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九百二十二章 殿试

苏厨 第九百二十二章 殿试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后来小妹嫁给了陈昭明,生了小椅子后,便退出了基金的管理层,除了协助料理商号和银行,就是在皇家理工学院精研数理,传道授业,不再过问皇家事务。

曹太后生病后,基金会名义上是高滔滔和向皇后共同管理,而实际上是高滔滔大权独揽。

身为皇弟的赵颢想休妻,不直接找皇帝哥哥,反而跑去让亲妈出面,让亲妈去勒令自己,这让赵顼觉得非常讨厌。

冯王妃是多失心疯才会想要烧死你?!而这么明显的事情怎么还遇到个拉偏架的老妈?!

赵顼早就知道自家兄弟两口子不和睦,也明白弟妹冯氏必定是被左右诬陷冤枉的。

遂命侍讲郑穆在皇城司重新审问两个宫婢,查明的确是诬告后,又命翊善冯浩把事情来龙去脉记录下来,之后就召见冯王妃。

冯王妃接到诏命的时候吓坏了,当时就想自杀,还是赵顼特别让使者告诉弟媳妇,说你没罪,不要害怕。

还偷偷给冯王妃支招,你直接去太皇太后宫中等着,婆婆是老厉害,嘿嘿,可惜婆婆上头,还有婆婆!

太皇太后,乃是宋仁宗继后,英宗嗣母,高滔滔的亲姨妈兼嗣婆婆!

果然,太皇太后好言安慰无辜的冯氏,让她别怕。

然后赵顼才把自家娘亲请上,一起来到太皇太后宫里。

高滔滔依旧不依不饶,看到儿媳妇就诘问她纵火案的事,冯王妃哭着磕头谢罪说她并没有纵火,又说自己是小家女,福气太薄,不足以匹配岐王殿下,乞求削发为尼。

看到都吓得自请出家的儿媳妇,毒婆婆高滔滔还满怀恶意的质问儿媳妇,是否咒骂过儿子赵颢,冯氏也老实的说以往他们夫妻不睦时,的确曾经有咒骂的时候。

其实高滔滔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要给自家儿子脱罪,免除赵颢的惩罚。

历朝历代宫禁失火都是重罪,宋太宗的长子赵元佐,就是因为居住的宫殿发生火灾,被亲爹认为是他发疯纵火,以此为借口废为庶人。

赵元佐的幼弟赵元俨也因为宫室发生大火,被降封端王,出居宫外。

对喽……出居宫外,是重点。

高滔滔的目的,就是逼迫赵顼,不得效仿祖宗那样,处置自己的弟弟。

赵顼自然明白,也很无奈,不过他好歹是水准以上的帝王,没有让无辜的冯氏做牺牲品,也没有让赵颢因为这件事受到处罚,依旧留他在禁中狐假虎威。

惩罚了赵颢的乳母以及两个宠妾后,赵顼命人把冯王妃送到看管犯罪宗女宗妇的瑶华宫,出家为道。

虽说冯氏为道,但其实并没有真的披戴出家,神宗还特别将王妃的月俸提高到五十贯,并宽慰冯氏,说等岐王想通了,就会让赵颢接她回家。

至此,赵颢夫妻算是正式分居。

事情就算是这样了结了,不过赵顼心里的郁结,可想而知。

直到看见六百多进士在殿上奋笔疾书,赵顼的心情方才好过了一些,这两年大宋总算是开始有了些起色,对外也开始扩张,所谓西边不亮南边亮,新宋洲的发现不算,光交趾那边,就整整多出了四路之地,外加半个海峡。

