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皇权 > 第六十九章 横渠书院陈船山

皇权 第六十九章 横渠书院陈船山

作者:巴山小顾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20:37:08 来源:笔趣阁

阳光落在庭院,树影婆娑。uu234

这是一方小小的天井,类似江南水乡的建筑,哪怕是在这酷暑时节,也别有一番幽静。

关中平原是典型的北方气候,不潮湿,很干燥,所以,屋外的气温虽然很高,阳光虽然很毒辣,只要不站在太阳下面,稍微有点阴影的地方,都不会太热,若是有着一丝凉风,那就更好了,不会像在蜀中那样,太过潮湿的气候,也就显得非常闷热,不管在太阳下,还是在阴影里,稍一动弹,便一身汗。

学堂就在天井旁。

剑宫内的建筑分为两部分,文课基本都在这样的江南建筑中,绿树成荫,花草遍地,分外的典雅和幽静,建筑多是青瓦白墙,学堂的两面墙上开着许多窗户,阳光穿过树叶枝条照射进来,不失光亮,却也带着绿色的清凉,哪怕被光影扫着,也不见炎热。

有读书声从窗户飘了出来,在天井回荡,冉冉升起,爬上了树叶枝头,随风向着远方荡去。

陈夫子端坐在案几之后,皱着眉头,目光在堂下来回,他确定自己没有老眼昏花,这节课应到学子是十三名,实到却是十二位。

仍然是那些老面孔,本该出现的一个新面孔却并未出现。

陈夫子姓陈名安民,陈安民,号船山,门下弟子皆称其船山先生。

他今年四十出头,年龄比英宗杜臻打上了三四岁,当初,英宗杜臻身为太子在剑宫学习,陈安民就是杜臻的伴当,他是武功陈氏出身,在武功,陈氏虽然不算数一数二的世家门阀,却也是大族,其中,陈安民的父亲陈子云曾经做过一任礼部尚书。

陈父在礼部尚书任上,曾经因功获得了宣宗赏赐,可以择一子进入剑宫学习。

陈氏在武功虽然是大族,却只能是二流家族,进不得一品,陈家子弟也就没有资格进入剑宫学习,哪怕是陈父贵为一品大员,也是不能,除非是得到了皇帝的特旨。

身为横渠子弟,讲究崇古尊礼,也就是说,忠孝节义,忠要排在第一位,所以,陈船山进入剑宫之后,立刻紧跟着当时的太子杜臻。

在整个关中,甚至整个天下,教育资源大多掌握在门阀世家手中,这些门阀世家牢牢地控制着这些资源,绝不轻易向外传授。

横渠书院是异类,和关东的白鹿书院一样,他们是面向所有人的书院,以文为主,以武护道,讲究的是有教无类,不管你是世家大族出身,还是来自寒门,甚至是贫无立锥之地的贱民,只要肯学习,只要有天赋,都会收入门下。

这两个书院是太宗年间建立的。

太宗雄才伟略,当时,哪怕所有关中门阀都站在了太子那边,太子妃是京兆顾氏出身,紧跟随着太子的齐王妃来自渭南林家,当时,郭家还算不得四大家族之一,那时候,关中仅有的几个能入一品家族的门阀全都被太子笼络,无声无息地压制着太宗,迫使太宗不停地收缩势力。

是的,太宗是大宗师。

然而,太祖也是大宗师,那些一品大家族中也有着大宗师,且是隐藏在祖祠内的老妖怪们,再加上华山派也有一位剑神,因此,太宗当时发动宫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铤而走险,他只是打了一个时间差,并没有给敌对势力集团反应的时间。

当他逼迫太祖无法踏出太极殿半步,当太子和齐王被伏击而死之后,也就尘埃落定。

那些门阀世家不可能为死人向太宗复仇,他们也就只好默认了事实,当然,暗地里自然是阳奉阴违,只要是对自家不利的政策法令,一律抵制。

如此,太宗只好另辟蹊径。

他建立了书院,讲究有教无类,然后,开创了科举制度,无论富贵贫富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若是能达到及格线以上,便可以去做官。

当时,世家门阀子弟都抵制这科举制度。

毕竟,举荐制已经实施了上千年,相当于为世家门阀子弟量身定做的一个制度,科举制度一旦盛行,他们要想当官那就麻烦了,不能靠着几张荐书就可以牧守一方,或者高居庙堂。

当时,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不多,每年一届,第一届的考生甚至只有一百来人。

这些考生全部来自太宗在民间建立的书院,当时,有许多因伤离开朝堂的将领被太宗安排在了书院,就拿位于关中的横渠书院来说,第一任院长是李长卫,那可是宗师级别的大人物,曾经的玄甲精骑的大统领,所以,那些门阀世家虽然对书院不满,却也只能在暗地里找麻烦,不敢在明面上做什么。

