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九百二十四章 解封卷子

苏厨 第九百二十四章 解封卷子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五间仓库里,堆放的其实是一些蜈蜞岛汽油,在现在这个时段,就是毫无用处污染大海的东西。

弹药倒是用掉了不少,但是如今的弹药,已经不再是郑州工业基地初起时候那么昂贵。

冶州能够完成整个煤铁工业体系,三酸两碱制备,有煤有铁还有盐,弹壳用的硝化竹纸贴魔芋胶薄膜,效果又完成了一次升级。

付出的代价太小,跟收获完全不成比例。

诃黎的数百头战象,还有降军,被苏油送去了湄洲,参与九龙江平原溇港大建设。

沈括原地提拔,完成了市级领导向省级领导的转变,成为大宋南海路转运使。

新州港,会成为大宋在南海最大的中转站,占城的收成,大半被苏油投入了这里。

从杭州出发,顺风一月就能抵达新州,几乎就是贴着澹耳东南斜拉下来的一条最短路径。

对于商贾们来说,时间就是金钱。

出于客户就是昊天上帝的服务理念,今后整个中南半岛的物资——交州的工艺品,冶州的金属器皿刀具,金瓯路的糖,南海路的帆布食品,都会朝这里集中。

李常杰取三州之后,新州之前是占城的新王都,后来诃黎觉得海港不安全,又内迁了近百里,现在已经没有必要了,还得迁回来。

后世这里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芽庄,景色宜人鱼肥虾美,大虾半斤一只,把苏油馋得哟……可惜现在还去不成。

三州地区,如今的金瓯路,才是他第一个关心的重点。

在这里讨生活的宋人很多,又是重要的蔗糖基地,一年鏖战,甘蔗地倒是没怎么被祸祸,损失不大,现在正是收获的季节。

第一批牛犊已经下来了,印度羊角牛和二林牛杂交的一代牛犊,给了所有人一个惊喜。

安宁河谷的二林牛,已经是如今大宋最健壮的牛种了,而新一代的牛犊,个头明显比二林牛犊,还要大上一圈,关节粗壮了不少,而且成活率极高。

战争分散了苏油的精力,到现在终于空闲了下来,才发现自己的牧场已经多了近千头两三个月大的健壮牛犊子。

就连交州周围农人家中的母牛,也都生了不少小牛犊。

因为种牛和蕃人们太给力了,李道成在得知苏油的牧场还有能让母牛们一日怀九百头的骚操作后,要求将免费配种作为百姓的福利。

闲着也是闲着,顺便还可以练手,于是交州今年出生的小牛犊特别多。

象草是一种极佳的大型牧草,和甘蔗非常相似,产量非常大,二林部的牧人们早就偷偷给自己的大鬼主送去了好多的种子——鬼主鬼主,大巫的东西就是不一样,他家的牧草两人高!

象草切碎拌上氨水作为青储,牛,羊,马都特别喜欢吃。

青储池也不用费力了,找个不积水的高处挖个坑,铺上魔芋胶薄膜,将青储料放进去压实,然后将薄膜折盖起来,堆土压紧,用油布盖上,就是一个青储仓。

这样的棚养畜牧业,极大程度地降低了饲养的难度。

天师道的道人们除了医人,也能医动物,而且中医都是走预防的路子,交趾路的盐也不缺,牲畜们长得很好。

不过绝大多数母牛都是二林的,印度母牛只有二十来头,产奶被牛犊吃掉后,能剩下的就不多了。

苏油还是忙里偷闲,制作出了很多奶糖,送去了汴京。

……

汴京,文德殿,试官孙洙献上了今年殿试前十名的试卷:“陛下,自王相公废除殿试诗赋,专取策问以来,几次试卷都不怎么如人意。”

“新科进士们欠缺要务锤炼,所言大多虚浮堆砌。”

说完又有些得意:“但是这一届,这十卷不但文理清通,且分析独到,谏议可行,看来大宋士风开始转向务实。”

“鞭辟入里者,纵然文辞稍逊,臣亦取之,而华丽空泛者,列之于后。呵呵呵,这一科,纵然不能与欧阳学士嘉佑二年龙虎榜比肩,亦必将名扬后世。”

赵顼对孙洙的身体更关心,老头本来就在生病,熬着主持了一次阅卷,愈加干瘦,不过眼神灼灼,精神处于亢奋之中。

于是问道:“孙老身子可还支持得住?此间事了后,给你两个月假期,好好调理修养一下吧。”

孙洙身体有些摇晃,神情却是愉悦:“还没给陛下道喜,此科朝中可称得人也。陛下你赶紧看看吧。”

赵顼点头,将试卷翻阅了一遍,期间还拿指甲在佳句侧面划痕迹,最后抬起头来:“不错,真是不错。尤其这个第一名,深于经术,可以革除如今的浮藻。我没什么意见,那就解封吧。”

弥封揭开,第一名,济州巨野人士,晁补之。

殿中哄然一声,试官们全都是满脸兴奋之色。

赵顼这段时间被家事烦心,忽略了科举,便问道:“怎么了?”

孙洙拱手道:“陛下,晁补之今年二十六岁,之前开封府试,礼部别院试,皆为第一。陛下,我大宋,又多了一名及第三元!”

“是吗?”宋人重文事,赵顼也不由得感觉非常光荣:“我的治下,也出了三元了?”

试官们齐齐拱手:“陛下文德天运,臣等为陛下贺。”

赵顼也兴奋了起来:“接着开吧……等等,晁补之这名字我听过,好像是苏明润幕府要员,大宋状元不落官身,他……不是官员吧?”

章惇也在试官之列,因为和苏油关系不错,对这些人都比较了解:“陛下,晁补之博闻强记,有张学士过目不忘之能,因此苏明润在两浙路时辟为书记,算是参赞幕府,但是无官。”

赵顼松了口气:“幸好幸好,呵呵呵,要是苏油当时荐上来,我朝可就少了一个三元及第了!”

章惇微笑道:“功名只在直中取,就算是苏明润有这意思,晁无咎估计也会拒绝。”

赵顼看了章惇一眼,面前这位,当年可是因侄子排位在自己之前,就抛掉进士敕告,换了一届重考,名次一样很高的主。

再想想前段时间发落的那些投机干谒的上舍生,叹了口气。

算了,学霸的境界,学霸才懂,学渣们只有瑟瑟发抖的份……

第一把开了个好张,第二名揭开,青神人,唐瞻。

唐瞻的经术学问比晁补之还深专,不过在实务上稍微欠缺一点,孙洙犹豫了好久,还是将实务精彩的一卷置为头名,把唐瞻的放到了第二。

唐淹是西南经学大家,如今邕州学宫里边有一千多学生,除了蜀中慕名而去的,尚有周围的西南夷,甚至大理,吐蕃人。

唐淹倒是有教无类,每日授讲,大量吸收和继承了龙昌期的理念,深得蕃夷信服,声望非常高。

孙洙皱了皱眉,龙昌期,这个名字让他很不舒服,当年进京的时候,欧阳修上书反对龙昌期留朝,他虽然很年轻,却也是附议了的。

第三名揭开,交趾郡交州人,杨莳。

名不见经传,交趾又太偏远,没人知道是谁。

文章前面部分赵顼倒是在殿试上看过,不由“咦”了一声:“这人竟然不是黎文盛?交趾郡还有比李道成黎文盛更突出的文才?知道他是谁吗?”

众人都是面面相觑,然后摇头,没听说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