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首富杨飞 > 第2244章 杨飞家的对联

首富杨飞 第2244章 杨飞家的对联

作者:拾寒阶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4:16:05 来源:笔趣阁

“杨先生,我们是从省城来的。我叫舒光华,今天特地前来拜访杨先生的。”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红光满面,脸上带着笑,高兴的和杨飞握了握手,“很高兴认识杨先生!我对你是闻名已久啊!真的是闻名不如见面,你比我想想象中还要年轻有为,还要英俊帅气啊!”

杨飞并不知道舒光华是何许人也,便客套的回了一句。

舒光华又对唐文杰笑道:“文杰同志也来了,幸会、幸会!”

唐文杰猛然想起来,哈哈笑道:“光华同志,你来得未免着急了一些吧?我还没有离开呢!你这是着急来上任吗?”

杨飞一听,便即明白过来,这位舒光华,就是唐文杰的接班人,是从省城下放的。

果然,舒光华打了个哈哈,说道:“不敢,不敢,只是今天恰好路过西州地界,想到杨先生家在这边,便特意前来拜访一番。还请文杰同志不要介意才好。”

唐文杰摆摆手:“开个玩笑,光华同志也不要介意才好。”

两人哈哈大笑。

杨飞道:“各位领导既然来了,怎么不到屋里去坐?却在外面站着呢?难道是我家里人偷懒,没有前来开门?”

舒光华连忙说道:“那倒不是,我们听说杨先生就在不远处钓鱼,便想着在这里等你回来。”

“来来来,里面请。”杨飞开了走廊的大门,请大家进入。

“这里有湖光山色相倒映,又有天光水影共徘徊,真正是一方风水宝地啊!”舒光华语带恭维的说道。

杨飞笑道:“大家都这么说,现在连我也不得不相信,我能成为首富,全靠了这座别墅的福气!”

大家都笑了:“杨先生能成功,离不开杨先生的努力,风水福祸之说,虚无飘渺,终不可信。”

进入客厅,桑叶子向杨飞说明情况,的确和舒光华所言一致,是他们不愿意贸然进入府第,一定要在外面等杨飞回来。

杨飞心想,这人心挺诚的啊!

舒光华很擅言辞,谈吐不俗,比起唐文杰来,又要胜上一筹。

不过杨飞并不会以貌取人,更不会因言取人。

会说话的人太多了,能做实事而又能廉洁奉公的人,才能入得了杨飞的法眼。

官分两种,好的和坏的。

商也分两种,好的和坏的。

有的商,就喜欢坏的官,因为通过某些交易,可以走捷径。

而像杨飞这样的商人,却只愿意和清廉的官打交道。

商业做到一定地步,你想完全绕开官,那是不可能的,也不现实。

要想企业做得长长久久,就千千万万不能和贪字搅在一起,不管是哪方,一旦有了一个贪字,日久必败!

战场贪功,骄兵必败。

股市贪钱,逢赌必输。

职场贪利,钱多累名。

古今之人,皆知贪能致祸。

然而,世人能戒酒,能戒烟,能戒色,能戒赌,唯独这一个贪字,难以戒除。

杨飞和舒光华还是第一次见面,交浅言不深,所以在他面前,并不怎么多说话,更不会说任何涉及到官面上的话。

每当他们彼此谈话到官面时,杨飞都会找借口起身离开一会儿,或是直接打岔,转移话题。

今天的主人公,既然是以杨飞为主,那谈话的中心,也自然以他为主。

杨飞要是转移话题,大家也就会自觉谈一些他感兴趣的人和事。

舒光华看着杨飞家中的一幅对联,忍不住吟道:“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好联啊好联啊!积德与读书,果然是人生最要紧的两件事情。”

有人便道:“这是杨先生作的对联吧?杨先生不仅富甲天下,更是学富五车,著书育人,名传天下啊!”

杨飞呵呵一笑,摆了摆手,说道:“舒领导,你可知道,此联出自何人?”

舒光华道:“我没记错的话,此联应是姚文田所作?”

杨飞倒是微微一讶。

因为姚文田并不算太出名,知道此人的人并不多。

就算对方答不出来,杨飞也不会太过惊讶。

然而,舒光华居然脱口而出,倒是让杨飞刮目相看。

之前说话之人便问道:“姚文田又是何许人也?”

舒光华道:“清朝十帝267年间,全国共出过114名状元,其中湖州藉的就占了7名。若要在这7个状元中评出谁是最有学问者,非嘉庆四年的状元姚文田莫属。”

“原来是个清朝的状元公啊!那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了!”大家这才恍然。

古代考个状元,比现在高考考个状元还要难!

舒光华道:“姚氏家族,乃是书香门第,和这对联中说的一样,属于几百年旧家,子孙辈也是人才辈出。”

杨飞道:“姚文田中的是清朝嘉庆四年,也就是1799年,己未科进士第一名,世称文状元。他是名动朝野的翰苑名贤,文坛巨匠,官至礼部尚书。最难得的是,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治学严谨,为官耿直,一身正气。关于他,还有一个小传说。”

众人便问:“是什么传说?”

杨飞道:“他每天都要注解三个字。”

“三个字?”有人便笑道,“三字何难?”

杨飞微微一笑:“别忘了,他并不是专业的文字工作者,而是一位高高在上的礼部尚书,平时公务何其繁忙?各位试想一下,我们很难想象,他是如何一边应付枯燥冗繁的政务,一边潜游于浩瀚的学海中。姚文田在京为官时还坚持文字学研究,并给自已规定:每日必须完成三个字的校注。这就是日注三字的由来。”

“哦,原来如此!”大家还是有些心不在焉,每天注解三个字而已,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也值得传扬?

杨飞却肃然说道:“和他白天处理的那些官话连篇的公文相比,和同僚之间那些词藻华丽的应酬唱和相比,这校注三个字的重量肯定远远超过它们的总和。如果说白天的官场政务只是一种被动的生存手段,那么,只有到了晚上摘去了顶戴花翎,布衣便鞋地走进书斋以后,他那潜心面壁的苦思和神采飞扬的吐纳才充满了人生的主动精神。”

众人听了,忽然间有所感悟,都不言不笑了。

这些人里面,唐文杰和杨飞相对比较熟,便笑道:“杨老板也是如此啊,商事繁忙之余,也不忘伏案读书,奋笔疾书,写出了几部畅销书,让我们看了,获益非浅啊!”

杨飞笑了笑,问舒光华道:“舒领导,你每年读几本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