到了天后朝,为了压制门阀世家,为了提拔更多的人才,书院也就得到了扩充,大江南北到处都是。

同一时间,天后也大力支持门派,在文武两途压制门阀世家的力量,以免他们太过强大,影响到王朝的统治。

那段时间,朝堂的斗争非常激烈,血腥冲突都有好几次,在天后临朝称帝那一年,有一个大宗师带着几个宗师级别的人物杀入雒阳皇宫,结果,那一战没人能走出皇宫大门,这时候,那些家伙才发现原来天后也是大宗师,不仅如此,她身边的一个面首一般的人物同样也是大宗师。

之后,天后展开了血腥的镇压,有着两三个进入了一品的世家门阀被除名。

她的手段太过血腥残忍,使得那些门阀世家不得不选择蛰伏,转而投向了这个当初他们看不起的女人,不再进行明面上的对抗。

天后朝时期,门阀世家受到了压制,朝堂上的官员有一半都出自书院一脉。

当时,关中的横渠书院和雒阳的白鹿书院乃是最为有名的两大书院,基本上,朝堂上的一品大员全都出自这两个书院,如此,也有不少门阀子弟前往这两个书院求学。这些世家门阀深悉生存之道,若是不能对抗,那就融入其中,潜移默化地取得控制权。

当然,他们并非毫无抵抗便彻底投降。

这些门阀将大部分资源和力量放在了杜氏皇族身上,当时还年轻的神宗皇帝被这些门阀看重,不管是财力还是物力人力,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应有尽有。当天后驾崩之后,杜氏皇族逆袭,杀尽了天后的族人,那些出身书院并非门阀世家出身的朝堂官员要嘛被杀,要嘛被贬,流放到了岭南或者塞外。

这就是门阀世家掌握的史书里面记载的神宗中兴,众正盈朝。

门阀世家反扑的结果就是众多书院被封,科举制度虽然存在,却名存实亡,基本上,能够在科举制度中获益的只有门阀子弟,哪怕是书院子弟,也多是世家出身。

当时,众多书院被封,横渠书院和白鹿书院却屹立不倒,除了因为众多世家子弟在里面求学之外,还有一个原因,这两家书院都有着以武卫道的传统,那些老夫子看上去弱不禁风,实际上,深藏不露的大有人在,就像是传说中的少林扫地僧一样。

书院其实和门派差不多。

只不过门派以武为主,对于经义什么的,略懂即可。

书院是以学习经义为主,而武功征伐不过是术,卫道所用。

对书院来说,道即是天,乃是自己之所以存在的意义,为了维护自家的道,神佛皆可斩之,从某个角度来说,像那种可以为道而死的学子,和宗教的狂信徒没有什么区别。

陈船山便是这样的一个卫道士。

忠孝节义,这就是船山先生心目中的道。

那么,怎样才能展现这忠孝节义呢?

必定是有着某种规矩,一种礼仪!

在陈船山看来,尊师重道,尊师也是一种礼仪。

他并未见过邯郸君杜睿,却对这人有所了解,只不过,没有过多的了解。

陈船山只忠于龙椅上的那一位,所以,他不参与皇子们的明争暗斗,为此,他早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有些势力集团暗中也和他有着接触,碰了几次软钉子之后,也就不再试探,当然,那些家伙暗地里是不是真的放弃了,却未可知。

要知道,他是中书省的中书令之一,给英宗写诏书的重要人物,若是能够收买到自家阵营,很多事情也就容易了许多。

中书省就类似于杜睿前世的中央书记处,权高责重。

所以,陈船山哪怕是对着学堂内的皇子们,亦是不假颜色,私下里,对这些几岁的小皇子,他也会执礼甚恭,守着君臣之道,让人无话可说。但是,在学堂上,他就是老师,皇子们就是弟子,那时候,彼此之间的身份也就倒了个,必须遵从师生之道。

为什么没有来?

他记得,这应该是邯郸君的第一堂课。

找不到路?

并不存在找不到路,因为,每个皇子身边都有内侍服侍,这些内侍在剑宫中生活了那么久,不可能找不到路。

有钟声从远处传来,悠扬清澈。

这是下堂的钟声,钟声的间隔有些长,如果是上堂的钟声,间隔也就有点短,非常急促。

听到下堂的钟声,下方的少年们面露喜色,不过,没有人交头接耳,哪怕是皇子们亦是如此,他们都非常清楚自家老师的脾气,如果有违礼仪之道,留堂不过是小惩。

目光在堂下学子的脸上扫过,陈船山站起身,转身走了出去。

走出学堂之后,身后传来了一阵笑闹声。

陈船山皱着眉头,向着一个地方走去,他需要找到那个服侍邯郸君的内侍,了解情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