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五百三十八章 王安石的课

苏厨 第五百三十八章 王安石的课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赵抃问道:“富公如何劝你不去说他,你自己是怎么想的?”

苏油说道:“不知道,既想留待有用之身,有所作为,又怕到时候忍耐不住,指手画脚。”

赵抃沉着脸:“该指手画脚的时候,就指手画脚,你还年轻,这方面学学你族兄。”

苏油点头:“不偏不党,自立当世。”

赵抃说道:“这不是你一向之志?怎么,开始患得患失了?”

苏油心神定了下来:“多谢明公指点,我知道怎么做了。”

赵抃点头:“你还这么年轻,多些挫折起伏,未尝不是好事。短短六年,从外州边郡窜到了正三品。怎么着?还准备三十岁致仕?到时候欲退无路,什么下场你想过吗?”

这话说得大违臣道,一旦被外人知晓,赵抃立马就会被贴上奸险的标签。

苏油其实早想过这些,不过赵抃能将这种话对自己说出来,那是当自己比亲儿子还亲了。

心里也是感动不已,拱手道:“明公放心,身与国两难之际,苏油知道如何取舍。”

赵抃笑了:“孺子可教,你智计能力都是上上,夔州渭州嶲州河务都难不住你,大宋还有难得住你的地方?”

苏油嘿嘿一笑:“这么一看我其实也挺能耐的哈?”

赵抃白眼一翻:“想明白了那就滚蛋,莫名其妙来打扰老夫清净。”

苏油站起身来:“得,那我就走了,高国舅送来了几件钢材还等着我去看呢。”

刚出门就听见赵抃在后边喊:“赶紧传续后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知道不?”

苏油一个踉跄差点没栽个跟头,不敢再顾官仪,连滚带爬地跑了。

次日来到胄案,石通上来:“师父,高使相和李大爷在商州张家坞寻到一支矿脉,炼出的钢材性能古怪。”

苏油心中突突乱跳:“是我们要的那种?”

石通狠狠点头:“五百度是还能正常切削铁料,一千度时还能保持极高硬度!”

苏油看着几支乌黑油亮的铣刀:“怎么做到的?”

石通说道:“这是二林钢和新矿粉通过密封坩埚熔炼的,生产难度极高,具体工艺手册我直接锁进了胄案保险柜里。”

苏油已经推断这铣刀大概率就是硬质合金了,而且很可能就是以铁为粘接剂的钨钴合金。

二林钢产自后世攀枝花地区,其中含有大量的稀土元素,这也可能是一种稀土合金。

但是不管是什么,它都是一种硬质合金刀具——后世被誉为“工业牙齿”的硬质合金刀具!

一瞬间,王安石带给他的烦恼消失无踪,苏油兴奋地问道:“上铣床试过了吗?”

石通摩拳擦掌:“就等你回来下令了!”

苏油说道:“立刻,马上!走,一起去!”

一支标准六角形的熟铁棍被夹上了铣床,然后开始旋转,石通戴着赛露络护目镜,凝神摇动摇柄,让刀头朝着熟铁管的正中靠近。

在机油的润滑下,很快铁棍中心被镗出一个圆孔。

随着镗孔逐渐深入,石通的神情越发专注。

周围的大将作们都屏住了呼吸。看着细细的铁花从管内转出,这是削铁如泥!

终于,一根标准管件镗制了出来,车间内顿时传来巨大的欢呼声。

从第一架只能镗制木碗的粗陋镗床,到如今能够镗出铁质神机铳管的机械镗床,整整用了各路精英们十四年的时间!

苏油压抑住心中的激动:“检查!检查直线度!”

光洁度已经不用检查了,内管如同镜面一般光滑。

很快结果出来了,直线度误差小于零点二毫米,完全合格!

再拉上膛线,送去热处理,这就是一支合格的神机铳管。

加工时间,比以前快了数十倍,刀头损耗,可以忽略不计!

