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五百二十六章 察人之术

苏厨 第五百二十六章 察人之术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就听苏油继续说道:“当年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富相公治大名府,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然后寻出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灾民,薪水救济反而比集中方便。”

“大名府是北京,有很多待缺寄居的官员,当时富相公发给他们俸禄,让他们去难民所聚的地方作为管理人员,选老弱病瘠者周济,登记他们的辛劳,答应他日为他们奏请受赏。”

“每隔五日,则遣人持酒肉饭食慰藉他们,因为出于至诚,所以人人为尽力。”

“水退之后,凡山林陂泽,有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自取。”

“死者为大冢葬之,曰‘丛冢’。”

“等到第二年稻麦大熟后,再让难民各以远近,授粮而归,当时活难民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

“运判,众志成城,天灾之前,所有可用的力量都要动员起来。仅凭一己之力,难救河北百万生灵啊。”

说完又转头问司马光:“学士,是这样吧?”

司马光点头:“对,当时仁宗皇帝听说之后,遣使褒劳,拜富相公为礼部侍郎。富相公说:‘此守臣之职也。’辞而不受。”

苏油说道:“所以救灾之策,一要简便,二要周尽,简便则易施,周尽则无遗。”

“如今朝廷救济已到,接下来还有很多相关减免扶助的措施要宣布,运判如今的条件,比富相公当年好得多,正好趁此机会,再施展一番。以鼓舞官民人心士气。”

“眼看就要入秋,马上就是冬麦下种的日子,事情再一耽搁,翻年可就更难了。”

司马光说道:“还有入秋易起瘟疫,得赶紧让人散了。明润所言有道理,既然富相公当年行之有效,运判就不妨用起来。”

苏油继续补充:“除了官府的力量,民间力量也要尽量利用,此次我们前来,还带来了大量的口罩,成药。救灾防疫的册子,也紧急印制了十万册。”

“这些都是动用民间慈善力量完成的,到时候我们会带一部分去震中灾区,给运判留下一部分,助你成事。”

司马光说道:“大名府是河北至重,救灾措施自大名府施展,是提纲挈领。事情办好了,老夫与明润返回京城,必向官家奏请,以运判为首功!”

王广廉是热衷仕途之人,不然也不会在陕西私自折腾青苗法了,闻言站起身来:“学士和侍制,果然是国家重臣,一番指点之后,下官知道该如何做了!”

司马光也站起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便请运判带我们去核验仓储,还要代表陛下,去慰劳官民,事不宜迟,之后便要赶赴瀛洲。”

两日之后,司马光与苏油带着测量队和粮船,再次启程。

一路上放下小船,让测量小分队下水测量,约好最终在瀛洲集合。

司马光在阅读各地送来的水文资料和邸报,见苏油安排得井井有条,表示赞叹,说道:“那个王广廉,不及乃兄,更不及明润你。内中热于仕途,明润为何与他说了不少好话?”

苏油说道:“要共克时艰,便要用上所有能用的力量,同舟共济之时,没法挑三拣四。”

“只要措施得以展布,能多救一些难民,几句好话算得什么?学士如何对他评价不高?”

司马光说道:“老夫自有察人之术,王广廉听闻你有所建议,当时表情有些不预;待得听闻是富相公之术,颜面便有些回转;等到听闻你我会与他奏功,立时精神振奋。呵呵呵,这样的人……”

苏油就有些奇怪了:“那学士为何不知我也是热于仕途呢?”

司马光哈哈大笑:“苏明润热于仕途,才是最大的笑话。老夫与你相处多日,知道你看似按部就班,其实忧急如炉。同样也能看出你的努力,是实实在在为了大宋子民,绝不是为了仕途。”

“从蜀中开始,你一路施为,夔州,渭州,嶲州,到现在作监,难道都是好去处?你怕是国朝最倒霉的探花了,难道从没觉察过?”

