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八百九十六章 结案

苏厨 第八百九十六章 结案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蔡确得到陈安民的供词,心中窃喜,掰倒宰相,名动天下的机会到来了。

与他一同审案的是御史中丞邓润甫,对蔡确的做法一直颇有微词,如今蔡确却兴冲冲地跑来告诉他陈安民招供了,特意来约他一起去告诉赵顼。

邓润甫压根没有察觉到这是个圈套,对蔡确说,“未敢上殿”,劝告蔡确不要冒然惊动赵顼。

另一边,邓润甫却利用给赵顼讲课的机会,控告蔡确在乱搞,借机告诉赵顼:“相州狱甚冤,大理寺实未尝纳赂。而蔡确深探其狱,枝蔓不已。”

“窦平等皆朝士,榜掠身无全肤,皆衔冤自诬。乞早结正。”

恰好权监察御史里行上官均也上书,说窦平等人在御史台狱受到刑讯逼供。

赵顼“甚骇异”,所以当蔡确隔了一天来见赵顼,准备汇报陈安民招供不讳、宰相吴充涉嫌受请托一事的时候,行至殿门,被合门使告知,皇帝拒绝见他。

随后,蔡确便接到赵顼手诏:“闻御史台勘相州法司颇失宜,遣知谏院黄履、勾当御药院王中正,据见禁人款状引问,证验有无不同,结罪保明以闻。”

这是大宋法律中,为防止出现冤案、错案而设立的最后一道防线——凡是徒刑以上的刑案,在庭审结束之后,都必须启动“录问”的程序。

所谓录问,就是由一位未参加庭审、依法不必回避的法官,核查案状,再提审被告人,读示罪状,核对供词,询问被告人,所供是否属实的流程。

然而官场套路深不可测,为了应对这一切,蔡确早就做好了巧计安排,设计了烟雾弹。

当赵顼派的知谏院黄履、勾当御药院王中正前来复合录问的时候,周孝恭、潘开等一干嫌疑人,除了窦平还在喊冤,称原供状内“十有八事皆虚”外,其余人等竟然全都服服帖帖。

黄履和王中正面面相觑,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是这种情况,争议这么大的案子,犯官们无论被问到什么,竟然都唯唯称是,这情况实在是罕见。

没办法了,只好验看众人的身体,因为邓润甫之前举报说蔡确刑讯逼。

结果一检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拷掠之痕则无之”,显然,这些人并未受到严刑拷打。

邓润甫之前所说的,如今看来,完全是不实之词。

所以当黄履和王中正录问完毕后,回去向赵顼报告,说除了窦平,其他人等都没有喊冤翻供,而窦平本人身上,也不见拷掠之痕。也就是说,邓润甫的话,有水分。

于是赵顼反过来开始对邓润甫等人生出不满,认为他们在对蔡确造谣。

事情来了个大反转,蔡确趁机哭诉,上书赵顼反告邓润甫与上官均,说他们明知陈安民有请求执政的情节,却有意为之开脱,又“恐臣论列,故造飞语以中伤臣”。

在最后那次录问当中,二人又“意欲开诱罪人翻异,而罪人了无异辞”,陛下派遣的黄履与王中正,完全可以为臣作证。

于是赵顼以“奏事不实,奉宪失中。言涉诋欺,内怀顾避。”为由,罢了邓润甫的御史中丞之职,出知抚州;

以“不务审知,苟为朋附。俾加阅实,不知所言。”为由,罢了上官均的权监察御史里行之职,出知光泽县。

蔡确却因此再次获得擢升,任命为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而真相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原来蔡确不简单,他知道后面有录问这道程序,所以,他隔三差五把这些人拖出来,进行录问模拟考试。

如果有人翻案,对不起不及格,回去暴打一顿,继续虐待,然后重考。

经过二模,三模,不停地来模拟录问这套程序,最后陈安民等人都被搞出条件反射了,你再怎么问,也不翻案了。

鬼知道你这是真的考试还是又是模拟?

