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八百五十五章 宗兄使辽

苏厨 第八百五十五章 宗兄使辽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这些消息,都是苏颂进入辽境之后详加打探,然后命四通商号听风阁送回来的。

其实苏油也犹豫过要不要救辽国太子耶律浚,以如今四通对辽国的渗透,利用太子党,派遣新军小分队将耶律浚救出,其实不是难事。

但是最终还是放弃了,难得耶律洪基这么好的皇帝,而且耶律浚对大宋其实没有什么价值,没必要打扰辽国的正常进程。

摇头说道:“这回好,我大宋遭天灾,辽国遭**。”

赵宗佑也摇头:“满朝奸佞,还不如两位女子。”

这次事件,辽国倒是出了两个难得的女子。

一个是太子党耶律努的妻子萧意辛。

萧意辛本呼图公主之女,耶律洪基看在公主的面子上,想在流放耶律努前,让萧意辛与他离婚。

萧意辛拒绝了:“陛下以妾葭莩之亲,使免流窜,实天地之恩。然夫妇之义,生死以之。妾自笄年从努,一旦临难,顿尔乖离,背纲常之道,与禽兽何异!幸陛下哀怜,与努俱行,妾虽死无憾!”

到了流放地,萧意辛亲执役事,面无难色,事夫礼敬,比以往更加体贴。

还有一个女子,是太子党耶律迪噜的妹妹耶律常格。

耶律常格是与萧观音齐名的大才女,曾经作诗讥讽耶律伊逊,会其兄耶律迪噜谪镇州,常格相随。

满朝官员屏息讨好耶律伊逊,太子之废,官员们就跟没事儿一样,扬扬如平时。

耶律常格在谪所,恒布衣疏食。有人问曰:“何自苦如此?”

耶律常格回答:“皇嗣无罪遭废,吾辈岂可美食安寝乎?”

闻者愧之。

苏颂此次出访,目的是刺探辽朝政局,但是名义上,是贺辽主生辰。

因此还带了不少工匠,还有一套大钟零件。

耶律洪基好大喜功,听闻汴京有钟楼,便想着在上京也要修建一座。

苏油狮子大开口,三十万贯一文不少,抵消了今年一半的岁币。

苏颂到辽国督建钟楼,遇冬至,发现冬至在辽国日历比宋国晚一日。

辽人也有司天监,司天监的人很生气,因为现在的辽人也喜欢用大宋的历法,大宋的日历,印刷精良,使用方便,很受欢迎。

于是他们就发难,挑衅苏颂:“两国历法到底哪国是对的?”

苏颂可没打算教辽国人学历法,只回答道:“历家算术小异,迟速不同。如亥时节气交,犹是今夕,若逾数刻,则属子时,为明日矣。”

“如今有了钟表,我们已经知道各地随东西位置不同,日出时点其实是不同的。”

“这个不是什么大毛病,大家怎么方便怎么来就行了。”

“至于说宋历在辽国盛行的问题……那些都是盗版。”

“正版日历的商家,每印刷一本都是要向大宋司天监交一笔费用的,而我在朝中,从没有听说辽国向大宋缴纳过这方面的费用。”

这脸打得火辣辣的痛,苏颂的话翻译过来就是——你偷我们的东西不给钱还有理了?

耶律洪基认为苏颂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又要求宋国提供一口紫宸殿那种座钟,他好带着打猎玩,顺便看看到底是不是如苏颂所言,东西方日出时间不一样。

苏颂表示这个是可以的,但是钟表是四通商号的神奇产品,大宋也只能替辽朝代购,不过紫宸殿的座钟太贵了,主要贵在装潢上,一座就得花掉三十万贯。

要不来个简装款的,十五万贯那种?

耶律洪基不服,三十万贯就三十万贯!就从明年的岁币里抵扣!

