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七百四十一章 砻磨

苏厨 第七百四十一章 砻磨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老族长露出茫然的神色:“是吗……”

然后又拉着苏油:“那万春你是怎么找到我们的?你进士考上了吗?光考上州举没用,朝廷的章程得中进士才行啊……”

乡音拗口,苏油如今勉强听得懂,不过说还说不好。

苏油只好顺着老族长的话,拿官话往下说:“考上了考上了,朝廷还因我拓地有功,赏了咱们族里一块地,今年第一季就打了四千多石粮!大爷爷你就放心吧!”

“诶!好好好……”大爷爷这下开心了:“咱们村总算有好娃子出息了!总算没有辜负全族给你凑进京的路费!考上就好,去,去给祖宗敬柱香,得亏他们保佑哇……”

刘万春在一边偷偷抹眼泪,可怜巴巴地看着苏油。

苏油却没什么压力,爽快地答应:“好嘞,这是应该的!”

点燃三支线香,插到刘家宗祖的灵前,刘万春赶紧端上来一杯香茶,临时性地代替酒水。

礼不可废,没有姓苏的跑来给刘家人行后辈拜祖宗之礼,刘万春便巧妙地将祀礼改成了祭礼。

苏油对刘万春灵光的脑子表示佩服,不然他也尴尬。

端起茶杯,苏油想了想,然后开口:“刘家宗祖在上,请恕万春离山就水,迁族扰灵之罪。”

“滋盛人丁,山畲难敷族众;奉从朝命,湖圩择处安和。”

“重尊灵位,再肇宗根。”

“望先祖劼保刘氏子孙,开散枝叶,举业兴庄;祥征屡至,吉庆有常。”

“黍积三年,行渔漕耕廪;经通百子,颂尧舜禹汤;”

“男者耕,女者织;幼有育,老有养;”

“孝谐亲服,仁爱乡邦;香火传斟,荣恩浩荡。”

“惟馨,尚飨!”

说完将茶水浇到灵前的地面上。

这定性就给得高了,刘万春脸上热泪纵横,嘴唇嚅嗫着,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少保,我……我当不得此赞……”

苏油笑道:“担得,有眼光有魄力,修身而后齐家,带着族人摆脱贫困的优秀人才,怎么担不得?”

老族长很满意:“这文章怪好听的,万春可长本事儿了!”

刘万春羞得满脸通红,那是,我要有少保这张口就来的本事,何至于选官选这么些年?

从祠堂告辞了老族长出来,村里一群男女老少都围上了,经过这么一次祭拜,众人看向苏油的眼色又自不同了。

苏油指着低地荷塘沼泽边上的一片小工地:“那里是做什么的?”

刘万春说道:“我是想试验下,能否在沼泽地里造房子。”

苏油问道:“成功了吗啊?”

刘万春说道:“呃……还没,铺好地基却放不了土墙,会沉。”

苏油摸着下巴:“我好像知道办法……”

后世福建南靖云水谣古镇中,有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土楼,名叫“和贵楼”。

苏油上一世考察非遗旅游产业的时候去过,见识过那栋完全修建在沼泽地上的土楼。

整座楼就像一艘大船停泊在沼泽地上,被誉为土楼中的“诺亚方舟”,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层以上才住人。一共差不多一百七十间房间,几百年风雨过去,依旧巍然屹立。

而且最神奇的是,和贵楼的中间天井,还保留了一片仅铺了一层石头的沼泽地。

在那里跺跺脚,便能看到脚下的卵石呈涟漪般地震动,还有轻微的渗水现象,证明这是一栋完全搭建在沼泽上的土楼。

苏油打开书包,取过纸笔绘制起来:“要在沼泽里起建筑,首先就是要打好基础,如果像这样,先以木料纵横分层铺设,然后垒放石块地基隔绝潮气,其上再按正常方式造屋,就可以了。”

刘万春有些惊讶:“那松木糟朽了怎么办?”

