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六百一十一章 富弼返洛

苏厨 第六百一十一章 富弼返洛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欧阳修如今正守青州,也同样上疏请止散青苗钱,王安石愈加厌恶他,于是欧阳修连续上疏请求致仕。

欧阳修才六十,离正常请致仕还有十年,冯京请留之,王安石说道:“修善附流俗,以韩琦为社稷臣。如此人,在一郡则坏一郡,在朝廷则坏朝廷,留之何用!”

甲子,知蔡州欧阳修以太子少师、观文殿学士致仕。

很快,富弼的罪行也明确了,坐沮格青苗,落使相,以左仆射徙判汝州。

王安石还嫌罪名太轻:“富弼方责,犹不失富贵。鲧以方命殛,共工以象恭流。弼兼二罪,止夺使相,何由沮奸!”

这里有两个典故。

《国语晋语八》:“昔者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龙以入于羽渊。”

《书尧典》:“静言庸违,象恭滔天。”孔传:“言共工貌象恭敬,而心傲狠若漫天。”南朝徐陵《陈公九锡文》中有句:“象恭无赦,干纪必诛。”

意思是富弼起码也该来个流放才行,就算一刀砍了,那也是他罪有应得。

这就太过分了,赵顼当然不会同意。

开什么玩笑,因为这样就敢诛杀口碑出众的三朝元老,两宫太后就敢直接请家法废皇帝信不信!

富弼上书谢罪:“新法这玩意儿,我实在看不懂,只要臣还当着地方官,新法就不能在我治下施行。我请求回洛阳养病。”

赵顼同意了。

从亳州回老家的路上,富弼经过应天,对判府张方平叹息道:“人固难知。”

当年推荐王安石进中枢,富弼也是一大力量,两人交情在那时候是相当的密切。

张方平笑了:“你是说王安石?他算什么难知者!当年我知皇佑贡举,有人称赞他的文学,我辟以考校。”

“结果他一到来,院中之事皆欲纷更。于是我恶其为人,檄之使出,从此再不同他说话。”

富弼面有愧色。

这等大事,苏油当然不能幸免地卷入其中,否则一言不发,就失了侍从之道。

虽然远在陕西,也是侍从,天章阁学士的身份背着,举国沸沸扬扬,他必须说话。

于是苏油也上了一道奏章,将青苗法,保甲法夸得天花乱坠。

陛下,青苗法好啊!去年陕西接到中央命令,臣治下虽然属于边疆地区,可以缓行青苗之法,但是在陕北安定之后,出现了大量的荒地,因此臣也冒昧地施行了,以期和中央保持一致。

虽然和朝廷要求的试行方法有些不同,那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

毕竟陕西财源,广惠仓拿去做了发运司买粮的本钱,解盐拿去做了开发荆湖的本钱,就剩下一个常平仓,要保证军民所用,臣可不敢乱动。

幸好官家太后仁德,给了微臣六十万贯青苗钱,效果果然立竿见影。

如今陕西进入瓜果丰产期,接下来就该收麦,陕北十二万户家庭,近六十万人口,将脱离贫苦,成为光荣的五等户。

良性循环已经开始,明年,这些人口就可以有积蓄了,他们会升为四等户,而新的五等户,又会得到接济的土地,种子,耕牛。

臣的陕西五年脱贫计划,十年恢复计划,现在是越来越有把握。

对了,陕西穷乡僻壤,迭经夏人肆虐,都能因青苗法得到这么大的恩惠,其它地方肯定也是如此吧?不然臣无论如何都想不通。

臣给陕西五等户定下的标准,是一丁五十亩地,一头牛,一栋房子,家用,农器,种子配齐,就算地不要钱,那也是五贯,远远超出朝廷给五等户只能贷款一贯半的标准。

另外一个村子里边,还必须要有水力磨坊,有保甲治安室,一个乡要有一所小学。

不知道外路是什么标准,想来有中书的大力指导,一定胜过微臣在陕西胡乱瞎搞。

六十万贯的投资,经过运作,能让六十万人口脱贫。那中书一千六百万贯的青苗贷放下去后,能脱贫的人口,可不要太多哟!

臣为陛下贺!为大宋贺!不知道中书有没有具体数字,如果有的话,如此振奋人心的大喜事,不是应该通报全国官民吗?

对了还有一件事情,随着陕西贫困人口的减少,明年臣会减少青苗贷的发放。因为《青苗法》写得很清楚嘛,它的目的,是让农人有粮食可种,有存粮可倚,在青黄不接的时候,不会再被欺压兼并。

好,这个目的是真的好!

臣遵照施行之后,明年这十二万户,真的就有粮食可种,家里有存粮了呢!

他们不再需要依靠青苗贷,都能自给自足了!

六十万贯的投资,经过运作,能让六十万人口不再依靠青苗贷救济,那中书一千六百万贯的青苗贷放下去后,今年大宋能自给自足的人口,一定会增加不少吧?

臣为陛下贺!为大宋贺!不知道中书有没有明年裁减青苗贷发放人群的具体数字,如果有的话,如此振奋人心的大喜事,不是应该通报全国官民吗?

邓文约是臣老乡,当年他在庆州上书,说以一州观之,知一路皆然;以一路观之,知全国皆然。

臣以为他说得很有道理,臣在渭州观陕西,真的就是如此,想来以陕西观全国,必定不差!

所以臣在陕西,欢欣鼓舞,坐等中书!公!布!喜!报!

富弼才到洛阳,就接到了苏油进京的奏章,不由得哈哈大笑:“好!好一个苏明润!哈哈哈哈,君实你召他来洛阳!我的园子也交给他了!”

司马光也莞尔:“这奏章上去,怕是中书和陛下那里都不好看啊。”

富弼说道:“这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既然他们说青苗法是为百姓好,那百姓受益之后,就应该能够自立,不再需要青苗贷。”

司马光说道:“对呀!如果青苗贷的目的是帮助老百姓,那么其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不再需要青苗贷!”

富弼笑了:“这道奏章的杀伤力在于,如果青苗法仅仅是增加国入,没有让老百姓受益,那青苗法就是聚敛之法,桑弘羊之法!理应取缔!”

司马光也明白了:“如果青苗法是助民之法,那随着摆脱贫困的百姓越来越多,需要救助的对象越来越少,青苗法同样也当渐渐消失!苏明润,大才!”

其战略眼光和高度,比如今的反对派们,明显高了一筹。

富弼取过一封信:“君实,看看这个。”

司马光展开,是一首诗。

八关漫溯围王气,

五水洄注帝居。

雨野搀犁经汉圹,

晴郊浚井现周彝。

河山叠乱灰飘絮,

文武升阶玉荐衣。

局事纷离君莫问,

英雄早在彀中迷。

八关,所指是洛阳周边在汉代设置的函谷,伊阙、广成、大谷、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座拱卫洛阳的关卡。

五水,是指洛,伊,黄,涧,洹五条主要河流。

这是一首怀古诗,借对洛阳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屡次兴衰,战争留下的影响等的吟咏,进而引出对时政的批判。

字是如今大宋朝独一份,司马光笑道:“苏明润的?进步比他那大侄子,可差得不少。”

富弼将信笺仔细地收起来,笑着摇头:“当年介甫参政,我离京之时,劝诫他要相忍为国。如今他写诗笑话我,意思是他做到了,我却没做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