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九百五十二章 对阵

苏厨 第九百五十二章 对阵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苏油眼神有些茫然,似乎陷入了以前的回忆:“二位,知道子瞻雪泥鸿爪一诗吗?”

这个是大苏多年前的神作,两人表示当然知道。

苏油再问:“那子瞻这首诗是陪和子由的,子由的原诗,你们知道吗?”

两人面面相觑,文豪就是这么任性,陪和诗压过原诗,苏辙那首的确没听说过,不过苏油这是啥意思……

就听苏油叹了口气:“当年我见到子瞻的陪和诗作之后,数次提笔也想和上一首,无奈啊……”

“无奈子瞻的天赋灵性,五百年乃得一见,殆为天授,殊非人力可及。”

“而我自己,惭愧多年困处外路,履任之地都不怎么太平清闲,政务实在是文人的大敌,所以文章日拙。”

“不是我不想陪和他,而是我不配,加上一些小心思,只要不出手,好歹还能保留一点当叔的颜面,对吧?”

“所以自雪泥鸿爪一出,我就不再写陪和诗与子瞻了,找打脸怪没意思的,两位,你们说是不是?”

李定对这滑不留手的油蛋子有些没办法:“既然学士这么说,那我们搜检你的行李,没问题吧?”

苏油说道:“为了赶赴乌台之召,苏油连换洗衣服都没来得及带,才下海船,便借用了四通商号的快银飞舟,行李都在后边,要搜检,可能得一月之后。”

李定冷笑道:“那你京中的住所,可以配合吧?”

苏油说道:“京中住所,平日里就是在宜秋门,想必乌台已经去过了吧?哪怕是三县的庄子,想来你们也已经光顾过了。”

舒亶说道:“可是还有两处,一处是可贞堂,一处是中牟的石楼。”

苏油说道:“可贞堂可以,只要注意不要毁坏里边的孤善真本,历朝文物就行。”

“还有,搜检之后要是遗失损毁了什么东西的话,那就是另一场新官司了。”

“胥吏之油滑贪鄙,我可是久知的。这一节,我先提醒两位。”

“至于石楼,中书谕旨都管不到,那里直接对陛下负责。平日里我要出入,都要经过门口军士们的搜检,大失斯文体面。”

“不过只要你们能够请到圣旨,我是没问题的。”

日!两人现在好庆幸是何正臣去负责搜检,真要是损毁了什么东西,或着被报丢失倒打一耙,那就有点吓人了。

有些东西比如仁英和当今三朝的御笔,还有西周的量衡,正音乐器,要是真的出了事,那不是小事,那叫举国痛骂,千古罪人。

舒亶还不想放弃:“那你宗兄呢?水运仪象台这个名字,不妥吧?”

苏油说道:“的确不妥,以水为动力,名字如此直白,容易被敌国窥探到机密,猜测出运行原理。”

“不过用五德始终之说来污毁宗兄,似乎也不太恰当。”

“宋承火德,的确是没错,但是五行学说,博大深奥。认为水运火德必不相容,那是人云亦云,研治未精。”

舒亶立刻反击:“难道水火还能相容不成?”

苏油说道:“仪象台立于京城西南,本取镇水之意,因为西属金、南属火。”

“除此之外,水能生火,而且方法还有很多,只不过除了理工学者,寻常人所知不多罢了。”

“我就简单举一个例子,五谷生成,乃水土之精,其后又可酿成美酒,美酒以水蒸之,可以从酒水中提取出一种物质,名为酒精。”

“酒精易燃,当年眉山进贡的琉璃宫灯,便是以酒精喷灯燃烧白金之丝取得高度的光亮,并以热力推动机械运转。”

“俗子无知,以为水必灭火,而宋以火德王,仪象台名'水运',非吉兆。乃是迷信与谣谶之说,宿命之论,学识不进,还停留在千年之前。”

“所以水火之论,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而是可通可融,再讲深了,就涉及到能量转化,氧化反应之类的学问了。”

“总之我可以这么说,我既可以弄出你们用水灭不掉的火,也能用多种方法用火生出水,你们信不信?”

“故而在理工学派眼里,即便是取名水运仪象台,也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水运对于火德,并非不能成为助力。”

舒亶和李定这一刻就感觉自己如同白痴,这领域,完全没有接触过啊……

就听苏油继续说道:“当然宗兄将仪象台的名字报与我的时候,我也认为有些不妥。”

舒亶问道:“又是如何?”

苏油说道:“理学讲人情,因此还是要照顾百姓的情绪。凡夫俗子以水灭火的观念根深蒂固,一时难以纠转,不懂学问,认为水火难容,也是人之常情。”

“因此便将仪象台设置在观星楼上,以重力为驱动,让它更加稳定,也就说不上水运二字了,报给陛下的章奏里边,正式名称是浑天仪象台,而并非水运仪象台。”

苏明润之精,李定和舒亶算是彻底见识到了,此人搞不好早就防着这一手了,心机深沉无比。

见两人无言以对,苏油才拱手道:“御史台的风格,苏油早有耳闻,纠偏士风,整饬官场,致君尧舜,固然各位当然之责。”

“但是之前不能预设立场,认为一个人一定是好人,或者一定是坏人,而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比如大苏那些诗词,不是应当调查诗文里边所写的内容,到底是不是事实吗?”

“如果是,那子瞻写出实情,提醒中书民间尚有疾苦,需要留意,这又有什么问题呢?”

“如果不是事实,那才是大苏捏造诽谤,合该治罪。是吧?”

“要是写一些反映民间疾苦的诗文,便成了大罪,以为不忠不敬,必欲诛杀。那杜工部,白乐天,李公垂,张才叔,是不是早该下狱论罪?”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这些诗文,到底是诽谤朝政,辜负君恩;还是与民发声,为民请命?”

“要是这样也叫有罪,那我现在就自首。当年初到夔州,我曾经做过一首歪诗——‘一里编民十户寒,邑中谁与共溪山。何当醉酒温茶色,卧看清声滴井栏。’”

“当年初至夔州,苏油满眼所见,都是民不聊生,嗷嗷待哺,一州最富者,不过山田两百亩,年蓄米五百斤,得着五尺麻裳而已。”

“通判尚需力作,县令还要挖笋,才能养家糊口,实乃天下至穷之处。”

“有此诗而发宏愿,定要在一任之期,领治下编民脱离苦海。”

“你们以文字入细罪,钳制天下人之口,此狱若起,这是陷害君上,将会让陛下在青史上留下比唐玄宗,孟昶,周厉王都不如的污名!”

“苏油不能当御史之横,今日便自请诏狱,于二苏同列,以待天下公论!”

靠!温吞吞半天,现在说翻脸就翻脸。

李定一拍几案,怒喝道:“苏油!你自身未脱嫌疑,一味鼓动如簧之舌,抵赖游移,希图侥幸!需知御史台不是你能够放肆的地方!”

苏油冷笑道:“李大博好大的声威,需知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世间万事万物,抬不过一个天理人情。”

“收起你理学那一套!”李定怒火中烧:“邪学猖炽,需知朝中还有卫道之士,来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