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九百七十八章 军事

苏厨 第九百七十八章 军事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苏油立刻说道:“陛下如果要用,一定要先试小州边郡,再按政绩擢升转序。”

“如吕惠卿,李定那样的路子,我苏家人不走。”

赵顼觉得奇怪:“你不是常说天理人情吗?刻意打压亲人的仕途,可也失了人情。”

苏油笑道:“陛下误会我了,子由虽然跟着三位长者学了一肚子的本事,但是毕竟没有亲自锤炼过实务,重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

“那既是对国家负责,对陛下负责,也是对自己,对家人负责。”

“同样的,大臣给陛下举荐合适的人才,也需要将他们放到恰当的位置上,陛下仔细考察其能否之后,再决定是不是放到更关键的位置上,同样都是对国家负责。”

赵顼也不是笨蛋:“明润这是话中有话?”

苏油将茶冲上,看着干绿的茶叶在玻璃盖碗中逐渐展开:“就跟泡茶一样,做官也需要火候。”

“即便是人才,也要一步步来。陛下,接下来臣要上的条陈是军事,其中一条就是择帅,选将。”

“关于徐禧的任命,臣实在是不太赞同,他关于西夏易与的话,臣更不赞同。”

“如果他在臣的面前,那臣要问他,如何得出的这个结论?”

“关于西夏的国情,民情,他知道多少?西夏一年的新增人口,牛羊,马匹,粮食,钢铁,各有多少?”

“人口如何构成?平日里常备军人有多少?装备战力如何?极端情况下能动员出多少?装备战力又如何?”

“西夏人的机动能力有多大,知道吗?最近有多少能力突出的将领?那些军队强悍,那些军队弱小?将领的性格如何?将领之间的关系如何?”

“如果要和西夏进行战争,我们的预设目的是什么?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做哪些准备?粮草要多少?军备要多少?要动员多少战士才能达到目标?”

“进行过军事预演了吗?我军的战斗力,机动性,后勤能力,得到确认了吗?”

“我们能维持多长时间的战争?能对付多少人?西夏有哪些可以被我们拉拢的力量?”

“天时地理如何?人心向背如何?战区附近,水源,河流,草木,都是什么情况?”

“会不会被设伏,水攻,火攻?”

“还有最重要的,占领西夏之后,后续的计划是什么?选择什么样的治理方式,那些官员可以派去任职,对他们有什么要求?这些东西,讨论过吗?”

“交趾之战,变起仓促,故而臣只有应急面对。”

“但是即便如此,也是谋定而后动,寻找战局当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备预防。”

“郭逵在陛下的任命之下,从陕西前往交趾征讨,先是士兵水土不服,其后忽略了李常杰的军事谋略,最关键的,是完全错估了交趾水军的能力。”

“我水师要是没有宁海军这支新式水师,战局将演变成福建广东水师被交趾人歼灭,郭逵不得过江,甚至会被截断归路!”

“故而那一战,其实大宋赢得非常侥幸,获得胜利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敌人犯了比我们更大的错误,他们完全不知道我大宋新式水师的巨大威力。”

“所以那一仗,不是我们胜了,而是他们败了。”

这话说得非常古怪,但是赵顼理解了,那一仗要不是苏油用重建的宁海军千里增援,能打成什么样子,实在是难讲。

“后来收占城就好多了。”就听苏油继续说道:“在臣心里,那是一场无声的战役;而臣认为,才勉强算得上真正的胜仗。”

赵顼也不得不服气,占城收得实在是太漂亮了,也正是因为占城收得太“轻易”,才让他又雄心勃勃了起来,感觉三五年拿下西夏不是事儿。

高遵裕为什么在河湟呆着?道理很简单,他是赵顼的舅舅。

赵顼要舅舅成为自己的臂助,与舅公曹佾相制衡,就得让高遵裕立功。

赵顼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好,舅舅先在河湟初步建立战功,这样差不多升到节度使,然后在平灭西夏中作为主力再立大功,成为舅公那样的节度使平中书门下平章事,就是民间称呼的“使相”。

然后赵顼就可以给母亲的家族大加恩赏,同时效仿祖宗杯酒释兵权的惯例,让舅舅“回家享福”,荣居幕后,削弱太后家族在朝堂的控制力,同时又可以让高家的勋戚地位再次得到加强,起码再过一百年不褪色。

算盘倒是打得很漂亮,就只有一个问题——没有问问西夏人答不答应。

而苏油最担心的,恰恰就是这个。

高遵裕也是武将勋贵之后,善言词,晓武略。先是真宗时以父任累迁供备库副使。英宗时,曾任镇戎军驻泊督监。赵顼即位,以其与夏人交涉得体擢知保安军。

其后任秦凤路沿边安抚副使,知通远军军事。熙宁二年,擢升引进副使、带御器械。当年,破西夏军于野人关,据武胜城。因功诏知镇洮军军事、进西上阖门使、荣州刺史,充总管。

其后在王韶攻略河湟的时候,复知通远军,加岷军刺史。

从履历上看,毫无瑕疵,而且在岷州以数千之军,笼络住了瞎毡以下三十万蕃部,有力保障了王韶的后方。

可以说大宋收河湟,高遵裕的功劳起码占了一半。

不费一兵一卒得岷州西北几百里地几十万蕃人,虽然主要还是王韶的强势和战胜吓出来的,算是搭了个顺风车,但是仅仅从战果来说,还真不比王韶取得的蕃部少。

而且瞎毡相当的忠心,大宋在岷州的统治相当的稳固。

那必须的,因为羊毛生意的利润,让以前的一头羊,变成了三头羊的价值,相当于岷州蕃人在归宋之后,人均收入莫名其妙地突然多出来两倍,用欢声载野来形容一点不过分。

虽然这个其实主要是苏油的发明创造带来的,但是架不住人家高国舅是天选之人,运气就是这么好,可以一路搭顺风车!

可不就是天选之人,天子选中的人。

苏油的功劳多得送不出去,有人来替自己来分功,那是求之不得。

想到这里,苏油觉得给赵顼加上一码:“臣在南海,不知道西边的情形,也不知道汴京新军操练得如何了。”

说到这个赵顼就不由得非常得意:“如今上四军已然整备完毕,人数达到满员的五万,京师已然固若金汤,厢军的负担也去了大半。”

“这样一件大事,竟然办得悄无声息,明润你说苏子由是深不愿人知之者,我看你才是!国家冗军负担的消减,你是首功!”

苏油拱手:“陛下这就言重了,火器的产生,是理工发展的必然成果;而其产生之后,自然就会出现与之相适应的配套军制;这些都是自然而然应该发生的事情,功劳怎么算也算不到臣的身上。”

“不过既然京师已安,那边军是不是也该装备起来了?”

赵顼有些窃喜:“不用再对西夏和辽人隐瞒了?”

苏油的做事风格,让好名的赵顼有些难堪,苏油最喜欢干的就是狗狗祟祟搞事情,最好事情干成了,别人都还不知道是谁干的,似乎这样才是最爽,简直是一个变态。

而赵顼喜欢的就是显摆,觉得能让所有国家哭着喊着叫我要我要,然后自己心情好就给心情不好就不给,才是大国风范。

同样的,苏油觉得这样就叫“狗肚子里边藏不住二两香油”,这才是变态。当年他在辽国使臣面前展示鹤胫弩的威力,可是在私下里研发出转轮铳之后的事情,要不然,他连鹤胫弩都还要藏着。

因此在火器这件事情上,赵顼忍耐了实在太久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