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七百二十三章 盐户

苏厨 第七百二十三章 盐户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蔡京乐了:“两位,你们的任所,一在东北,一在西南,今日之后,能不能再见都难说,就算要撕,也该是重回朝堂之后对吧?”

两人恨恨地瞪了蔡京一眼:“小人得志!”

蔡京也不以为意:“你们都误会运使了,这真是运使在给你们重回朝堂的机会啊。”

说完正色道:“运使说了,他和你们,从无个人恩怨,不过为国相争而已。”

“只要两位政事达敏,厚生保民,他去年是那句话,如今还是那句话。”

“在施政上没有瑕疵,他就算是你们的上司,就算看你们一千一万个不顺眼,也一样拿你们毫无办法,一样得捏着鼻子给你们上奏请功。”

“饶州永平监,池州永丰监,信州铅山场,生产工艺过于落后,必须大改,须得采用新法炼铜。”

“四十万斤,只是饶州一监所出而已,其余两处,一样要达到这个数目,今年东南出铜,需达到一百二十万斤!”

“不必惊讶曾太守,新法工场,已然在饶州建设完成,五月里已经试出精铜六万斤,如今还有五个月,努力努力还是能够做到的。”

曾布大惊失色:“什么新法,能让产铜量翻上三倍?”

蔡京笑道:“等太守到了饶州,自会知晓。”

吕嘉问嫉妒得眼都红了:“蔡别驾,那……那我呢?”语气里哭音都带上了。

蔡京笑道:“粮草工料,不劳吕太守操劳,你要做的,是做好民夫的管理,钱粮的发放,他们一日三餐的保证,身体健康莫生瘟疫。”

“运使说了,粮食筹集不易,如果让他知道常州出现靡费公孥,克扣钱粮,贪污冒领种种不法之事,他不理会旁人,只拿太守问罪!”

“工役,是可以按军法从事的!”

“不过运使也说了,施政最紧要是公平。既然出了事按军法从事,那有功了,当然就得按军功受赏!怎么样,吕太守?敢不敢接这军令状?”

吕嘉问恨恨地看了曾布一眼,一咬牙长躬到底:“嘉问敢领此状,望运使不要食言而肥!”

蔡京满意点头:“曾太守,你呢?”

曾布一拂衣袖:“被人坑得苦了,我要亲眼见过冶炼新法,方敢相信。”

蔡京哈哈大笑:“自是无妨,那我们便各行其是,兢勤克业,在运使手下,好好报效皇宋一场吧。”

……

杭州湾,过了盐官县和海盐县,沿着海岸线一直到长江口的上海务,依次是沙腰,芦沥,金山,浦东,袁部,青墩……全是大大小小的盐场。

大宋官盐售价,各地都在三十五文左右,可官榷从盐户那里收盐,只有售价的一半,十五文到十七文。

其中巨大的差价,吸引着无数的私盐贩子,贫苦盐户铤而走险。

盐政,是大宋的一道难题。

不过这道难题在苏油看来,纯属政府自找的。

要刺激生产积极性,商品经济,联产承包,比专榷国营,肯定会更加有效。

芦沥盐场,盐亭大户陆中远,正在准备巡查自己管理的盐亭。

现在的盐场,还是要熬,称为“煮海”,将海水引入卤池,一级一级提高浓度,得到卤水进行熬煮,然后才能得到食盐。

因各地熬盐的工具不同,食盐也分几种颜色,用竹匾的,就偏青;用泥盆的,就发灰;用铁锅的,就发黄……其实就是含有杂质。

一处盐亭,一般年产千石之家者为上户,五百石以上为中户,其余为下户。

上户的生活豪奢,他们同时还是管理者。

与盐官上下勾结,侵吞国家发放的官钱,打压收盐的价格,发放高利贷,大肆中饱私囊。

甚至豢养武装家丁,勾结私贩水匪,把持一方,滥用私刑,既有钱又有势,就连官府都不敢轻易招惹。

而最穷的下户,背着一身的债务,承受残酷的压榨与剥削,一年辛苦劳作,甚至连温饱都求不得。

大才子柳永的《煮海歌》里写的很明白:“自从潴卤至飞霜,无非假贷充餱粮。秤入官中得微直,一缗往往十缗偿。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鬻海之民何苦门,安得母富子不贫。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广皇仁到海滨。”

而新生代才子秦观,给苏油所上的策论里,有一篇《国论》,里边就提到:“至于摘山煮海,冶铸之事,他日吏缘以为奸者,临遣信臣,更定其法。”

陆中远最近就颇为头痛,最近官府下了文,一次三百斤以下,不算走私,泥腿子们欢欣雀跃,可自己就有些难过了。

自己的盐田,完成官中的榷课就差不多了,至于这份家业,都是每年克扣官钱,放租,收购下户盐倒手挣出来的。

方在吃早饭,管事过来禀告:“刘二里又想要闹事了。”

陆中远皱着眉头:“闹什么事?”

管事说道:“他在怂恿刁民,要求涨盐钱!”

陆中远问道:“涨到多少?”

“二十文,他说杭州官中的价钱,小苏太保定的。”

陆中远冷笑道:“小苏太保,他能在杭州待几年?盐务完不成榷额,我看他一年都待不下去!去叫上护院,他刘二里不是要闹吗?咱就陪他好好闹闹!”

……

盐场一处滩头上,支着一些破芦席棚子。

这样的棚子有很多,不少衣裳褴褛的妇人,在棚子里忙碌。

棚子里边,一张竹板床,铺上破草席,几个瓦罐,一个火塘,就算是一个家了。

唯一称得上家当的,是一口铁锅,铁锅上头结着白壳,那是熬盐用的锅子。

眉山铁砂锅的技术,如今也传了出来,这口锅是太平州铁监的产品,花了刘二里两贯钱,精贵着呢。

滩涂上都是类似梯田一般的盐田,男人们正挑着挑子,利用潮汐将海水挑到高处,倒入用草灰和滩泥铺就的卤池里。

天气酷热,不雨,有风。虽然对农人来说就是灾难,但是对盐户来说,却是难得的好日子。

汗水顺着汉子们黝黑的背脊留下,在短衫上浸出一片水渍。

水渍的边缘,又凝结出一圈盐花。

海水是不能直接熬煮的,想要治卤,将低浓度的海水,变成高浓度的卤水。

先将海水挑到卤池当中,与沉淀蒸发多日的草灰滩泥混合物一起浇淋,得到卤土。

日子一天天过去,十日之后,卤土才能合用。

将卤土挑到框里,用低浓度的卤水浇淋,反复多次,卤土中的盐融化到卤水之中,最后变成饱和卤水。

卤水入池沉淀,然后取出清卤上灶熬煮,熬到食盐结晶捞出,剩下的稀卤水又可以用于浇淋卤土之用。

如此反复循环,每年收集,得到的食盐,一斤十五到十七文卖给官府。

好地段的盐池,那是狗大户们的产业,如刘二里这样的家庭,甚至制作卤水都很艰难,有时候还得跟大户借卤水,这就又多了一层盘剥。

一天十斤盐,一年中有半年能够产出,拢共也不过四十五贯,还掉欠大户的卤水钱,工具欠租钱,二十贯一家三口活一年,可以说是捉襟见肘。

好在临海退潮的滩涂上产出不少,海菜,蛤蜊,弹涂鱼,运气好捡到八爪鱼,鲷鱼之类,卖给大户们,可以补贴一些家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