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九百三十六章 远虑纤图

苏厨 第九百三十六章 远虑纤图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说完一指满野的禾稻:“这才仅仅是开始,别忘了气候无常,五年之中,多为一丰,两平,两欠。”

“无远虑,必有近忧,无纤图,必作大患。户积三年,不过才刚刚具备最低下的抗风险能力,户积五年,还要加上官仓充实,才能完全抵御普通的灾年。”

“还有,不用几年,相信陛下就会有事于北方,到时候将大耗钱粮,难以兼顾南北。”

“南海郡纵然远隔万里,但是稳定至关重要。”

“至少要做到以一郡之粮,供四郡之需,才能让三郡全力发展工商,为朝廷输利。”

“要养活宁海军,还要供应来往的海舶蕃商,保证商道通畅,才能保住这方大好局面,不至于反复。”

“存中,郏老,你们肩上的担子,还重得很啊……”

沈括很有信心:“不怕,就算朝廷移民一时不到,如今我们也已经掌握了耕牛和骡马的繁殖技术。今年湄洲路整整能多出两万头牲畜,再给我三年,我能做到户户有耕牛!”

苏油笑道:“能给你的我可是都给你了,现在湄洲的大象比交趾还多,不过你这里交通全靠水,估计很快就用不上了,啥时候还我?”

沈括顾左右而言他,强行转移话题:“大象可用的地方多了,丛林里边开道拉木头必须用它们……你的职田牧场听说今年多出了一千多头牛?”

苏油抽了抽嘴角,从两浙路开始,沈村中赖账,都赖成习惯了。

看完了稻田,几人才下得城来,府衙里边,各级官员都在正堂外的阶梯下列队等待。

湄洲的官员,大多是久久等不来官职的选官,甚至是获罪发落的犯官,这次南海郡升为路治,这群人反倒是因祸得福,平白无故坐升一阶。

现在见到苏油,都是欢天喜地地大礼庭参。

这是歪风,人家蔡确蔡持正,当年在陕西就拒绝庭参上官,认为大家都是公务员,陛下的打工仔,只是分工不同,没有高低之分。

结果被丢到了冷板凳上晾着,直到不计较这些的苏油到任,才重新启用。

不过在大家都开心的时候泼冷水也不太合适,理学毕竟还讲究人情的,慢慢引导就是。

衙门总算是有些气象了,白墙青瓦,也设了鼓号旗牌。

看得出来,沈括还是个官迷,升路级干部之后,排场是一天都不能等。

阶陛下的大天井里,铺设的是清一色的花砖地板。

苏油一眼就能看出关窍,这是用水泥浇铸的方砖,然后趁还未干透的时候,用木模压出花纹,再在砂浆上刷上纯水泥浆料,让表面细腻光洁,估计沈括还让人用稻草粗磨过。

现在这样铺设出来,比交州四路转运司衙署还见气派。

换做一个小气的官员,沈括怕是又要挨整。

好在是苏油,只要你有政绩,爱摆排场那就是你的私事,属于个人爱好。

我虽然不赞成不鼓励,但是只要你不是逾制,没有贪污挪用,那就你开心就好,我管不着。

除了一众官员,这里还有几位真腊代表。

范师哲是老朋友了,除此之外,还有几位替真腊王打理商务的官员也在其中。

苏油微笑着对他施礼:“见过国师,对了,这次托二林部的朋友,给大师打造了一件薄礼,不成敬意,还望笑纳。”

这是一串念珠,是利用刚刚发现的二林部一种红色的玛瑙磨制出来的。

其实就是后世的南红,其中最珍贵的一种,色如柿子,与珊瑚有些相似,不过质地比南海珊瑚细密,颇受如今宗教界人士的喜爱。

真腊虽然从周边国家能买到很多宝石,但是这个可真见不着。

范师哲不禁大喜,躬身合适道:“没有想到少保大人还留意着小僧,真是生受了。”

苏油说道:“此次前去朝贡陛见,收获更大吧?”

