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九百一十三章 新闻

苏厨 第九百一十三章 新闻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冯京只好将手一挥,让军士们将尽力挣扎高喊的杨卜蔑放下。

放下之后,杨卜蔑反倒是沉稳了下来,收拾了一下衣裳,跟着赵颢,王珪,冯京进入了殿中。

靠近是不可能的,只能远远在殿门口跪下高喊:“占城使节杨卜蔑,冲突大朝仪,罪不容诛。”

“然占城十四州,百万百姓,为僭王虏迫,荼毒流离,哀怨嚎啕,倾南海之波,不足洗其冤苦。”

“唯有求告宗主,劳惩天诛,救我占城百姓于水火。表白之后,不待陛下命责,杨卜蔑自求撞柱而戕!”

靠!这是什么操作?竟然不是来踢馆,而是来求援的?!

赵顼的声音有些小激动:“古有申包胥哭秦廷,今有占城使节为民泣告,朕的气量,不至于不如秦哀公一个诸侯。”

“使节休要惊惶,朕也不追究你失仪之罪,只将尔国人民的冤屈讲来。”

杨卜蔑跪下嚎啕:“占城卑弱,处四战之地,北有交趾,南有三佛齐,西有真腊,东有渤泥。”

“李常杰骄横狂悖,举兵南侵,旧王受难,故土沉沦……”

说完噼里啪啦讲述了占城是多么多么的苦,好不容易盼来大宋,灭了南海诸国头上最不安定的因素,占城人民踊跃欢欣准备迎接老王归国的时候,占城又突然冒出一个阴谋家,盗窃了国家,还占领了横山关,不许老王回都。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还发兵三州,攻打王珍,将占城拉入灭亡的深渊。

在杨卜蔑的描述中,诃黎就是一个窃国大盗。

连李常杰那样的悖逆,都知道要宽松一下百姓束缚与负担。而诃黎篡位以来,横征暴敛,编整象军,穷兵黩武,残暴嗜杀,简直就是一个魔头。

王珍,张令从等人,被杨卜蔑描绘成了抗暴英雄,卫民义士,现在局面难堪,伪王声势赫然,英雄们岌岌可危。

最后,杨卜蔑哭得泣不成声:“老王逊位,托政于陛下,国书玺印,已献与太常,陛下因何诏旨不纳?”

“故国父老,候天军若望云霓,未料陛下竟然不允。陛下,你知道占城人民,有多失望吗?”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下邦虽然僻处天南,少蒙玉音所及,然供奉有时,未尝断绝。”

“陛下,求你救救我故土人民,求求你,让我们投宋吧……”

一哭三叹,闻者叹息见者落泪,殿中不少大臣,都偷偷抹了抹眼角。

赵顼的冕旒轻轻晃荡着,好一阵才说道:“占城王的血书,我是见过了,你们国家有那样的王,是你们的幸运。”

“但是你们想要入宋,这个还需要从长计议,侵吞藩国的事情,朕是不会做的。”

王珪,吴充,冯京都拱手:“陛下……”

赵顼抬手制止他们说下去:“华夏宗主,存亡继绝,从来没有觊觎他人国家之意图,占城百姓的厚爱,朕,不敢领。”

杨卜蔑哭喊道:“陛下呀……”

赵顼温声说道:“贵使听我说完,虽然朕还不敢领受占城王献土的好意,但是百姓们的遭遇,我却一直在关心。也会给占城百姓尽可能的提供帮助。”

“吴充。”

吴充赶紧上前一步,躬身施礼:“臣在。”

“朝会之后,中书立即降敕,将我的意思,转告苏油,李舜举,李道成,王韶。”

“到交趾避难的占城百姓,要安顿好,人日给粮米二升,不得推诿差延。”

“有不幸的,妥为收葬;有伤病的,妥为救治。”

“苏油还上奏要与诃黎商谈收治难民的成本问题,糊涂!谈什么谈?诃黎不给,我大宋就不顾了?”

“告诉他,这个单,朕给占城百姓买下了!”