所以当皇帝派人来真正开考的时候,啥都问不出来。

而且蔡确知道肯定会有人就此案打他的小报告。

这就需要让赵顼判定小报告不真实。

怎么做呢?

想要让别人真话失去信用,最好的法子,就是在那人的真话里掺点假,让整个真话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蔡确骚就骚在都用自己不开口,便让邓润甫和上官均乖乖掉进自己的陷阱里。

原来那次邓润甫夜里在御史台听到的严刑拷打刑讯逼供,并非对窦平等人的讯问,而是蔡确故意放出来的烟雾弹。

他故意误导了邓润甫,让他以为是在拷打窦苹等人,其实是安排御史台官员审讯其他案子的犯人。

扳倒了身边的绊脚石,树立了自己的威望之后,蔡确开始对更多的“相关人士”动手了。

首先开始审讯“潘开行贿案”,逮捕了陈安民的外甥、大理寺评事文及甫。

文及甫恐惧,供认曾将大理寺复核相州案一事,禀告过他的岳父、宰相吴充,吴充也允诺,会关注此事。

这道供述,与陈安民的供词一致。而且文及甫还供称,曾嘱托太常博士吴安持过问相州案。

紧跟着,蔡确对之前不支持工作的中书刑房检正公事刘奉世也实施了逮捕,并恫吓他:大理寺的法官已供认受了你的风旨行事,你还不认罪?

刘奉世心里疑惧,称自己的确曾经受到了吴安持的嘱托。

刘奉世为什么就会接受吴安持的请托呢?原来刘奉世以前供职于枢密院,当时是枢密使吴充的下级。吴充拜相后,便奏请将刘奉世调入中书刑房,任检正公事一职。

而吴安持,正是吴充的儿子,前朝宰相王安石的女婿。

这就又抓到了一条大鱼。

到这里,蔡确将目标锁定在吴安持身上,奏请逮捕吴安持问讯。

但神宗皇帝顾及宰相吴充的身份,没有答应逮捕,“特免追摄”,由制勘院“遣人就问”。

吴安持恐被逮系下狱,承认亦曾请托过刘奉世。

受牵连的还有前宰相韩琦之子,时任三司副使的韩忠彦。

因为当时朝廷为了照顾韩琦,特意让韩忠彦知相州,方便照顾老父亲,相州案的判决书上有他的签字。

在蔡确的梳理下,案情变成了如下:

陈安民在任相州签书判官时,主审此案,判决失当;

又因害怕旧案被驳正,便向他的外甥、大理寺评事文及甫请托。

文及甫受陈安民之请,又转托于他的大舅子、宰相吴充之子吴安持。

吴安持受托,嘱咐跟吴家关系密切的中书刑房检正公事刘奉世帮忙。

刘奉世复暗示大理寺法官裁定相州案并非失入杀人。

大理寺法官窦苹、周孝恭承刘奉世风旨,遂认定相州案的原判不存在过错,驳回周清的质难。

事情经过和关系链条,完整了。

元丰元年五月,案子结案。

前检正中书刑房公事刘奉世落直史馆,免勒停,监陈州粮料院;

太常博士吴安持夺一官,免勒停,冲替;

殿中丞陈安民追一官,勒停,展三期叙;

三司副使韩忠彦赎铜十斤;

大理寺详断官窦苹追一官,勒停;

大理寺详议官周孝恭、大理评事文及甫,冲替;

自余连坐者十余人。

宰相吴充因其子卷入案子而上表请退,阖门待罪者三四次,最后在神宗催促下才上朝视事。

而这个处分结果公布后,蔡确还不满意,多次率领御史登对、上书,说对吴安持的惩处太轻。

蔡确之所以盯着吴安持不放,自然意在其父吴充。

然而就在蔡确春风得意穷追不舍之时,一封来自郑州的弹章,让事情戛然而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