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皇权 > 第八十七章 秋猎

皇权 第八十七章 秋猎

作者:巴山小顾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20:37:08 来源:笔趣阁

秋猎?

莫愁抬头望了对面的魏岳一眼。

魏岳盘腿坐在门边,阳光从身后照射进来,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射到了对面的墙壁之上,他只要轻轻晃动身体,墙壁上的影子的晃动也就更剧烈,像是群魔乱舞。

这时候,他脸上的表情是凄苦的。

一开始,尚有着一些兴奋,现在,那丝兴奋感却已经荡然无存。

秋猎啊!

杜睿的表情没有变化,眼神幽然。

现在的他,和一个月前又有着些许的不同,一个月前,他的眼神是一种神不守舍的恍惚,面对外界的刺激,虽然有着反应,那反应却是缓慢的,并且,在不同人面前,他的表演都有着微调,如今,他的眼神变得幽然,看上去,不再像神游天外的样子,且减少了几分呆滞,多了一些灵动。

他自然知道秋猎是什么场合……

很久以前,在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他在很多人那里听过秋猎,对杜氏的大唐帝国来说,一年一度的秋猎是向四海炫耀强大的武力的表演。

太宗时期,某一年秋猎,太宗率领一干皇子皇孙,数百朝官,上万亲军走出大明宫,走出长安城,甚至走出了关中平原,一路西行,过了河西走廊,过了祁连山,来到了天山北麓,在那里展开了秋猎的围场。

官方记载上,那是一次秋猎。

历史书上,那也是一次秋猎。

就像杜睿前世,灯塔国的航母编队来到祖国沿海耀武扬威一般,说是为了保障航行自由,为了维护自由贸易,实际上,不过是一次变相的武装巡游,展现自身的强大武力,震慑一切觊觎自家老大位置的国家,特别是将明显有着冒头倾向的兔子震住。

说到这世界,提到太宗年间。

之所以有着长距离的秋猎,无非是为了震慑西域诸国。

现在的西域诸国相互攻伐,大唐的安西都护府已经荡然无存,丝绸之路被隔绝,河西走廊被天方教徒控制,偏偏大唐现在陷入内耗之中,名义上,还是统一的大帝国,然而,多地节度使都是桀骜不驯,朝廷的命令若是对自己有利,也就听从,若是没有好处,诏书不过是一张废纸。

像燕赵之地,其实和独立已经没有什么不同。

赋税粮草钱财,一分一毫都不会送到长安来。

太宗年间,西域诸国并没有相互攻伐,北方的突厥人也没有南下,当初,雁门关一役,太宗御驾亲征,抵御南下侵略边地的突厥人。

在雁门关城下,太宗和突厥人的大祭司展开了一场恶斗。

大宗师之间的战斗,一向都是轻描淡写的,常常在无声无息之间也就展开,就好比宁道人雪夜入兵营找上郭令公,两者下了一盘棋一样,有时候,这些大宗师之间的较量根本就不为外人所知,宁道人和郭令公下棋这件事亦不过是江湖传说罢了。

太祖三击!

太宗堵门!

到现在,这虽然是一种传说,在太宗年间,却是事实,那场战斗,有着许多人注目,那场战斗的后果能够决定整个王朝以后的走向。

太子得到了关中门阀支持,太宗的后面也有着一些关东门阀支持,他手下的将领亲信,文臣谋士大部分都是关东人,毕竟,太子有着大义名分,太祖也有发出信息,支持这个嫡长子继承自己的帝国,所以,基本上所有的关中豪门都站在了太子那边。

大唐帝国的建立,其基础是关中门阀战胜天下其他豪门的过程。

帝国建立之后,朝堂上自然也就充斥着关中人,来自关东的朝官并不多,不过是点缀罢了,像清河崔家这样鼎鼎有名的清贵之家,甚至没有一个人在长安的宫廷大殿出现。

所以,关东门阀也就在暗中支持太宗,哪怕太宗不主动夺权,只是为了自保,他们也不允许,私下里都会做一些事情来使得太子一党和太宗反目。

所以,太宗当时的天策堂只有少量关中人,基本上,都是关东籍贯的人士。

有句话说得好,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事情有时候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时势的大潮一起,一旦推着你,你就只能随着这浪潮而动,不能自已。

何况,太宗本身就有着夺权的意愿。

当时的他,有着一颗雄心壮志,并且,有着匹配这雄心壮志的强大能力。

这能力并非指的那些关东门阀,太宗这样的人物,早就明白外力不可凭,唯有自己的力量才是真正的力量,外力可以借用,却不可以作为依靠。

当时的他,有着奇遇。

在攻打雒阳的时候,他在邙山侦查敌情,被城中两个宗师级别的武者锁定,那时候,他也才晋升宗师,当时有些大意,并没有宗师级别的武者护卫。

整个天下,哪怕是群雄辈出的大争之世,宗师级别的武者其实都不算多,这其中,又有很多人不问世事,只是守着自己的庄园或者门派,没有参加逐鹿天下的游戏。在战阵上,为一个宗师级别的人物当保镖,未免太过奢侈,他们有着别的用处。