苏油找来一张油纸将铳管包裹起来:“我要立刻去给陛下报喜,石通,让四通商号马上将你爷爷接来,还有小天师的化工小组,这次不能再推诿了。还有,将之前设计的刀头图纸送往商州,让高国舅再造一批!这批必须有大工号的!”

说完对将作们激动不已地说道:“不要小看小小的刀头,欢呼吧!这是改变大宋国运的时刻!叫厨房杀两头猪,今晚大餐!”

又拿起两枚刀头放到招文袋里,兴匆匆地跑去找赵顼。

赵顼正在听王安石讲授经学致用之道。

今天讲《洪范》,即天命,即治国之**,即治国的理论根基。

王安石说道:“尚变者,天道也。命非贵贱生死云耳,万物之兴废,皆命也。”

“五行也者,成变化而行鬼神,往来乎天地之间而不穷者也,是故谓之行。”

“天一生水,其于物为精。”

“地二升火,其于物为神。”

“天三生木,其于物为魂。”

“地四生金,其于物为魄。”

“天五生土,其于物为意。”

“天一至于天五,五行之生数也,以奇而生偶,以偶而生奇,其成之者五,故道立于两,成于三,变于五,而天地之数具。”

“夫太极生五行,然后利害生焉。”

将天地之数,与五行,五神相结合,并调整了顺序,使之有了理论来源依据,且变得合理,算是王安石在认识论上的创新。

然后王安石又给赵顼讲术数与义理的区别,道就在那里,体道之用,就是理解天命变化的过程和规律。

这其中,又分了术数和义理。

术数,是从起因推究,而义理,则是从结果和表现推究。

两者所依者,是心,故“养心至精明之至即可悟道”。

故而从形上论,心道同一,而从形下论,心道依然同一,不过一为道之体,一为道之用。

因此“其在我者,不可以不思。”

这句堪与西方“我思,故我在。”相发明,是王安石哲学研究的伟大之处。

经过多年的研究,王安石还发现《礼记?月令》,《尚书?大禹谟》,和《尚书?洪范》三者论述五行之序是有区别的,他认为这也是合理的。

时之序,最容易认识,是表象;器之序,也就是国家律法典章,层次稍高;道之序,最为深奥。器序只是应用级别,而道序才是道之本体,最难掌握。

因此表现在三篇经典上,《洪范》的重要性远大于《大禹谟》,《大禹谟》的重要性,远大于《月令》。

然后总结道:“其相生也,可以相继;其相克也,所以相治。语器也以相治,故序六府以相克;语时也以相继,故序盛德所在以相生。”

课程到此结束,赵顼听了个似懂非懂:“如此说来,天行自有常,那为何又会有灾变呢?”

王安石解释到:“天下事物之变,交替出现在面前,只知道道是永恒,这样是不够的,这样遇到天变的时候,就无法理解了。所以必须考察变化,知道天道的损益而后可。是以君子不可不知损益。”

“有阴有阳,新故相除者,天也;有处有辩,新故相除者,人也。”

“天有过乎?有之,陵历斗蚀是也。地有过乎?有之,崩驰竭塞是也。天地之有过,卒不累覆且载者何?善复常也。”

意思是天地有过,就形成灾变,灾变难道不会累及所覆载的人吗?肯定会,不过天地很快便会回归到常态,自然界很快会恢复正常运行。

“古书记载,人君僭越,则有旱,人君狂妄,这有涝,那人君既僭越又狂妄呢?”

“晋武帝五年,彗出轸,十年,又出孛,此皆君王颠覆之象,而其在位二十八年。”

“事故天地常数,非关人事得失。”

“尧时九年水灾,汤时七年旱灾,难道是圣君的过错吗?”

就听一个声音说道:“尧时九年水灾而终治,汤时七年旱灾而民心不移,民用足敷,此圣君之所以为圣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