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六百三十二章 疯狗

苏厨 第六百三十二章 疯狗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但是赵顼还是有些没有想通:“可我还是觉得太苛细了。”

王安石说道:“陛下,你得举出实例,臣才方便解释。”

赵顼说道:“我听说因为榷货卖冰,导致老百姓卖雪都不售;又听说买梳朴即梳朴贵,买脂麻即脂麻贵;还有设立赏钱,让衙役抓那些不来市易司买卖的小贩。”

王安石摇头:“要真是如此,则是臣欲以聚敛误陛下也。臣素行陛下所知,何缘有此事?”

赵顼告诫他:“恐所使令未体朝廷本意,更须审察耳。”

安石曰:“此事皆有迹,容臣根究勘会,别有闻奏。”

好歹糊弄了过去,赵顼终于点头,表示这事情到此为止。

然后又想起一件事:“成都府有传言,说是戍卒即将闹事,有人建议朝廷应当选择大臣为蜀人所信爱者前去镇守。相公觉得派谁去比较好?”

这个意思很明确,蜀人最爱谁?必定是苏油无疑。

王安石觉得这是反对派挑拨离间,其实他也是非常欣赏苏油的,但是苏油的问题就在于不顾大宋急需收入的现状,一味持重。

蜀中还需要苏油去吗?已经完全没有必要了。而且在蜀中呆两年出来,起码也得安排个三司副使,这对自己的变法大业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王安石到现在还在尽量避免与苏油发生冲突,加上现在苏油被敲打之后显得特别乖,在陕西大搞方田均税,汴京市易法的推行,蜀中的大商贾一点都没跳,让他觉得苏油这孩子还是可以挽救一下的。

沉吟片刻:“明润如今在陕西搞军政分离,搞后勤保障制度,这也是大事;其次方田均税,按等分级税收模式,也在摸索当中;还有永兴军路,陕北二期水利屯田;还有他在蕃人中巨大的声望,王韶进取河湟也得借力……”

“陛下,蜀人所信爱者,还有一人,赵阅道必能胜任。”

赵顼召见赵抃,老头只要了四个字,便宜从事。

许我便宜从事就行。

赵顼即日遣之。

赵顼到了蜀中,治政越发宽弘,而密为经略,燕劳闲暇一如既往,兵民晏然。

最后陈慥查到了谣言的根由——剑州人李孝忠,聚众二百馀人,私造符牒,度民为僧。在搞邪教。

狱具,有人认为这玩意儿就该算是利用宗教图谋不轨,当以谋反论。赵拚不下法吏,自作主张,但惩处了李孝忠,余皆不问。

蜀中立刻平静了下来。

八月,甲申,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欧阳修卒。

太常寺初谥曰文,以配韩愈。

常秩正好判太常寺,他是王党先锋,与欧阳修一向不和,乃言欧阳修有定策之功,请加以“忠”字,明褒实贬。

欧阳修是苏家大恩人,苏油,苏轼,苏辙分别在渭州,杭州,应天私祭了一场,各自写了祭文。

就在王安石觉得一切向好的时候,朝堂上又出了一件大事。

太子中允、同知谏院唐坰在百官起居日叩陛请对,弹劾王安石!

所谓起居,就是给皇帝问安,宋朝每五日就要有宰相带领百官,向皇帝请安。

唐坰就是挑在这样一个日子,向王安石发难。

而说起来,王安石其实是唐坰的恩人。

这人有什么本事儿名声吗?完全没有。

不过他是邓绾的朋友,父亲又是小官僚,是靠恩荫入仕。

邓绾地位牢固之后,向王安石推荐了他。

唐坰语不惊人死不休,在第一次给赵顼的奏章里写到:“秦二世制于赵高,乃失之弱,非失之强。”

这话让一直以自强不息自励的赵顼舒适度满点。

然后唐坰还说:“设若斩了韩琦司马光等人的人头,新法必然大行于天下!”