苏颂使还,以奏,赵顼嘉许道:“朕尝思之,此最难处,卿所对殊善。”

因问其山川人情向背,苏颂对曰:“彼讲和日久,上下相安,未有离贰之意。昔汉武帝久勤征讨,而匈奴终不服;至宣帝,呼韩单于稽首称籓。唐自中叶以后,河湟陷于吐蕃,宪宗慨然有收复意;至宣宗时,乃以三关、七州归于有司。”

“陛下,宣帝之能,实不如汉武;宣宗之能,也不如宪宗。由是观之,外国之叛服不常,不系中国之盛衰也。我朝只需要励精图治,以待有时就可以了。”

赵顼以为然,用交趾金宝和此次海贸的所得的金银,又造了二十库封桩钱,以为今后北伐的军费,作诗“每虔夕惕心,妄意遵遗业。顾予不武资,何以成戎捷。”一库以一字命名。

命知开封府,同时检点宋辽往还记录文献,编写著作。

和苏油相关的人事还很多,邵伯温回到陕西,整理父亲的遗稿,将《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上呈朝廷。

衍伏羲无天之旨,着书十万馀言。

赵顼追授邵壅秘书省着作郎,赐粟帛。宰相吴充请于帝,赐谥康节。

程颢近水楼台先得月,为邵雍作墓志铭,称其为“内圣外王之学”。

今年除了河东灾情,是大宋大发横财的一年,十一月,辛酉,群臣五上尊号曰奉天宪古文武仁孝皇帝。赵顼不许。

癸亥,以屯田郎中、知沅州刘嗣,提点荆湖南路刑狱。

礼部员外郎,提举司天监地理司苏元贞,升殿中侍御史,知郑州,处理水患善后事宜。

为了抗洪,中书申请诏改城门名称,将汴河北门改名为宣泽门,水门南北改名为大通门。下流南水门改名叫上善门,北水门叫通津门。

五丈河下流水门叫善利门,而上流水门旧无名,赐名曰永顺门。

这样的抗洪方法,跟摇旗呐喊救日食那样,很大宋。

蔡确又升官了,升得苏油心惊胆战。

事情的起因还是浚川耙。

黄河大水之后,都水丞范子渊上奏,疏浚黄河工程,多赖浚川耙之力,之所以黄河大水,是因为受文彦博阻挠,后来抛弃使用之故。

赵顼就派知制诰熊本等人去考察,熊本回来之后,表示赞同文彦博的说法,上书范子渊胡说八道,浚川耙根本没有用。

范子渊请求面见赵顼,为自己申辩,然后说熊本等人,是看到王安石被罢相,臆测文彦博将入朝,故意附会文彦博的说法。

如果问题是这样,那就严重了,赵顼大怒,下令蔡确按察,查明熊本和范子渊到底孰是孰非,又令中使冯宗道,监督范子渊用浚川耙疏浚汴河,考察效用。

冯宗道带了皇家理工小队测量汴河,统计数据之后,发现浚川耙是刨坑神器,汴河“有深于旧者,有为泥沙所淤更浅于旧者,有不增不减者,大率三分各居其一。”

每天将测量数如实报告了赵顼。

正好荥泽河堤将溃,赵顼诏判都水监俞充往治之。

俞充治理荥泽河后上奏,说河欲决,赖用浚川杷疏导得完。

范子渊有画了浚川耙淘河示意图,信誓旦旦说浚川耙的确有用,于是赵顼又有些糊涂了。

就在此时,蔡确别出蹊径,弹劾熊本等人受命考察时,曾经有不守法纪的行为,证据确凿。

于是浚川耙到底能用不能用的问题,就不了了之了,熊本被赵顼罢黜,蔡确代替他,成为知制诰、知谏院兼判司农寺。

新法派新进第一人。

好在苏油手底下也有人入朝了,蔡京。

蔡京以荆湖开发的大功,被任命为中书舍人。

此时蔡京的弟弟蔡卞已是中书舍人了,按规定,兄弟同朝做官要以先后为序,于是蔡卞请求排位在蔡京之后。

兄弟二人同时负责起草皇帝诏命,一时成为朝堂佳话。

苏油对蔡京很放心,不是对他的人品,而是对他的心眼——给我好好看住那个蔡确,这个人,很危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