想到这里,便想到这次交趾郡也送来了十几名考生。

多数都是酱油党,但是有两个听说不错,举进士的名次都在上游,便信步由之地在殿中巡视起来。

交趾郡的士子不难找,看靴子边和腰带就知道。

苏油为了给交趾郡士人打气加油,赠送了全套的赴京仪程,就好像当年大理玄香太守送自己礼物一般,给士子们备下了全套装备,衣冠,靴带,笔墨纸砚,每人还给了十贯钱。

所以交趾士子们的靴子底是地丁硫化胶的,防雨防水的高档货,形如牛筋,被称为“牛筋底”。

赵顼自己也在穿,当然认识。

还有就是腰带,玳瑁和犀牛角在大宋是高档货色,在交趾郡也就是那么回事儿,因此别看只是交趾举人,苏油给他们的腰带,也是玳瑁和犀角为装饰的。

再加上价格还没有起来的翡翠环佩,这身份一眼就能看出来。

杨莳已经忘记了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认真分析试题。

来到大宋之后,他遵照苏油的吩咐,低调低调再低调,除了考试做题,连交游都免了。

好在嵩阳书院里都是高才,光和邵伯温等人切磋琢磨,也让他受益匪浅。

一句诗经,有多种解读方式,揣摩出主考官出这道题的本意,才能获得较好的名次。

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此三者必雅言。

为什么呢?好多种解释。

首先就是“重正”。《四书考异》:“古者,学礼行礼,皆有诏赞者为之宣导,使无失错,若今之赞礼官,其书若今之仪注。于此而不正其言,恐事亦失正,故子必雅言也。”

再深入一下,郑康成曰:“读先王典法,必正言其音,然后义全,故不可有所讳。礼不诵,故言执。”

第二种理解,则是“明达”。

《论语正义》曰:“周室西都,当以西都音为正。平王东迁,下同列国,不能以其音正乎天下,故降而称“风”。而西都之雅音,故未尽废也。夫子凡读《易》及《诗》《书》、执礼,皆用雅言,然后辞义明达。”

《论语骈枝》则曰:“《诗》之有风雅也亦然。王都之音最正,故以‘雅’名;列国之音不尽正,故以‘风’名。王之所以抚邦国诸侯者,七岁属象胥,谕言语、协辞命;九岁属瞽史,谕书名、听声音。正于王朝,达于诸侯之国,是谓雅言。雅之为言夏也。”

理解到这一层,这道试题就有点意思了。

雅言,隐藏的意思,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和象征。

主考官的意图,应该是让考生阐述华夏文明在这个时代的优越性,先进性,进而阐述如何将之“正于王朝,达于诸侯之国”。

结合到最近的交趾和占城局势,这道题,具有明显的针对意义。

杨莳实在是太开心了,满殿对这一点体会最深的,除了自己和黎侍讲,还能有谁?!

唰唰唰写下:

圣门以文明为教,诗书执礼,文明之学也。

《诗》以治性情,明德之学也;《书》以道政事,新民之学也;礼以范视听言动,克己复礼,止至善之学也。

不言诗书,则无以教人;不言礼,则无以明分。故子所雅言者,诗书也。执而不敢议者,礼也。

礼者,止也。思无邪,则心正矣。允执其中,则天下平矣。动容周旋中礼,则圣德之至矣。

子曰:“如有用我者,我其为东周乎?”

赵顼站在这名交趾士子身边,看着这一段文字,不由得心中暗赞,随着他的落笔点头。

难得,交趾郡能出这等人才,实在是难得。

杨莳写完这段,感觉对试题已经彻底把控,接下来就该是对其先进性的引申和传播方法的阐述了。

不知道黎文盛有没有把握到这一层来,想到这里,就不由得抬头观望了一下。

这才发现一个三十出头,穿着朴素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就已经站在他的身前看着他。

杨莳吓了一大跳,想起来苏油给他们讲过的当年在殿试中的情形,赶紧搁下笔,躬身施礼,低声道:“见过陛下。”

赵顼也不知道他究竟是谁,心想能做出这样的文字,一个郡王师绝对没问题,这人大概率是黎文盛。

便点头道:“道理很通透,一时看得入神,不想打扰到你了,你接着写罢。”

说完巡视下一桌去了。

杨莳这才松了一口气,也顾不得看黎文盛那边了,赶紧低头写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