大营若是被宗师级别的人物攻杀进来,引起营啸,那就搞笑了。

所以,大营一旦建立,四角都有宗师镇守,宗师的精神力铺展开来,才能察觉到其他武者的靠近,若非大宗师,很难有武者可以轻易潜入一只精锐军队的大营。

艺高人胆大的太宗出来查探敌情,也就只带着几个亲兵。

不知道是内部有着对方的奸细,还是有着叛徒,又或者运气不好,总之,大宗遇到了两个宗师的伏击,唯有飞遁,逃入了邙山之中。

追杀中,他跌落到了一个地宫内。

在地宫内,他有着奇遇,获得了一枚拳头大小的黄色晶石,那晶石不晓得是哪个宗门的传承之物,里面蕴藏着庞大的精神力,太宗将晶石内的精神力纳为己用,换成其他人,多半都会疯癫而死,然而,太宗修炼的却是鱼龙变心法,并且是完整篇的法门。

这些精神力也就变成了某种养料。

就像是给一辆没油的汽车加满了油箱一般。

最后,太宗一个人活着走出了邙山地宫,同样跌入地宫的那两个北郑王朝的宗师却陨落了,一个是在和太宗争夺晶石的时候,被晶石内庞大的精神力冲击,神经错乱,因而被太宗所杀,另一个则是后来才寻了过来,那时候,太宗已经将一部分精神力转化为自己所用。

最后追杀而来的那个宗师正是出自嵩山少林,这个北地禅宗的祖庭,太宗当时也就二十多岁,晋升宗师时间尚短,其实,并非这个老牌宗师的对手。对方之所以派出了两个宗师,就是不想太宗能够脱身,想要彻底干掉太宗,太宗若是阵亡,将他的脑袋悬在雒阳城楼,唐军自然会丧胆。

后面那位还以为太宗是以前的太宗,既然太宗迎战,他肯定正中下怀,于是,两人在地宫展开了一场恶战,震塌了地宫,将这个不知名的宗门传承之地毁灭。

最后,走出邙山地宫的只有太宗。

北郑陨落了两个宗师,士气也就变得低落,不多久,便打开城门投降了。

正是有着这奇遇,有着晶石的帮助,太宗才能在三十来岁晋升大宗师,宫变成功。

话说回来,当初在雁门关下,太宗和突厥大祭司的交手,乃是在十多万人的注视之下,原以为,大宗师之间交战会打得飞沙走石,日月无关,那些看热闹的武者心中都有着忐忑,害怕遭受池鱼之灾。实际上呢,太宗和大祭司只是隔着十丈的距离遥遥而立,相互好像说了几句话。

一炷香的功夫,那个大祭司就转身离开。

离开的时候,他的后背佝偻得更加厉害了,原本黑色的长发瞬间变得雪白。

从此,突厥不再南下,且将河套地区拱手让给了大唐帝国,不再有牧民前来放马牧羊,当然,现在,河套地区已经被西胡人占据,良田被毁,庄稼消失,变成了胡人的牧马之地。

太宗那次远行秋猎,就在雁门关一战后的第二年。

只有数千人随行,进抵天山下。

西域诸国有着十来万联军,以当时的盟主乌孙人为主,和太宗一行在天山下对峙,然而,这一仗并未打起来,当唐军在秋猎中展现出战斗力之后,西域诸国的强者纷纷丧胆,哪怕人多势众,也提不起和唐军交战的勇气和信心,他们能做的只能是退避三舍,俯首称臣。

那次秋猎,太宗获得了天可汗的称号。

那次秋猎,大唐帝国成立了安西都护府,雄踞西域,一纸令下,哪怕是一国诸侯,也只能俯首听令。

然而,俱往矣……

现在,大唐帝国的秋猎规模越来越小,有些年间甚至无法举办,就像明知道丝绸之路被隔绝斩断,长安城的商业活动顿时减少了一小半,帝国却无力做什么,派出大军征伐,没有那个力量,要知道,当初能够铲平叛乱,凤翔郭家可以借用了占据河西走廊的天方人的马队。

现在,郭令公不在,长子郭斐的威望明显不能够号召那些天方人,所以,只能视而不见。

英宗杜臻登基之后,每年都会举办一次秋猎,规模都非常之小,不过是在皇家林场内去逛逛。

这一次却不同,说是要前往黄龙。

以往,都是成年皇子跟随,这一次,像杜睿,杜琥,杜允等十岁以上的皇子都要随行。

每一次秋猎,都会出一些事情。

太子杜贤,也就是在秋猎中遇到了行刺,受了重伤。

大唐帝国建国两百年,有好几个皇子在秋猎中丧命。

魏岳这才露出愁苦之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