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皇上,请您雨露均沾 > 九卷37、待嫁

皇上,请您雨露均沾 九卷37、待嫁

作者:miss_苏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14:11:21 来源:笔趣阁

君臣相伴这些年来,这几乎是皇上头一次对傅恒如此冷硬。

傅恒虽说明白,皇上这不是冲他来,是皇上痛恨那些贪官污吏。

他自己也有错,错在还为该死的高恒向皇上说情。皇上最恨官官相护、结成朋党,当年的张廷玉、鄂尔泰两大集团便是最大的前车之鉴。

只是,终究是意难平啊~

傅恒心下沉郁,朝中府中无人能诉,也唯有与赵翼的书信往来里,略纾胸臆。

赵翼在回信中也感慨道:“一向以为,皇上会因对宫中哪位主子的宠爱,而提拔重用她们的父兄家人。忠勇公爷您府上如此,慧贤皇贵妃母家高家如此,淑嘉皇贵妃母家金家也如此;在这些身为高位的主子母家里,反倒是皇贵妃主子母家有些例外。”

“以皇上对皇贵妃主子的情分,皇上却并未给皇贵妃主子的阿玛清泰、兄弟德馨多高的官职去。清泰大人这些年来一直掌管饽饽房,而德馨也只是管着内务府的缎库而已……原本卑职当真有些不能理解去。”

“可是如今看来,卑职反倒觉得皇上这才是一种保全虽无高位,却都在身旁,清泰大人亲自顾着皇贵妃的吃食,德馨则自管着皇贵妃的衣冠……虽无高位,却也无风险。”

傅恒展信读罢,也是眼角潸然。

都说他家是外戚里恩泽最重的,可是从二哥傅清,到侄儿明瑞,以至于自己的儿子福灵安……全都在这份“恩重”的名头之下,惨死沙场;

慧贤皇贵妃母家高家,更是老父曾经陪绑法场,险些吓死;接下来这又是亲兄弟被问斩……

这些所谓的煊赫,所谓的高位,带来的论到最后,又剩下了什么去?

便是他兄弟、父子、叔侄得到的功勋和爵位一大堆,那又如何死能带去的?

傅恒要酒,当晚酩酊一场。

借着醉意,哭过笑过,唯有一事欣慰皇上他,真的是将九儿护得好好的。

除了九儿之外,皇上他却是能将前朝任何一位大臣、后宫任何一位嫔妃,全都能豁得出去的。

只要皇上能护住九儿就好了,那他就可再无后顾之忧。

来日自可披坚执锐冲上战阵,一往无前,再不用回眸而顾。

乾隆三十四年正月十六日,刚过完正月十五,还依旧在上元节的喜气儿里,皇帝下旨:“大学士忠勇公傅恒,前往云南经略军务。今择于二月二十一日起程。所有应行事宜,各衙门察例办理。”