范师哲笑得很真实:“多亏少保言说,整理了真腊地图户籍,陛下认为真腊也是大藩,赏赐和其余使节不同。”

如今大宋对南海诸国的局势掌握得更加清晰,关于各国力量的强弱,疆域的大小都已经了如指掌。

对于三佛齐,渤泥,蒲甘,真腊这几个较大的国家,和其余麻逸,吕宋,詹卑,阇婆等小国,作出了一些区分。

最起码,册封的时候,国王和郡王不再乱套了。

这就是文化侵略的典型案例,大宋明明在偷取南海诸国的国力情报,周边国家还踊跃提供便利,让理工小组进入国境搞测绘,搞调查,还开放国家户籍档案。

当然你不提供也可以,大宋并不强迫。

不过不知道你的家底,大宋也不好让你加入《南海协议》,这样会对其他国家显失公平,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参加了《南海协定》的国家,也扩大到了三十多个,这些国家的商船,宁海军市舶司发给了牌照,还必须标注在船舷醒目的位置,准许悬挂大宋国旗,待遇上也和其它普通商贾有区别。

不过他们的船太慢,一般都是豪商们自家的批发大船,更多的零散商人如蒲珊那种,则宁愿搭乘宋国的夔州型,宽敞,舒适,安全不说,最关键的,伙食好。

甚至有一等外国纨绔,什么生意都不做,就是纯旅游纯消费,坐宋船到下龙湾里自己购置的别墅里荒唐一段时间,带着自己喜欢的姬妾在宁海军市舶司的免税店大肆购买奢侈品,竟然也能成为一种风尚。

李舜举特意弄了一艘杭州型来干这个,里边极尽奢华**,大赌场日进斗金,模仿蜀中“遨游”的风俗名称,取名为“遨海神舟”。

这船的终点是蕴州,大宋内地是不能去的,即便是这样,已经让海上丝路上的土包子们大呼天堂。

苏油犯不着赚这点钱,不过不妨碍他给李舜举出这主意。

赵顼太坑了,被新宋洲的发现刺激了一把,头脑一发热就从杭州船厂定制了三艘杭州型大舰。

赵宗佑去了一趟新宋洲,感觉这船并不是很适合科考。

科考船不需要太大,能够载重两百吨的夔州型就已经足够使用了。

最佳的搭配,就是一主一副两艘夔州型,加上五艘载重百吨的眉山型。

探索嘛,总会有损失的,不把全部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才是王道。

因此赵顼又大手一挥,花了两万贯在冶州格外打造了一个科考船队,而三艘杭州型,一艘给了市舶司,两艘转给了宁海军使用。

这下好了,加上宁海军自己定做的两艘,五岳舰队凑齐了。

新型的科考船加大了帆体,以获得更高的速度,之所以价格这么高,是因为采用了中南半岛上的优质木材。

如今这支船队也在湄洲修整,赵宗佑用这一支船队,完成了对南半球西风带的挑战,终于在发现新宋洲的第三年,实现了全境海岸线绘制。

尽管小心翼翼地靠近海岸线行驶,狂烈的西风带还是给船队造成了损失,一艘眉山型触礁沉没,全船四十名科考队员,只有二十七人获救,十三人献出了生命。

不过这一次考察,对南半球的风带洋流带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还有就是,考察船队带回了玄鹄江的特产——黄金。

玄鹄城的军士们,一年下来,在那里淘出了八千多两黄金,而明组岛的囤田军,则炼出了五百吨的镜铁。

船队在湄洲更换船帆,索具,沈括是制图高手,最近正在和赵宗佑一起计算新宋洲的具体面积。

苏油也加入了进去,具体面积还在精算,不过大数已经出来了,七百五十万平方公里足数!

这片四面环海的土地,竟然比大宋还要大!

上边的土著还处于三代时期,而且人数极少,也就是说,那里完全可以成为大宋的后花园!

内地还没有勘测,不过三个地方分别发现了三样好东西——明组岛西边半岛上的锰矿,玄鹄城的金矿,金滩外参天蔽日的桉树林,可以提取不计其数的樟脑!

玄鹄城周围地理和气候都非常适合宋人,水质极佳,土壤肥沃,军士们种植的麦田亩产三百斤,草料丰美,牛羊马匹异常肥壮。

这次换班的军士们,人均带回了五两黄金,在四通银行换得了五十贯,正在湄洲狂欢作乐。

作为军人,这已经不次大胜的获赏了。

不少顾家的军士,决定拿着这笔钱在新宋洲就地转业,因此赵宗佑这次回京后,还要将军士们的家属带去玄鹄城安置。

不过那该是半年之后的事情了。

占城和真腊的风俗,由王者下地,割下第一束水稻,然后大家才能开镰。

这是个传统仪式,父老们来相请,想让小苏探花开第一镰。

苏油同意了,带上了沈括郏亶,还有宗室赵宗佑,在湄洲城郊搞了个开镰仪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