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永不下车 > 第七十九章 复生

永不下车 第七十九章 复生

作者:阳电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31 21:27:30 来源:笔趣阁

活着,到底有什么好,又为什么一定要逃避死亡,一定要永不下车呢。m.uu234

西历1469年,十六岁的少年,在死亡的阴影下负重前行了这么久,却在某个平淡无奇的日子里,头一次开始站在哲学的高度,来审视生与死的严峻问题。

害怕死亡,巨山孤儿院里的黑烟,让幼年时代的方然极度恐惧,意识到死亡的可怖,接下来的十几年里,无时无刻不在为逃脱这一宿命而竭尽全力,去探索永不下车的可能,但如今,时常思考人类从古到今、再到未来的时间之线,他却开始怀疑,这种执着,究竟是不是自己的真实想法,又或者,仅仅是一种任何生物都有的贪生怕死本能。

倘若只是本能,那么,这无非是自然选择的产物,并不掺杂任何一丝自由意志。

那么“永不下车”的想法,究竟是什么,到底是一种自发而生的执着信念,还是像爱情那样,只不过是披在本能之上的绯色外衣呢。

审视自己,意识在思考意识本身,“我思故我在”的论点着实苍白,并解决不了问题。

思考上升到哲学层面,查阅了大量资料,他的困惑仍无法解决。

永不下车,永远待在时间的列车上,过去十六年里,他从未有一刻思考过,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活着,为了永远活下去,难道不是吗;

但活着又是为了什么呢。

“为了活着而活”,是的,十几年间都是这样回答内心深处的诘问,但细细想来,这分明又是一个循环论证的悖论。

哲学上的思辨,对人而言,远比思考客观世界更凶险,更加的难以捉摸。

盖亚的几十亿芸芸众生,事实上,并没有一个人会真正体会到这思辨的可怕,哪怕极少数拔高到哲学层面,拷问生命意义的个体,最终,也会藉死亡而将意识与迷惘同时清零,彻底摆脱了痛苦。

想不明白也无所谓的,反正大限到来时,下车就是了。

但方然却不同,死亡,简单粗暴的将一切意识清零,恰恰是他最恐惧的。

“永不下车”,倘若这当真行得通,意味着永远待在时间的列车上,旅途,会漫长的无法想象,即便再怎样刻意回避,无限长的人生中,他还是会无数次陷入这逻辑上的悖论,而且,即便为此而绞尽脑汁,恐怕也永远都找不到活着的真正意义。

永不下车的目标,是活着,而活着的目标,又是永不下车,这样的死循环,早晚有一天会把人逼疯。

那不去思考行不行呢,可以,但那样的话,和非生命又有何区别。

永生,暂时还遥不可及,思维上的探索却迈过了极限,让方然意识到,永不下车的无尽旅途,某种程度上讲,会是怎样的诡异而惊悚:除非变成一具行尸走肉,否则,在看不见尽头的时间旅途上,他迟早会陷入人生意义的虚无之中,无法挣脱。

从这一角度讲,对找不到生命意义的人,死亡,反而是最彻底的解脱。

死亡和永生,到底,哪一个才更可怕呢。

……

“永不下车”的疑惑,时常会冒出来,甚至让方然的执念现出了一丝裂痕。

但这并未让他消沉,甚至,根本没有看得见的影响。

永生之后的路,这种思考,在哲学层面是如此的晦涩艰难,然而再怎样难捱,那毕竟也是在获得了无限长的生命之后,才要面对的问题。

在此之前,努力的大方向,不会变,也不应该改变,对始终坚定信仰着科学的方然来讲,他只需想明白一点,就可以暂时抛开所有的困惑与迷惘,坚定自己的信念,在追寻永生的征途上披荆斩棘,对抗任何艰难险阻。

死亡与永生,究竟哪一个更恐怖;

哲学家或许会毕生困扰于此,超脱了生死的方然,却清楚得很。

从生到死,方式,可以有一千种,一万种,莫说“永生”并非等于“不会死”,即便寿命短暂的盖亚众生,要实现这一转变也易如反掌:

列车的门始终开启,若想下车,随时可以到车厢尽头纵身一跃,堕入虚无。

但是从死到生,方式,又有多少种呢;

一种也没有。

时间列车外的世界,晦暗又模糊,没有人知道那里究竟有什么,车厢里的过客,至多也只能透过脏污的车窗玻璃窥看一二,所见的,往往也只是观察者自己的想象。

所见皆幻象,因为凡是下了车的人,不论男女老幼,帝王贱民,都没有一个能回来,向暂时待在车上的人描摹那死后的世界。

生与死,车门内外的一线之隔,距离,却是那样遥远;

死而复生的遥不可及,某种意义上,是热力学定律的一种体现,从新陈代谢的有序低熵态,到分解消亡的无序高熵态,前者到后者,不费吹灰之力,后者到前者,却必须借助外来的低熵源,还要以精妙到无法想象的方式注入,才可能有效。

这种事会有多难呢,一直到今天,也看不到任何渺茫的希望。

生与死的转化,正如联邦现钞与津巴布韦纸币,前者变后者轻松愉快,后者变前者难如登天,那么持有哪一种才更有利,这,简直不需要任何哲学家苦苦思索,但凡不是白痴,都知道该怎么做。

方然的缜密思考,并不是说,就彻底否认了死而复生的可能。

毕竟,如果把一具身体的死亡,看做熵的增加,单纯从孤立系统的角度观察,这种变化是绝不可逆的,但如果从外界获得低熵源,原则上,并没有什么物理定律会阻止一个人复活,虽然具体的操作,显然大大超出了人类现有的技术水平。

但这种认识,对帮助自己对抗死亡,并没有什么意义。

人之将死,这一过程究竟能否被逆转,站在全人类的角度,意义重大。

但是对方然来讲,复活,却不是一种可以拿来战胜恐惧、逃避死亡的可行手段,这不是技术上能否实现的问题,而是这种手段,对已经身在时间列车外的任何人,可靠性都极差,没有任何手段能保证100%的成功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