苏油说道:“糟朽不了,房屋建好后,松木在沼泽里就陷入了一个低温低氧的环境,然后表面会碳化,再然后就自然稳定了。”

“反正你这不是做实验吗?那就试试呗。”

刘万春拱手道:“不敢不敢,少保所言,定然是无疑的。”

又考察了畜牧和渔业,回到刘万春的家中,苏油取过一套书籍和一件器物:“这两样算是我这次来访的礼物。”

刘万春站起来:“使不得使不得……”

苏油哈哈大笑:“你都不知道是什么就使不得!这是一套《西南农书》,西南各种农作物的栽种方法都在里边,还有就是实现桑基鱼塘家庭禽畜套养共养的方法,学问也在里头。”

“现在村里一百多人,丁口不过二三十,耕作千亩稻田,实在是辛苦。”

“所以秧床,秧马,种种方便耕作的小机械要搞起来;”

“播,收,要组织成集体模式,分配管理好各人的职责分工;”

“老人,孩童,也可以做些饲养禽畜,喂鱼,除草等简单的工作;”

“油类作物的种植,非常重要,两油斤饭,能补充体力强壮身体不说,还能节约大量的粮食;”

“还有一些药材类植物,也要种上一些,防病治病;”

“养鱼也很重要,尤其是有了油和盐菜之后,鱼类就可以做得非常的鲜美可口,地靠太湖,每年舀舀水花投放到鱼塘里,定时投喂些牧草,剩菜叶子,一年也能得到不少肉食;”

“对了,这里周边还有很多沼泽,蚊虫一定要注意,水是死命令,必须喝煮过的开水,菜蔬也一定要加工熟透;”

“蚊香的效果如今还不是太好,那蚊帐一定要用起来。”

“还有一会儿我会给你一些螺壳,那种螺叫钉螺。”

“根据天师府的研究,蚊虫,乃是疟瘴的根源;而那种钉螺,则是蛊瘴的根源。消除这类根源之后,太湖周边地区,疟疾和蛊瘴就会得到控制。”

“像你们安和圩这样的村子,以后会越来越多,而沼泽就会越来越少,最后全部变成圩田,变成乡村,变成城镇……”

“太湖流域的乡村构建模式,还在摸索。刚刚说的那些,都是之前荆湖广锐军收集整理出来的。”

“他们是陕北人,蕃汉交杂都能在荆南林泽中开辟出生存空间,建立起一个沅州城,我相信你们也可以。”

“等以后条件好了,就要修桥造船,我这次来,就是帮你们解决一些困难,让你们生活得更轻松一些。”

刘万春感激涕零:“那我替合族上下,谢过少保隆恩。”

苏油笑道:“其实我也是手痒,这次要指导你们制作一种磨米的工具,让你们摆脱手工舂米之苦。竹材都准备好了吧?”

刘万春大喜:“准备好了,早都准备好了!”

苏油笑着拍了拍手边一件工具:“还有这个,以后江南,肯定会流行起一道美好的食物。”

苏油带来的磨米工具,叫砻磨,所说的美食,其实就是米线。

砻磨就是一种磨子,不过和石磨不同的是,它是一种泥胚竹齿的磨子。

做一架砻磨也是一门学问。

首先要截木取材,用弯斧破材取坯、修坯,用竹钉把木坯连接,用竹箍固定,做成砻桶和砻盘。

然后,用硬木如茶木,青冈木做成砻心、砻担。

砻担两边各凿上两个个安放砻擘手的小洞,在砻心上设置小砻担。

如果砻磨过重,就略微松开棕绳,给小砻担松绑,或把砻擘手安放在靠外的小洞里。

反之,则进行相反的操作,既要保证谷粒脱壳,又不能出现太多的碎米。

这两个设计非常精巧,前者用于调节土砻重量,后者用于调节出米速度,调整磨米的时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