继二十年前的大金川之战后,傅恒又将远赴战场,为朝廷再打一场泥沼之战。

父子命运相连,在继去年皇帝下旨以傅恒为云南军务经略之后,四额驸福隆安便被加兵部尚书衔;而此时皇帝下旨命傅恒远赴云南,便也立即下旨,叫福隆安署理总管内务府大臣。

皇帝已是暗示,所有傅恒离去留下的职位,都会交给福隆安来承继,也可令傅恒安心出京而去。

缅甸之战,又如曾经的大金川之战一样,朝廷已经被迫入绝境,只能胜不能败;偏朝中其他大臣俱不中用,皇帝唯有再度派出傅恒这张最后的王牌。

傅恒此行意义重大,故此皇帝更是恩泽独施:赐经略大学士公傅恒,御用盔甲各一。

从前都说武将最高的荣誉是御赐黄马褂,可是在这御用盔甲之前,已是变成了普通。

皇帝接着又决定,将在太和殿,为傅恒出征颁赐敕印。

几日后再命福隆安加一项署理藩院尚书之职。

皇帝给傅恒、福隆安父子的恩遇,已近极致。

傅恒来不及欢喜,心下反倒更为沉重。他明白皇上的心,他此次平缅甸,便已经没有回头路。

若能德胜,自可班师生还;若不剩……他也只能如二哥傅清、侄儿明瑞一样,将自己这条命留在沙场上,以报君恩。

做出这样的决定,其实不难;他甚至从去年被任命为经略之后,心下已经做好了这个准备。

他将家中已经安顿好了,长子福隆安已堪大任;就连那猴儿似的麒麟保也成家立业,越发稳重了,女儿福铃已经诞下了小皇孙去……他已心满意足。

唯一的一个不敢言说的期盼,或者说遗憾,还是……生了贪念,总想在临去之前,再插翅飞进宫墙去一回,去再看一眼,那三十年来无法忘记的人儿啊。

九爷的心事,终是瞒不过九福晋去。

多年夫妻相伴,九福晋不舍丈夫之余,却也还是想让丈夫安心地走。

次日一早,她便递牌子求进宫。

九福晋自是有合适的理由:给姐姐舒妃请安,再去看望刚出生的小外孙。

皇贵妃为六宫之主,兰佩所递的牌子自是被呈到婉兮面前来。

婉兮毫不犹豫便翻了九福晋的牌子,心下也是涟漪不断。

到了日子,九福晋进宫给婉兮行礼。

一张口,九福晋便要落泪。勉力忍住了,竭力含笑道,“奴才这些日子身子也有些不好,脸上又是副苦相,这才不敢进宫给皇贵妃主子请安。”

婉兮亲自起身,将九福晋按着坐下,“我何尝不明白?所幸麒麟保长大懂事,你身边也自有福音相伴……你依旧是儿女两双全。”

九福晋原本诞下两儿两女,长子福隆安,次子福康安;长女福音,次女就是刚刚夭折的那个小女儿……原本是子女凑足了两双的,如今却还是四角失了一去。

九福晋含泪点头,“皇贵妃主子说的是。虽说幼女去了,却还有福铃,那奴才依旧还是有两儿两女,奴才应当知足。”

说过了这些寒暄的话去,九福晋还是深吸口气,扬眸望向婉兮,“不瞒皇贵妃主子,九爷他……近日心事惴惴。奴才当着主子便也不说那些绕弯子的话了,奴才觉着是九爷临行之前,想当面向主子拜别。”

婉兮心下何尝不是为了此事,也酸涩了良久去?

只是……

婉兮抬眸望住九福晋,却终究还是含笑摇头,“不,兰佩,他不必见我,有你为他送行,已是足够。”

婉兮说着叫玉蝉拿出一串香珠来,“听说云南那边瘴气深重,这香珠是香药搓成,请九爷带着,权且防瘴气一用吧。”

九福晋下意识微微那么一顿。

婉兮瞧见了,淡淡而笑,“这香珠所用的香药,是啾啾亲自选的。里头有不少是容妃的母家从西域带来的,咱们内地没有,且俱都是干燥除湿的效用;搓珠子的,是小十五和小十七;而这香珠上的络子,是莲生她亲手打的。”

“无论于国于家,九爷既是功臣,又是孩子们的舅舅。他们也都想尽一份心意,还请你和九爷不要嫌弃他们手艺的粗拙。”

九福晋心下一颤,不由得跪倒在地。

是她终究做不到全然大气啊……

其实她何尝不心疼九爷,她为了九爷已经递牌子进宫来了!只是,只是她还是会控制不住地有那么一点点的小心眼儿了。

九爷出征在即,那缅甸的战场上那么可怕,已经吞噬了她傅家一个儿子、一个侄儿去,她怎么能不担心九爷的安危呢?

所以她就更加要在意,九爷这一走,心里最放不下的人,究竟是谁啊。

她与九爷这些年的夫妻,她只想要这一次,希望在九爷心上分量最重的人,是她啊……

可是皇贵妃如此的大度,竟是早已都完美地预备好了,倒显得她自己那样的小气和不堪了。

同样是女人,她这几十年来与皇贵妃相比,终究还是有些地方,怎么都比不上去。

婉兮亲自起身,将九福晋给扶起来,“兰佩你一定要转告九爷,九爷此次为国出征,咱们所有人的心,都陪着他一路同行。”

二月,皇帝在圆明园“山高水长”,赐傅恒和出征将士宴,为傅恒送行。

带着为国征战的坚决,却也带着不舍和遗憾,傅恒率军而去。

九爷走时,婉兮神色平静,可是到了三月里,婉兮还是病倒了。

归云舢对婉兮说,只是开春了,皇贵妃偶然春寒罢了,不打紧。

唯有到了皇帝面前来,归云舢才不敢隐瞒,坦言皇贵妃是多年生育已损元气,诞育小十七时已是用人参吊着;又执掌后宫,心力交瘁所致。

皇帝听罢也是大痛,放下京中诸事,三月初七从圆明园起銮,带着婉兮巡幸汤山行宫、盘山行宫。

汤山行宫是距离京中最近的有汤泉的行宫,如当年那拉氏所去的热河附近的汤泉行宫一样,可以作为疗养之所。

而盘山行宫则在天津附近,为避暑山庄之外的第二大行宫。山水宜人,可远离京师宫中的焦虑之忧。

这样的安排,自是可先泡汤泉疗养,待得病愈再赴山水之间陶冶放松。正是身心皆疗的法子。

最难得的是,皇帝这一次出巡,并未奉皇太后圣驾同行。

这是罕见的。自打皇帝登基以来,几乎每一次出巡,都必定要奉着皇太后一起;便是近几年的木兰行围,皇帝不带着皇太后了,可也还是照样先奉着皇太后出京,让皇太后驻跸在避暑山庄里。

