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四百九十五章 挂绫查账

苏厨 第四百九十五章 挂绫查账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张麒待马车启动,这才说道:“少爷,和蚨祥的刘掌柜和益济昌余大郎,昨日在一起密会,参与的还有南通巷几家大户。”

苏油问道:“知道他们密会的内容吗?”

张麒说道“不真切,据迎仙馆的绿箬小娘子说,两人说了四通商号很多坏话,说到激烈处,还有齐心协力,共御外辱之类的话。”

苏油问道:“忘雨阁的情报呢?等等,绿箬又是你惹的什么你给他喇叭兔兔恶徒B2B

张麒撞天叫屈:“没有啊,是绿箬小娘子喜欢招惹我,昨日还拿情报要挟,要我陪她看了一天的花草……”

苏油更生气了:“我就没有看出来,你这女孩缘怎么跟我的老头缘一样好?”

张麒一脑门子黑线:“说情报说情报……”

苏油这才将思路转回来:“汴京如今可有什么传言?钞引价格波动如何?”

张麒说道:“南通巷几家钞行,是我们的老对手了,其日出入流水,资金规模,早都在掌握之中,有程史二公和小妹坐镇,玩花样我们是不怕的。”

苏油摸着下巴:“人家可没有把我们当作过对手……其实最怕的是不讲道理,输了有去找大人哭闹,让大人来打我们板子……所以这个轻重程度,不太好掌握啊……”

接下来苏油只出门了一趟,那是与苏颂送行。

苏颂成了赴辽朝使节,要去给辽国太后贺寿。

苏油包了城北李驸马花园,请苏颂临行前再此留驻宴饮。

苏颂使者队伍里边,还有几名道士和和尚,打的是文化交流的旗号,这是要去辽朝首都做**事的。

他们携带的东西嘛,和尚是大藏经一套,道士们则是新整理的道藏一套,作为进献给辽朝君主太后的礼物。

既然要做**事,当然稀奇古怪的零碎就很多,比如和尚们的法器,钵盂,禅杖……比如道士们的罗盘,符箓,剑印……呃,还有经纬仪。

规矩也多,听说还要一路测量气运,周星,还要在辽朝中京附近与当地宗教人士一起测量探讨,为皇帝勘探好龙脉,选出山陵吉地。

苏颂自己就是科学家,对龙脉一事半信半疑,不过被苏油劝说了一番——难得人家辽国主动邀请我们去搞情报,何乐而不为呢?族兄你一定将细作队伍带好,回来就是大功。

苏颂对自己毫不担心,如今两国是兄弟之邦,虽然边境上有些小摩擦,那都是地方官员武将不安分,大体上两国高层还是愿意和平的。

反倒是对汴京最近的风向有些担忧:“明润,盐引铜引改银钞,还有计司清查积欠,都是大政,得提防小人上下其手,侵吞国帑啊……”

苏油笑道:“兄长放心,敢在唐铁头眼下侵吞国帑的人,相信不会太多的,有四通财务精英们驻场,如今要瞒过唐公的眼皮子,可也有相当的难度。”

说完端起酒来:“这一来一回,就要四个多月,等兄长回来的时候,汴京城中,或许已是另一番景象了。”

苏颂笑道:“草长莺飞,生意盎然。希望待我回来,能见到硕果累累,别花团锦簇不结果才好。”

……

三司档库,胥吏们将窗户打开,一阵积年的灰尘,被气流鼓动,从窗中飞舞出来,在阳光下狂舞。

唐介挥了挥手,似乎想挥走烟尘,同时也想挥走心头的不快。

待到灰尘少了些,唐介这才转身,对身前林立的队伍说道:“计司之弊,无过于积欠!积欠之弊,无过于虚册!”

“这是一块又老又硬的牛皮,历任计相,无人敢动分毫!”

“官家为了大宋财政,忧心如沸,为人臣者,还敢嬉笑悠游?那是不当人子。”

“今日我唐子方,便要拼了老命,啃一啃这块老牛皮!”

“老夫谏官出身,枉负横名半世,天下以为直臣。可说起治政,连苏明润这后起少年都不如。”

“有人说,计司老账,是刀山火海,是陷阱泥坑,老夫相信是真话。”

“可是,刀山火海不动它,刀山火海,就永远架在大宋的根基之上!陷阱泥坑不动它,现在只是陷人,他日便当覆国!”

“所以今天,我们来了!”

“老夫被卧已经规制到了门房,那里就是老夫今后的办公场所,这几屋子老账一天不清理出眉目,老夫一天不出这个院子!”

“列位或者出自国府明算科,来自各监各司;或者来自民间商号,长期帮东家料理账务;都是一时俊杰快手。”

“老夫不懂财务,因此要你们两人一组,相互监督,将账务料理清楚明白。”

“老夫能做的,就是给你们足够的空间,让你们可以放手施为!”

“还是那句话,不管多大的积欠亏空,一查到底!不管涉及到哪些宗室重臣,一查到底!不管往前追溯多少年,只要账簿还在这档房内,一查到底!”

“遇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绝不过夜!老夫每日会整理条陈纲要,直报中枢和官家。”

“谁要是想动你们,尽管告知老夫,老夫自有法子让天下人知晓过节,让他们千夫所指,不病而死!”

“看到院子大门横梁上挂着的白绫没有?那是老夫给自己自尽准备的!除非他们能从老夫尸体上踏过,否则就算是宰执,官家,太后,太皇太后,也进不了这门,到不了你们跟前!”

“老夫就是你们的看门老军,就是你们的遮雨油伞,你们什么多余的想法都不要有,就一个字,查!给我放手放胆去查!”

“现在,封院,开档!”

所有会计都热泪盈眶,拱手躬身:“愿效死力!”

司马光为了此事,专程去了一趟台谏,发表了一通谈话。

“朝廷设台谏之位,位卑权重,是要方便大家指摘宰执的过失,匡正时弊,纠察士风,敢言,敢为!”

“看看我辈前贤,他是怎么做的?唐公骨力,坚胜精钢!”

“什么叫台谏之横?不是要你们发人阴私,也不是要你们究求细屑。台谏,一样要有高远的气象,凌厉的风骨,但是,要如唐公这般展现!”

“我也知道大家很难,百日无弹章,各位的考绩就要被刷入下等。”

“可是除了阴私细屑,台谏便无话可说,无事可做吗?!”

“前辈给大家做了个榜样!要敢纠核巨奸,担当重任,首先要持身清正,还要铁打的肝胆!”

“只要不避劳,不怕怨,那可以纠察弹劾的事情,多了去了!”

“以后各位出外,也要将这份台谏的风骨,带去任上,还要麻烦大家升任回京时,再带回来!”

“唐子方,真御史也!真直臣也!”

……

探春之后,转眼就是清明。

汴京城的规矩,以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为正日。

宋人假期,以正日前后各数三天,一共七天。

节前两天称为“寒食”,所以就得提前做好饮食,谓之“炊熟”。

用面点做成枣的形状蒸熟,叫“枣旗”,装饰以飞燕,用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这个叫“子推燕”。

然后大家吃枣旗上的面点,要吃到寒食后的第三节,面点吃完,刚好是清明正日。

子女及笄者,多以是日上头,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因此这几天都城人出郊的很多。

汴河上的船家,城郊的车马,这几天的交通费通通翻倍,就这样还供不应求。

不少奸滑的,将船开到河心再加价,事先没有谈好价钱的,只能吃这个闷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