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八百三十七章 理政

苏厨 第八百三十七章 理政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真正的大生意,是掌握交趾民生百业的生意,远比黄金开采利润大得多。”

苏辐眼睛亮了:“那是什么?”

苏油说道:“我已经托人从蜀中利州路运甘蔗种过来了,你说,我们在交趾种甘蔗制糖,种金合欢树生产天方胶,或者加上咖啡,如何?”

苏辐有些明白了:“听说这些东西在天气越热的地方生长得越快……西贡城!你想在西贡种这些是不是?!”

苏油笑了:“还有半年,先做好准备吧,再收一季稻米,咱们把仓储搞满再说。”

五月,海宁港粗具规模,第一批两浙海船,来到了宁海。

这批海船,带来的是成套的机械加工设备,技术人员,大宋派遣的选官,当然,还有不少犯官。

让苏油哭笑不得的,朝廷给交趾路配了一个经略使,主管军事,老熟人——王韶!

本来已经混到了枢密副使,现在却被贬官了!

王韶的本事是有的,他的问题,在于进拔过速,导致朝中侧目,最后引来反噬。

王韶虽然曾经得到过苏油很多帮助,但是在那十年里他相当于停薪留职,最后是苏油推荐给王安石,算是王安石一手提拔起来的。

王安石手底下提拔起来的人都有个大毛病,就是进擢过速,根基不稳,还有,良莠不齐。

新党在熙宁九年那场闹剧,让他们的名声彻底毁了。

王韶本来还算好,因为他到了枢密副使的位置上后,与王安石的军事主张其实是不同的。

于是王韶数以母老乞归,而赵顼让王安石勉留。

安南之役,王韶从军事力量对比上判断,认为这仗不好打,认为当初朝廷建广源州就是失策,乃“贪虚名而忘实祸”。

因为交趾之乱,名义上是打着纠正新法乱宋的旗号,王安石对王韶这种论调极为反感。

当朝廷决定从西方调兵之后,王韶再次上书,认为靡费太过,因小失大,力争极论,要求宽民力而省财用。

御史台攻击王韶,你开熙河的时候怎么没听说你闹什么靡费太过呢?

王韶争辩,说我的本意就是不费朝廷而可以至西域伊吾卢甘,所以当初朝廷要求熙河作路,河岷作州的时候,我就明确提出过反对,认为根本不到时候。

这下不但得罪了王安石,连赵顼,高家一起得罪了。

于是朝廷认为王韶本靠凿空开边,才骤跻执政之地,如今却用勤兵费财为由,归曲朝廷,这不是好同志该有的觉悟,以观文殿学士、户部侍郎贬知洪州。

好死不死,官员出京到地新任,都是要上表的,王韶在洪州上谢表,有怨慢之词,群臣交攻,赵顼更加生气,落职。

你说安南之役会劳民伤财,会师老兵疲,会半死路途,现在呢?

中书、枢密院具行营兵马数上陈,兵五万九千五百零六人,马八千六百九十匹,除病及事故,见存五万三千四百人,马八千一百七十四匹。

以这么微小的代价,让交趾灭国,两千万贯金银珠宝已经在路上了,王中正和李宪开船开得胆战心惊,真怕沉了一艘掉了脑袋都赔不起,大宋这把赚大发了!

所以你之前不全是胡说八道吗?去交趾跟苏明润好好学学吧!

一道诏书,王韶成了交趾郡经略使。

从十年潜心西北,到一举拓地千里大展宏图,火速提升为枢密副使,又一路到底发配边疆,王韶的郁闷可想而知,当时就急火攻心,身上长了一个大毒疮。

王韶的弟弟王夏向朝廷哭诉哥哥有病,不能去交趾那样湿热的地方,结果王韶性子也倔强无比,不待朝廷反应便启程了。

一路颠簸来到交州,已经昏迷不醒了。

苏油哭笑不得,这一君一臣完全是在赌气,一边招呼石薇给王韶悉心诊治,一边给赵顼写密折,严厉批评他这种行为。

王韶从小就是孤儿,难免心性偏激,为国家扩地三千里,招纳人口五十余万,无论如何功劳都在臣之上。

臣来交趾是自觉自愿,就这样还蒙朝廷恩遇,给了个枢密副使的头衔。

王韶倒好,撸得一干二净光给一个差遣,这是对待功臣的道理?

现在王韶病了,肚子上生了个大毒疮,几乎就要烂见肺腑,一路海船颠簸过来,已经陷入昏迷,气若游丝。

陛下,你在这方面真该学学仁宗皇帝的气量,王韶要真死了,陛下你让史官以后想下曲笔都为难啊!

将密折发了出去,苏油打开朝廷邸报,好歹看到两条好消息。

族兄苏颂,再次回到了中枢,原因是赵顼下诏修仁宗、英宗两朝正史,命吴充提举。

吴充向赵顼推举龙图阁直学士宋敏求为修史,集贤院学士苏颂同修史,集贤校理王存、黄履、林希并为编修官。

赵顼同意了。

族兄离任后,朝廷又提拔知越州、资政殿大学士赵抃知杭州。

原因是自然是老头知越州时抗旱时的一系列骚操作。

之前种种准备就不说了,及时提醒苏油也不说了,当两浙路米价踊贵的时候,诸州皆榜衢路,立告赏,禁人增米价。

而赵抃反其道而行之,独榜衢路,令有米者任意增价,说官府不准备管!

于是当苏油焦头烂额地搞以工代赈,搞太湖大开发帮诸州度过旱灾的时候,唯独越州米商辐辏,米价比苏油亲抓的杭州还贱,老百姓安安稳稳地度过了灾年。

现在两浙路转运使空缺,赵顼第一时间便想到老头。

这两道任命,对苏油来说当然是好事。

自己,族兄,赵老头,三任两浙路转运使当过,太湖开发和两浙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政策,那就稳稳当当了。

而且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就好像大宋灭交趾一样,对苏油个人来说,同样是转折点级别的。

虽然苏油如今远在交趾,但是苏颂和赵抃的连续两次任命,说明他在朝中已经获得了足够的重视。

任命能够保持他施政纲要的官员作为继任,这在苏油以前的履历中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入仕到现在苟了十几年,苟到所有人都不能不对他青眼有加,不能不对他倍加重视,再到不能不任用他那一派的人。

政治版图,就是这样一点点苟出来的,到今天终于开始有点水到渠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意思了。

选官们素质堪忧,反而是那些犯官,一般能力都在水准之上。

犯官犯错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些完全是啼笑皆非。

比如闹水灾决堤的,辖内出现大悖逆案子的,出现盗匪的,或者胡乱弹劾上司的……

这些人敢申请到交趾来,本身就已经算是所有路都堵死了,过来最后一搏。

同样,交趾本地官员的水平和素质也成问题,他们的问题,是作威作福惯了。

苏油要重新构架领导班子,直接把这些人放下去不放心,和李道成商议了一回,干脆搞一个“干部培训班”。

培训班为期十五天,分理论和实务两部分,主要是告诉官员们自己的职务职责有哪些,该怎么做,怎么发展经济,发展民生,怎么宣传大宋仁德,怎么转换治下百姓的思路。

同时也是各地官员来苏油这里述职,苏油之前就发下去过一个调查表,对人口,田地,特产,民情,风俗……方方面面,都有一本详细的问卷调查。

很多官员本身就是当地豪强,这是交趾特有的政治生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