群臣齐声山呼:“陛下仁德,被泽四海,臣等为南海百姓,叩谢圣恩。”

“扶杨使臣下去,好生休息将养,使节莫要忧心,事情总会解决的。”赵顼又对占城使节温言抚慰了几句,这才说道:“杨使臣一片忠心,难能可贵。为民号呼,不为失仪;爱国之忱,不为忤君。”

“朕爱其忠良,殿中不要责慢于他。”

殿中丞赶紧称是,赵顼才说道:“继续朝会吧。”

散朝之后,占城使节哭宋廷这个大新闻,直接引爆了开封府百姓们的熊熊八卦之心,一时甚至盖过了最近的好几个大新闻。

百姓们就是想不通,老王都出家了,托国血书也交了,加上使节这次闹,都是第二次了,官家怎么就不顺势收了呢?

民间政治家们在酒楼里大谈天时地利人和,将占城的地理位置,军事力量,斗争形势分析了个底掉。

然后还有不少的所谓“内幕消息”,一个口气比一个大,你敢说你的消息来自引进司,我就敢说我的消息来自客省使,你敢说你是枢密院某某的七拐八弯的亲戚,我就敢说自己是中书里某某乱七八糟的远房。

有一个急了,说自己是李舜举亲戚,立时惹来一片嗤笑。切,阉党!一边去没说话的资格。

新年刚到,又是大比之年,各种新闻就没断过。

首先就是开封府人民最喜爱的宗室子弟赵宗佑,去年九月回来了。

带来了无数的珍宝,还有一副详细的南天星图和航海图。

官家为了二十一节度的升赏问题,和相公们打起了官司,王禹玉王相公成了评书里边的最不光彩角色,各种刁难为难。

最后小节度应试制科,轻松拿下,官封实任宁海军节度使,官家大喜,给二十一节度赐书匾额——“光耀门楣”。

这就让人啼笑皆非了,赵宋皇室的门楣,还用得着光耀吗?官家这也是乐昏头了,用上了寻常地主老财人家里出了进士的口吻。

除了制科,此次举试和进士试,还出了个人物,杭州晁补之,两试皆是第一,两浙路商人们有的是钱,会馆门口愣是放了一天的鞭炮,还借了眉山会馆全套的桌席席面,请了方知味的大厨子,摆了整整三天宴席。

大家都在翘首以盼,希望大宋再出一个三元及第。

不过没有人见着晁补之,听闻被苏油一封信押到嵩阳书院去了。

此次一起取中的,还有秦观,守制复出的邵伯温,西南经学大师唐淹的儿子唐瞻,交趾郡的黎文盛,杨莳。

这下郑州就有了两个无咎公子,苏无咎,晁无咎,富贵人家的小姐们又开始贿赂府里的小吏了。

历史上邵伯温根本就没有参加过科举,而是遵从父亲邵雍的意愿,想办法迁入蜀中,远离朝堂,躲过了那场大劫难。

而在这个时空,历史不一样了,邵雍不知道给邵伯温留了什么遗命,邵伯温守制结束,便飞马进京,赶上了最后一波报名。

考试是最大的新闻,而第二个大新闻,就是赵顼颁布了特赦令。

这道皇帝亲自下达的特赦令,不是给什么官员的,而是给了青州的一个年轻人,小老百姓。

丙辰,诏:“青州民王赟贷死,刺配邻州牢城。”

十二年前,王赟的父亲王九思,为乡里杨五儿殴迫,气愤难当,自缢而死。

当时王赟才七岁,尝欲复仇,但是年纪太小,力不能及。

至是一十九岁,王赟长大,成了义勇,练成武艺,然后找到了父亲当年的仇家,将杨五儿刺死,断其头及手祭父墓,然后自首。

这是故杀人罪,按法当斩,但是赵顼认为王赟杀仇祭父,事后又归罪自首,有可矜之处,免了王赟的死罪。

第三件大新闻,就是久拖不决的陈世儒案,被从开封府移送大理寺,案件审理机构升级了,这就说明有官员牵连其中,眼看又要慢慢酝酿成大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