这话很熟悉,王雱就曾经说过类似的话。

于是赐唐坰进士说书,崇文馆校书,王安石觉得,好像是个挺不错的台谏人选,“令邓绾举为御史。”

然而试用数月,准备用为谏官的时候,王安石总觉得这娃有些轻脱,可能会为了树立自己的名声背叛自己,于是不除知谏院的官职,而是本官,让唐坰同知谏院。

知和同知,性质不同。这是不符合惯例的一项任命,王安石本来是想再试试唐坰,看看他到底合适不合适。

结果一试就试出来了,果然不合适。

唐坰恼怒王安石看不上自己,翻脸就成了反王先锋,“凡奏二十疏论时事。”皆被赵顼留中不出。

但是宋朝有个不知道该说是好处还是坏处的地方,就是只要你想闹,总有机会让你闹。

因为这件事情,唐坰千古留名,在后世他的一封数十字的短信,拍出了九千一百三十八万元的天价!

真正的一字千金!

他选择了在百官起居日发难,赵顼当然知道他想干什么,“令谕以它日”,但是唐坰伏地不起。

宋朝遇到这种事情,就是政治斗争白热化,皇帝必须下召升殿,立即接受谏官的奏章。

台谏之横!

逼迫赵顼升座之后,唐坰至御座前,进奏道:“臣所言皆大臣不法,请对陛下一一陈之。”

然后将笏板插到腰间,展开疏奏,瞪着王安石道:“王安石近御座前听札子!”

王安石都傻了,“迟迟”,唐坰诃斥道:“陛下前犹敢如此,在外可知!”

这是把皇帝扯来当大旗,指责王安石大不敬。

“安石辣然而进。”

接着唐坰开始大声宣读,洋洋洒洒六十条,指责“安石专作威福,曾布表里擅权,天下但知惮安石,不复知有陛下。”

“文彦博、冯京知而不敢言,王珪曲事安石,无异厮仆。”

史书记载唐坰一边读还一边瞪王珪,“珪惭惧俯首。”

然后继续骂。

“元绛、薛向、陈绎,安石颐指气使,无异家奴;”

“张璪、李定为安石爪牙,张商英乃安石鹰犬。”

“逆意者虽贤为不肖,附己者虽不肖为贤。”

最后将王安石丑抵为李林甫、卢杞。

中间赵顼屡屡制止,要求他停下,“坰慷慨自若。读已,再拜而退。”

从历史的记录文字中,这一段完全脱离了司马光的家传风格,变成了司马迁附体,意气挥洒,将在场的主要角色的语言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将唐坰塑造成了一个铁骨铮铮的谏官,文字的背后,充满了幸灾乐祸之意。

但是苏油读到这一段的时候,却充满了对治史者的鄙夷,那一段描写,绝不客观。

不管怎么说吧,事情是非常严重的,后果是轰动性的。

事后王安石避位待罪。

合门使纠劾唐坰渎乱朝仪,赵顼命王安石复出,贬唐坰潮州别驾。

邓绾申救之,且自劾,说自己胡乱推荐,应该负责。

王安石倒是不以为意:“这人素狂,不足责。”改监广州军资库。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对王安石声望的一次巨大打击。

可以说,几乎所有宰相,都没有遭遇过类似的经历,当着所有朝臣和皇帝的面,被训得跟个孙子似的。

苏油是阴谋论者,一般都会把事情翻来覆去查个底掉,然而在这次事件中,楞没有发现谁是受益者。

唐坰的政治生命直接终结,而且被贬去广州,那里如今可是不安宁的地方,比荆湖都不如。

王安石除了威望受损,损失也不大。

反对派除了幸灾乐祸,也没有什么后续组合拳。

而且唐坰还是邓绾推荐,王安石提拔,全程没有其他力量参与。

最后苏油只好不情愿地得出结论,介甫公真的是遇到疯狗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