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六百五十章 调研

苏厨 第六百五十章 调研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苏油对老妪施了一礼:“我是去京里投考的士子,错过了宿头,因此想在婆婆家中寄宿一晚,未知可否?”

老妪拿手在围裙上擦,还有些局促不安:“倒是不碍的,就是家中贫寒,饮食粗陋,只怕是怠慢了举人。”

苏油哈哈一笑:“这个不劳婆婆费心,我们带着东西,要不,今晚就我们来做饭?”

老妪连连摆手:“使不得使不得,哪里有客人上门自己做饭的道理?新妇,新妇拿几个鸡蛋出来,给举人老爷添个荠菜蛋羹。”

荠菜炒鸡蛋才好吃,不过想要老妪给苏油做油炒菜,有没有炒锅先不说,再是尊重读书人也没到那份上。

苏油笑着阻止了:“不用不用,婆婆我们真是带着不少东西,都是在前头祥符县上买的,就是想着错过宿头用得上。”

老妪说道:“那新妇,你去地里把大郎叫回来,就说有举人投宿,让他早点回来。”

新妇答应着去了,苏油让张麒从马屁股箱子里边取出腊肉,香肠,罐头,见老妪熬了粥,将香肠切得细碎,丢进去一起熬上。

香味一起,小孩子这下受不了了,论语读得越发结结巴巴。

苏油从包里翻出一个纸包,取了几块芝麻糖丢给小孩:“先放放吧,反正这样也读不进去。”

老妪正在给苏油搬凳子,见状笑了:“柳芽快谢过官人。”

苏油摸着柳芽的脑袋:“我家也有孩子,一岁半,叫扁罐。”

老妪笑道:“那官人结亲可太晚,想来是家中拘着读书考功名,拘得太紧。”

苏油也笑:“那是,还好结的娃娃亲,要不然新妇都没着落!柳芽,论语读到哪里了?”

柳芽抬头:“先进十一。”

苏油问道:“读得懂吗?”

柳芽一脸的懵逼。

苏油问道:“是谁让你读的?”

柳芽眼泪都包上了:“是大人先生,还要会背,不然就要打板子……”

苏油叹了口气:“明天讲哪段?”

柳芽哭兮兮地说道:“就是先进十一。”

苏油笑道:“哭丧着脸干嘛,你把书打开,我帮你预习。”

柳芽老实将书打开。

苏油说道:“孔子有很多弟子,其中一个叫子贡,有一天,子贡问老师:‘师与商也孰贤。’对了,你在小学有朋友吗?”

柳芽回答:“有,邻居家二牛,还有隔壁村子的林旺蛋。”

苏油点头:“嗯,子贡那个时候跟你们一样,也在夫子门下读书。这个师,是子贡的一个同学,叫颛孙师,颛孙是姓,师是名字。就是你应该很熟悉的子张。这个商呢,叫卜商,就是子夏。”

“这句话的意思,就好比你问你老师,老师老师,二牛和林旺蛋,哪一个更有品德啊?”

柳芽噗嗤一声笑了,然后想得贼认真:“二牛放学跟我一起回家,林旺蛋放学了就回他们村了。二牛更好。”

苏油笑了:“你这是亲密,和品德没有关系,不过也差不多就这意思。于是夫子就回答了——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意思是说子张这孩子吧,做事总是做得有些过度,而子夏呢,又总是差了那么一点。”

“然后子贡就问了,‘然则师愈乎?’意思是那按照夫子你的意思,这就是子张超过子夏喽?”

“子曰:‘过犹不及。’意思是说,过度,和不及,其实都是一样的不好。”

将柳芽一脸懵圈,苏油从地上捡了三个小石子:“这个,表示你家,这个,表示你学校。”

然后推着石子:“你放学回家,走啊走啊,走到这里,饿了,走不动了,是不是变成了子夏?”

柳芽点头。

苏油又摆上第二个石子,开始移动:“这一天先生夸奖了你,你很高兴,走得轻快,这样走啊走啊……哎呀,一不小心走过了家门口,到了这里,是不是变成了子张?”

柳芽又点头。

苏油说道:“那柳芽你现在看看,子张和子夏,是不是都没到家?离家的距离是不是还一样远?”

柳芽笑了:“官人你讲得真好,我懂了。”

苏油笑道:“对,先得懂,才好记,接下来拓展,听过画蛇添足的故事没有啊?”

柳芽又摇头。

苏油便开始讲故事,然后讲过犹不及的道理,最后和柳芽搞角色扮演,一个演子贡,一个演夫子,然后互换,最后让柳芽一个人分饰两角,不一会柳芽便将这段背得流利之极。

这下柳芽开心了:“奶奶,我会背了!先生明天肯定要夸我!”

孙儿长进,老妪也高兴:“那等你爹一会儿回来,乖孙你背给他听!”

天快黑的时候,家里的汉子回来了,序过年齿,原来年纪比苏油还小,不过生活的艰辛,让他看起来比苏油更大。

听过柳芽背书,汉子看着苏油赧笑:“家里来先生了,这几天在料理黍米地,有些忙不过来。”

苏油笑道:“柳大哥辛苦,为何不种麦呢?”

柳大说道:“种麦当然好,不过那东西耗水,我家地在坡上,不是水浇地,种小米一来不怕旱,二来黍米存得久,保管得好,七八年都不是事儿。”

苏油点头:“原来如此,听柳大哥说来,家里还有不少地?”

说起这个柳大就不开心了:“有祖上传下来的四十亩地,县里给我们家定了四等户,去年县中官长遣人来与我们种桑,你说我那种黍米的地面上怎么栽桑?种下了也倒死不活。”

“结果今年官上又来了,说是有桑林的人家,当算作三等,青苗钱得抬一抬,日子可是越发难过。”

苏油点头:“村上这种情况多吗?”

柳大说道:“多,不然也不会去王相公那里闹不是,不过好像也没下文,该添的钱粮,照样得添。”

苏油问道:“那县上之前给的青苗贷呢?”

柳大呵呵笑道:“是,给了一贯的青苗,足一石麦子,可我家又种不上,因此嘛……”

苏油有些明白了,穷人家平白得了一石麦子,给直接消费了,从此就背上了高利贷。

苏油说道:“这三分息加上,四十亩地,怕是难了。”

柳大说道:“这两年雨水还不错,算是扛得住,反正穷人就是贱命呗。”

“好在这里离开封近,等地里条子抽起来,我就去汴河码头卖卖力气,贷是还不上的,息钱总该够了。”

话题就转到了钱上来,苏油就问道:“如今京中都在用宝钞,你在汴京码头扛活,应该知道吧?”

柳大说道:“宝钞倒是还行,轻省,就是想不明白这小小一张纸片,怎么就能当以前的铜钱在用。”

苏油耐心解释:“这个是朝廷的考虑,为了大家方便。铜钱其实还在库里,你手上有五文宝钞,库中就有五文铜钱存着,所以才不会贬值。”

柳大说道:“先生这话不对,我爹说国朝之初,最贱时斗米不过十文;到庆历中,斗米就到了三十多文;熙宁天子后,米价翻着长,斗米已经从四十文涨到七十五文。百斤麦子的青苗,可是作足一贯贷给我们的。”

苏油点了点头:“还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