皇太后对此也有小小的失落。

“想当年,康熙爷是奉着孝庄文皇后赴汤泉行宫,是为孝庄文皇后疗病;咱们这位皇帝啊,倒是极少去这些汤泉,这一回终于去了,却是不带着我的~~”

皇帝和婉兮不在宫里,小十五却是在的。

小十五每天都来给皇太后请安,还说是替皇阿玛、皇额娘如此。

也是因为小十五在眼前,皇太后才忍了,没直接说到婉兮头上去。

小十五听完老太太的抱怨,倒是垂首一笑,“孝庄文皇后老祖去汤泉行宫,那是因为老祖她生了病呀;皇玛母身子骨康健着呢,连孙儿都比不上,那自然就不用去泡汤泉了。”

皇太后无奈地笑,伸手拢住小十五,“哎哟,瞧瞧我们圆子这张巧嘴儿哟~”

陪在皇太后身旁的顺嫔、永贵人和兰贵人,自都是抬眸瞟一眼十五阿哥,却无计可施。

谁让她们自己并无所出呢,对于这个年岁的老太后来说,自是孙子比嫔妃更金贵。

这回皇上进封庆妃为贵妃,皇太后自也是不愿意。庆贵妃根本是江南汉女,便是母家后来也入旗了,那都是进宫十几二十年之后的事儿,在之前的年月里,庆贵妃就是纯纯的汉女。

这样的出身,再加上从无所出,凭什么就能进封贵妃去了?

可是皇上却为庆贵妃据理力争,一来前头已经有了皇贵妃的例子去,二来庆贵妃如今抚养着十五阿哥呢。便是皇上的话没叫皇太后立即就点头,但是十五阿哥来替庆贵妃求情,连着好些天到皇太后跟前来,又是磕头又是亲自伺候皇太后洗脸梳头的,倒叫老太太的心就硬不下去了。、

老太太年岁大了,便是还能跟皇帝儿子绷起脸来,却是在小孙儿面前严肃不起来了。

如今后宫里的小皇子,就十五阿哥、十七阿哥这么两个。总归都是皇贵妃的孩子。

老太太不论喜欢哪一个,都只对人家皇贵妃有利,旁人又能有什么法子去呢?

婉兮与皇帝赴汤山行宫、盘山行宫休养期间,正逢亲蚕之礼。

语琴以贵妃位分,终于得以代替行礼。

三月十六日,皇帝带着婉兮归来。

婉兮原本也不是大病,经过数日的排遣疗养,回到京中已是痊愈。

因汤泉水之功,语琴等人都说婉兮回来后,面色润泽,连从前小小皱纹都平复开了。

婉兮自是承情,也不否认,自都说那汤泉水是真的好。

只是婉兮自己心里知道,有些伤感已经深植于心底,无论是多么温暖的唐泉水也无法尽数涤尽的。

只是她相信九爷在西南,一定能够奏凯;再者,她没有时间过多沉湎于伤感之中,因为还有太多的事等着她去亲力亲为。

除了后宫诸事,自然还有自己孩子们的事儿。

皇上已经给了口信儿,说小七明年就将正式厘降。

今年已经到了三月,留给婉兮来帮女儿筹备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三月二十四日,傅恒已经抵达云南。

从四月开始,傅恒开始亲自向皇帝奏报西南军。皇帝自是最信任傅恒的奏报,有这样一个放心的人在西南亲自督军,皇帝的心终于放下了些,终于可以暂且将心思从武备上挪出来,放回文治上去。

接下来就是科举殿试。

今年这一科皇帝命大学士刘统勋、陈宏谋,吏部侍郎德保、户部侍郎英廉,兵部尚书陆宗楷,刑部尚书蔡新、侍郎钱维城、张若,工部侍郎曹秀先几人,为殿试读卷官。

英廉从一个内务府职官,到户部善于赚银子的能臣,今年也一举成为了殿试的阅卷官。

不过说来也是命运弄人,他的孙女婿和也正于今年这一科参考,却可惜没能等到借助英廉之力,就先期已是名落孙山。

和出师不利,回到家中也是难掩郁闷。

福晋冯氏来劝慰,和握着福晋的手,万般惭愧道,“若是其他年份倒也罢了,今年偏赶上祖父为殿试阅卷官,我却竟然没有考中。”

“想来祖父必定希望能在殿试的卷子里看见我的名字,可是我却叫祖父失望了……”

冯氏是英廉的孙女,从小因为父母早亡,故此由祖父亲手抚养长大。祖父怜惜她从小没有双亲,对她几可说是娇生惯养。

可是冯氏并不娇气;也因为从小失去父母,性子反倒更温柔、体贴。

冯氏这便反过来宽慰和,“爷又何必遗憾去?若是爷进了殿试,那我祖父非但不能读你的卷子,反倒要回避。”

和拍拍福晋的手,聊表感谢,可是眼色却依旧阴郁。

“福晋说得对,我自想到了回避之事。可是我自己的学识我自己清楚,我的卷子答的我自己心下更是有数……我不至于名落孙山才是。”

冯氏也是蹙眉,“那依爷看,这是什么缘故?”

