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首富杨飞 > 第887章 被点名了

首富杨飞 第887章 被点名了

作者:拾寒阶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1 20:57:41 来源:笔趣阁

号称资本主义西点军校的哈佛商学院,简称hbs,始建于1908年,是美国培养企业管理人才最著名的学府,近现代史上,美国许多大企业家和政治家都在这里学习过。

据统计,在美国五百强企业里,担任最高职位的经理中,有五分之一毕业于这所学院。

一百多年来,哈佛工商管理硕士,已经成了权力和金钱的象征,成了许多美国青年梦寐以求的学位。

哈佛商学院是美国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有一种超越学科界限的特殊集体精神,它有着与众不同的使命和不同凡响的校风,其影响之大,实非言语所能形容。

而案例教学法,是哈佛学院的传家之宝,每个案例的描写都是工商企业将遇到的真实问题,有时案例故意不给应有的信息,有时又故意多给一些。

每个案例的最后,总是问你:“你说该怎么办?”

案例法的精髓,不在于让学生强记内容;而是迫使他们开动脑筋思考,苦苦地思考。当然不是无休止的思考。第二天一早,他们就得带着行动方案去上课。

案例法训练的是决策的艺术,意在锻炼学生在不圆满的条件下作出决策。

案例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学生的质量。

商学院将新生分成从a 到i的9个班,每班90 人,有固定的教室,按同学的背景、经历、特长、兴趣配组成班。

哈佛的节奏是紧张的,也必然如此,要在短短两年里培养出总经理式的人才谈何容易!

哈佛教育的价值,在于把通常需要多年工作实践方能获得的经验,浓缩到两年课程里,将涉世不深的学生“催熟”。

在两年时间里,学生们要分析800多个案例。

制作和设计这些经营案例的,既有哈佛大学的教授,也有该校的毕业生,还有其他有关的研究者。

为了保证这些案例的多样性和全面性,所有案例在正式列入课程之前,都要经过反复认真的讨论。

一个案例通常要讲两、三节课,每节课80分钟。

每节课开始,任课教授首先指定一个学生起来说明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手段,或者指出实现公司目标的方法和途径,所给的时间一般是10 到20分钟。

哈佛商学院的案例分析教学,不是去寻找正确答案的教学,很多问题实际上也不存在绝对的正确答案,存在的只是可能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对还是错,只是个人对经营状况的理解和判断的不同。

杨飞在来之前,就从侧面了解过hbs的教学方法,也找过相关的案例书籍观看学习。

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真正到了课堂上,杨飞才发现,自己在书本上看到的,并非全貌,也学不到全部的知识。

通常而言,hbs学生将提前一周收到即将讨论的案例。

收到案例后,学生们将与各自的“学习小组”会面。

所谓的“学习小组”,是一群来自不同院系、背景各异的同辈人,他们相互交换笔记、交流意见并提出解决案例问题的最佳方案。

杨飞的学习小组里面,居然有琳达,就是昨天开学式认识的新朋友,宝洁大中华区美方总裁的女儿。

没记错的话,杨飞听她说过,她是大一的新生。

而杨飞,却是研一的新生。

对于这样谜一般的分组,杨飞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敢问。

因为是刚开学,第一个案例当天就提了出来。

第一个案例是这样的:

在非洲某地,有一座建立于地下隧道的城市,这是一家全球最大的钻石开采基地。

该隧道距离坚石地表一英里深,有两万多冤魂长眠其中。

矿工们在矿井中待上12个小时,四肢着地,头能碰顶,慢慢用蒸汽钻头钻出一米高的空间。矿工开采出的所有东西,必须垂直向上拉扯一英里才能运出去。矿工们需携带大约40磅的设备,矿井里炎热,潮湿,嘈杂。

矿业公司所雇佣的劳工中,有70%是文盲,他们说九种不同的语言,并且没有一种是官方语言。

这家矿井,每年平均要死亡数十个矿工,矿难发生时,甚至会有成百上千的矿工遇难。

案例的最后是提出问题:“如果你成为这家矿业公司的负责人,你会怎么做?”

hbs教师在研究案例时,必须接触各公司并获得批准才能研究、公布一个案例。

各公司通常会提供数据、报告和备忘录以协助研究。

通常,案例的主人公或公司代表人将亲自出席课堂,以进行案例讨论。

而这样的讨论,并没有标准答案,这跟国内的应试教育,大相径庭。

在国内,我们看到一道题,需要做的,是千方百计解答,找出正确答案。

而案例教学法,是让学生在案例中做出诸多决定,让决策变成习惯。

教授提出案例后,全班同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能来这里上学的,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们有着最活跃的脑细胞,也有着口若悬河般的口才。

案例讨论以“无正确答案”原则为基础,目的在于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但是,任何问题必定会有一些错误答案,这时候,教授可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向学生们补充相关基准知识。

教授提出问题并作出评论,学生进行分析并提出意见,或扮演案例中的角色。

当辩论变得离题、冗长、或者冒犯别人时,教授需要中途介入将学生讨论引回正轨。

杨飞从来没见识过这样的课堂。

刚开始,他是震惊的。

国内的课堂,讲究的就是入座即静、入座即学,哪怕要发言,也要先举手,征得教师同意,喊你名字,你才能起立发言,否则,不管你讲什么话,都会被视为不礼貌、扰乱课堂秩序。

看着同学们坐在座位上,大声的讨论,发表见解,和教授争得面红耳赤,杨飞仿佛发现了新大陆。

原来,课,还可以这么上?

杨飞努力在适应这种节奏和环境,还没有反应过来呢,他却被教授点名了:

“杨飞同学,我看过你的简历,你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你对企业管理,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请问,对这个案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