怀疑,甚至,以“宁杀错不放过”的动机,痛下杀手。

那么选择一个与it风马牛不相及的身份,会更安全些吗,好像也不见得。

就以自己的鉴别思路,未来某一刻,对效力于联邦暴力体系的计算机管理员,倘若其中一个是科班出身、另一个却曾经是导游、甚至调酒师,谁会更像是同类呢;

方然自己也会认为,后一个的可疑程度会远高于前者,错配的身份背景,反而更招人怀疑。

说白了,身份特质与潜在风险,这就是一个如何取舍的微妙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