和叹口气,“怕就是这回避的缘故。不是祖父要回避,而是其他早有官员发现了我与祖父的关系,或许有人不想叫祖父得益,这便直接将我在殿试之前就先排除在外了。”

“会是谁呢?”冯氏也跟着有些担心。

和垂首细想,“我是咸安宫的官学生,报名参考自走的顺天府。而此时因忠勇公赴云南经略军务,京中多有物资发往云南。皇上为免有人从中耽搁,这便命忠勇公之子、四额驸福隆安暂管顺天府事务。”

“爷是怀疑四额驸,故意为难?”冯氏吓了一跳,“可是我祖父当年却也算是忠勇公提拔起来的人。”

当年语琴母家入旗,是傅恒亲自去办的。九爷亲自选了英廉所领的佐领下,嘱咐英廉照应陆家。

和想想倒也点头,“我只是一猜,并不能作准。”

此时的和还不知道,若敢年后,他与傅恒一家也结下了恩怨。

这些恩怨直至生死。

这一年和在科举上虽出师不利,可是他却幸运地生在一个世代簪缨之家。

他的家族因祖上立军功,曾经为家族争得了一个“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正三品)。

和在这一年因年满虚龄二十岁,二十岁可为承袭世职的年岁。故此和通过考试,得以承继了这个世职。这个世职在他家族,到他这儿,已经是世袭了五代。

虽说科举不中,可是和还是终于凭借家族的祖荫,正式谋得了一个出身。

二十岁的和,正式登上了大清的历史舞台。

他以年轻之姿,走上历史舞台之时,正是九爷傅恒远离京师,都师云南之时。

历史,仿佛都给和留下了一条夹缝。

而这一年,也是因傅恒远赴云南,九爷的嫡长子福隆安被皇帝派给诸多差事之外;作为九爷的嫡次子,福康安也一点一点得到了皇帝的重视去。

继两年前授三等侍卫,乾清门行走之后,这一年福康安又被擢二等侍卫,在御前行走。

俗称也就是“二等御前侍卫”了。

福康安领先一步,已经先到了皇帝身边去,等着两大宠臣会面的那一天。

只是这会子福康安还不知道其后将走来一个和。他此时在御前,先要经历一番撕扯的心痛去。

这心瞳,一边是牵挂五旬的阿玛在西南的情形;另外一边,则是总要眼睁睁看着宫里在为小七置办妆奁。

若他不是侍卫,或者不是御前的侍卫,他倒是能远离内廷,想听见有关公主的事情也不能;可惜他偏在御前。

又或者说如果他的家族能远离内务府,不知道内务府为小七都制备了什么,也能好些偏他父亲傅恒就是总管内务府大臣,而阿玛离京后,这个职务又由兄长来署理。

他就这样一日一日小心翼翼地行走御前,却又躲不开、藏不住地,一日一日被小七即将出嫁之事劈头盖脸地砸过来。

因满人家重视女儿,故此满人有“厚嫁”的传统。也就是说女儿出嫁,陪送的东西特别的多。

公主厘降就更是如此。而该陪送什么,准备的妆奁也因公主的名号不同,而有差异。

婉兮和内务府为小七置办妆奁,自然也是该按着和硕公主的品级来准备。

和硕公主下嫁妆奁定例:陪给嵌东珠九颗朝帽顶一个,嵌松石、珊瑚垂珠软帽后金花一枝,嵌东珠两颗金佛一件,嵌东珠一颗、松石一块凉帽后金花一枝,嵌东珠七颗金项圈一围,嵌东珠九颗金箍一件,每须嵌小珠一粒金花二块……

此外还有包头、布料、皮袄、牙刷、胭脂、抿子、木梳、箅子、包袱皮、箱子、毡子、浴盆、衣架、桌子、镜套镜架等等、等等物品。

另还有陪嫁的活人,嬷嬷、嬷嬷妈、二等女子三名,三等女子四名、陪嫁户口男女人等……

几乎是一个女子到了婆家,生活里所用的一切都有陪送。足以叫公主到了额驸家,衣食无缺。

光准备足这些,婉兮就够从早忙到晚。更何况小七是她长女,凡事更要用心,这便一直要忙到很晚去了。

可是就这样,皇上还不满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