苏油仔细一想,靠!还真是如此!加上现在的河务考察,老子妥妥的大宋最悲催探花!

司马光满意地看着苏油目瞪口呆的样子:“以富相公,欧阳永叔,张方平,赵抃对你的欣赏,他们在朝中的时候,你要是为了仕途考虑,活动一个翰林承旨的清贵职务,还不是轻轻松松?”

“可你想都没有想过要这样做,而老夫欣赏你的,就是这个想都没想过!”

“数日之前,孙能来请教《汉书》,说道你曾经跟他说自己有老头缘是吧?”

苏油不认账:“这小子就知道瞎说!”

司马光笑道:“我告诉你为什么,因为老头老太太们,都有一套自己的察人之术,早在朝堂上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明白了不?”

明白了,说到底就是我才是真正的好人呗!

司马光拿起邸报:“滕甫也到了,知道百姓不敢回家,便住进官府,独卧屋下,曰:‘民恃吾以生,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民始归安其室。都不容易啊……”

苏油说道:“这才刚刚开始,接下来葬死者,食饥者,除田税,察惰吏,修堤防,缮甲兵,督盗贼,怕是更加不容易。”

……

一路的惨况触目惊心,河道上不时便飘着人畜尸体,一些回水潦荡之处,尸体聚集在一处,不下数十,其状不堪言。

现在的河道之下,往往就是道路,村庄,良田。不少冲垮的屋舍还有残余的柱子,墙壁,就立在河中,如同绝望的雕像,看着船队经过。

石薇躲进了船舱里,不忍心见到这样的惨状。

司马光和苏油担心的是,震中瀛洲,恐怕景象比现在还要惨。

数日之后,船队抵达瀛洲,两人才松了一口气。

地震之后紧跟着河决,消息闭塞了很久,结果受灾最严重瀛洲,情况竟然比周边地区还要好上很多。

此地的官员,发挥了积极作用。

李肃之,山东冠族赵郡李氏之后,李迪的侄儿,绝对的干才。

李迪是大宋状元,曾两度担任宰相,前书提到过他,张方平年轻时被坑得最惨的时候,是李迪辟之为天雄军通判,进而推荐赴阙,直集贤院,从此仕途开始坦荡的。

所以说起官场里边的世家圈子,其实也不大,转来转去都能扯上关系。

大宋以文制武,彭仕羲反叛的时候,老头是湖北路转运使。所以阿囤烈,啊不,如今的苏烈入湖北平叛时,是老头当时实打实的手下。

老头对苏烈的印象非常好,比之狄青郭逵,而且老头也提点过夔州路刑狱,知道那地方是怎么的苦逼,因此对让夔州两年翻身的苏油,那是青眼有加。

苏油也对这个文武双全老头佩服得五体投地,一路上和司马光提心吊胆,结果在瀛洲得了个彩蛋。

“大雨地震,官舍民庐推陷。肃之出入泥潦中,结草囷以储庾粟之暴露者,为茇舍以居民,启廪振给,严儆盗窃,一以军法从事。”

地震之后,瀛洲百姓谣传将要发大水,于是百姓都非常震惊争相要出逃。

李肃之做着高阳关路都总管安抚使,兼管瀛州事务,派人到处去劝说安抚,谣传才消失。

紧跟着组织修造仓库,拉上篷布,营造帐篷草屋,收集各处还没有被毁的物资,集中存放。

等到大雨来了又去,老头已经筹集了一百三十万石粮食,兵器以及其他物资的数量也与此相当。

紧跟着,李肃之命令给士兵发放武器,时刻保持警戒,维持治安秩序,瀛洲实施军管。

接着开始赈济,同时乡间比户置鼓,有盗,辄击鼓,远近皆应,盗为之衰止。

等到苏油他们到来的时候,瀛洲不但灾情料理完毕,城内受灾房屋修整完毕,都已经开始重新修建新城墙了!

绝对猛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