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五百七十二章 利益交换

苏厨 第五百七十二章 利益交换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苏轼在家里关禁闭,苏油觉得很好,太调皮了,就是该关起来。

这次反弹,其实是要提醒王安石,管好他那个儿子,否则,迟早要出麻烦!

不过事后王安石并没有来找他,来的是他在陕西战后部署常平仓的老上级——韩绛。

应该说韩绛和薛向,对苏油的能力是很看重的,这两人都希望苏油能更积极一点,站到他们这边。

而苏油却是希望两人能看清已行诸法里的弊端,予以纠正,站到他的这边。

鸡同鸭讲。

薛向读金融论有相当长的时间了,但是老头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而且那个极端在本朝已有先例,就是专榷。

专榷就是国家作为商业主体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垄断一些行业,薛向认为这是一种能够为国家快速提升收入的办法,因此才大力支持王安石。

几人都是陕西任职出来的经济能手,虽然如今有些分歧,但是交情也还算不错,韩绛此次来就是替王安石说项。

或者说,利益交换。

苏油在嵩阳书院设宴款待。

两人聊天自然会聊到薛向,苏油就不免吐槽:“薛公如今倒是开心了,江浙荆淮发运司,搞得风生水起,让我在蜀中商人那里背上反复的骂名。”

这就是瞎扯淡了,六十万贯反手投资军器监,大赚特赚不说,还与枢密院和皇家都攀上了关系,不比解盐强?

不过这不妨碍苏油拿着薛向用解盐做本的不地道行为说事。

韩家人很搞笑。

韩绛,韩维,韩缜三兄弟,父亲是名臣参知政事太子太保韩亿,母亲是名相王旦之女,然后韩维是赵顼东宫老臣,属于赵顼的铁杆。先是大力推荐王安石,其后又反对变法。

然后剩下兄弟俩都是王安石同年,韩绛还是第三名探花,都成了变法派。

不知道是不是韩家家法,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种现象世家大族中其实很普遍,比如王安石和王安国,王安礼兄弟。

更夸张的是吕嘉问,盗窃从祖吕公弼论新法奏稿,跑去投靠王安石,被吕公弼以逐出家门,吕氏号为“家贼”。

韩绛苦笑道:“老薛现在苦不堪言,明润你还真当发运使是好差事?”

薛老头其实吃亏在出身,祖荫斜封,而且是沾爷爷的光,还不是什么大官,还是丁谓的手下,所以呵呵呵,天生反派,连士大夫阶层都进不去。

他其实挺感激王安石的,虽然按照大宋传统,一入发运司,基本上就再也出不来了。

发运司也是一把烂账,甚至比计司漕运还要烂。

老头一到任,就发现发运司沉船事故多得莫名其妙。

刚开始老头以为是船只多年没有更换的问题,但是很快就找到了事情的真相。

因为没有上进之道,所以发运司的胥吏们就剩下一件事情可以做——贪污!

将一船粮食开到某地分赃,然后把船沉掉报损!

大利可图的发运航段,被有权有势的人把持,那些运一次亏一次的地方,被强行摊派给小船户。

发运司的船被官员大量挪为私用,再加上苏油写信给他提到的那些均输法的问题,老头简直一个头两个大。

不过干才就是干才。

“向募客舟分载,以相督察;

官舟悉夺畀属州,诸运皆诣本曹受遣;

以地有美恶,利有重轻,为立等式,用所漕物为诛赏。”

引入竞争,加强监督,统一调度,明确奖惩条例,几板斧下来,愣是将四路发运事务给撑住了,这一点苏油都不得不佩服。

但是苏油还嘴硬:“自找的辛苦,我告诉你他将那些破船全部卖掉,搞运输招投标,他就是不干。”

韩绛说道:“你可得了吧,那还不是全便宜了你眉山纵帆船?那么多船工怎么办?”

苏油说道:“正好运厢军去荆湖种地!”

韩绛说道:“打住!就这样中书都苦不堪言,你还想让军方也闹起来?先缓缓吧。”

停了一下,韩绛对苏油道:“明润,你是不是对参政有意见?”

苏油笑道:“我与参政同时入京,当时有君子协定。不过如今好像有人打算破坏它。”

韩绛摆手:“你别闹!参政的意思,是他对此事并不知情,不过大苏处处阻挠新法,讥讽当朝,也是不争的事实。”

苏油说道:“那正好了,异论相搅,祖宗成法,做御史的最佳人选。”

韩绛一脑门子黑线:“还嫌朝堂不够闹腾?”

苏油悻悻道:“不闹腾的还不是一样被你们欺负?”

“又来了!说了不是参政的意思!”说完韩绛感觉自己语气有些重,缓和了一下语气:“明润,让大苏外任如何?”

苏油说道:“参政,中书堂除,我可不敢干预。”

韩绛取出一封折子交给苏油,苏油打开一看,是苏轼自请出外的奏章。

苏油看了,说道:“看看,这就是我苏家的人品。”

韩绛挥挥手,表示你给老子收起这一套,这是例行规矩好不好?!说道:“大宋如今……先说好蜀中是不能回去的,成都府一任出来就是进计司。”

“台谏,计司,司农寺,这几处是推行新法的核心之处,绝对绝对不行,两年后都不行。”

苏油说道:“参政你要讲道理,我家大苏制科第三,馆阁试第三,你们要真弄他去穷乡僻壤,那我可要推荐他再试馆阁了,到时候看谁丢脸。”

苏油如今是也是学士,还真有这资格,而且以苏家的人缘,再找四个大佬章推,啊不举荐,那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韩绛叹气:“陈述古已经去知杭州了,赵阅道去了青州,欧阳学士在蔡州,还有老张……老张不算,他已经收了个包袱了……总之这几位都对子瞻格外看重,明润,要不……杭州通判?”

苏油说道:“按子瞻的履历,应当是知州才对。”

韩绛说道:“知州当然可以,但是明润,真给知州,会不会害了子瞻?”

这话说到点子上了,让苏轼当知州,到时候真闹出什么事情来,谁也保不住。

这娃现在的名声,还没有响亮到国宝级的程度。

杭州还有个巨大的好处,四通商号经营已久的地盘,张散如今是那里的管事,还是战略合作伙伴钱家的传统势力范围。

韩绛算是用心了。

即将一门四相的家族,苏油也必须给面子:“多谢参政替他周全了,子瞻这嘴啊……干脆先晾他几个月,看看他吸不吸取教训吧。”

韩绛拱手道:“那还麻烦明润上书一封,为子瞻辩诬。”

要是没有台阶,他们这边还下不来台。

苏油点头:“自当如此。”

苏轼的遭遇,让保守派非常不满,纷纷为苏轼辨诬。

已经离开通进银台司的范镇,是四川老乡,也是苏轼举试时的试官,指出苏洵去世时,韩琦、欧阳修两人赠送的赙金即达五百两,苏轼均予谢绝,岂有反而贩卖私盐图取薄利的道理。

苏油也上了一封书信,将自己那天交代给吕惠卿的思路说了,然后说大苏这人朋友多,而且不拘身份,因此如果有商贾朋友求告,这娃完全可能做得出携带私盐贩子上船的事情。

肯定不会为了钱财,但是完全可能因为交情,因此司马光和范镇所言,不能让苏轼摆脱嫌疑。

请陛下让有司调查船舶进出港记录,皇宋银行账簿,以及两处上下货码头州县官员,船工。要真是如此胆大妄为,不光国法,还有家法等着处置他。

还是那么滴水不漏,赵顼很满意,我就知道苏明润不会徇私!

查,好好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