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四百八十七章 鳌山

苏厨 第四百八十七章 鳌山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大朝会后,日子就悠闲了下来,大宋的日子,是到元月底都不怎么上班的。

于是苏油这几日便忙着拜年,搬家,采办,送礼。

苏油的礼物很简单,就是一方石菖蒲。

石菖蒲如今莫名其妙的一下子爆火,就算不远千里从蜀中送到汴京,利润空间都很大。

苏油的石菖蒲都是上品,龙根附在石头上那种,书桌上浅浅一个盘子供着,雅致非常。

一碧生涯水石滨,缕风丝雨瘦精神。前身恐是巢由辈,怕著人间半点尘。

有了诗词意向之后,菖蒲就如同梅花,兰花一样,身价倍增。

好事者开始将之与兰,菊,水仙一起,推为花中四雅。

苏油结婚,礼物收了不少,布置一处宅邸后,还有很多剩余。

地方在郊区,因此相当大,和陈昭明两家一起占了个小河湾的突出位置,有一个小码头,码头上来是花园,花园是苏陈两家共用,然后苏油的宅子在西北,小妹的宅子在西南,将小码头封闭起来。

这处所在,可是费了苏小妹不少的心思,苏油的宅子用了七千贯,小妹子自己的用了五千贯。

加上室内火道,自来水,浴室,下水道这些设施的改造,以及码头,花园的重建,又花去了不下万贯。

两家之间的交接处,小妹还修了一栋特殊的楼。

楼是砖瓦为主体,木构件全部用水玻璃做了浸泡,保证整栋楼不会发生火灾。

这是苏家的藏书之处,苏油给命名为——可贞堂。

这个名字取自《易》的坤卦,“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意思是胸怀才华而不露,把握时机才发挥,辅佐君主一展抱负,恪尽职守,功成而不居。

自打不缺钱之后,苏油便成了图书收藏家。

有程家印书坊打底,各种珍籍善本,搜罗了不少。

苏家藏书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经史子集,其中镇楼之宝,就是前蜀石刻十三经拓本。

第二类是医学书,这是玉局观多年珍本的复刻本,是石薇的专业用书。

第三类,是蜀中新学,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机械,冶金诸多方面。

除了这些,还有名家的字画,书法,还有很多苏油认为有价值的人给他寄来的有价值的信函,这些东西本身就具备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

除了这些,还有无数的蜡纸刻版档案,苏油规定书统统不外借,但是士子可以在楼内温书,苏家提供蜡纸和刻笔。

士子将书籍抄刻到蜡纸上,四通商号印刷部审查合格后,便会试印,并且将试印本送给士子,还要送上润笔费做为酬劳。

这种做法,让苏家在汴京士林中获得交口赞誉。

如今的书籍价值不菲,很多藏书人家秘不示人,如苏家这样开放家藏的,几乎没有。

赵顼听闻苏家的义举之后,写了一块“含章可贞”的大牌匾送了过来,以示鼓励。

要获得看书的资格容易,要获得抄书的资格就有点难了,有三条途径:一是书法上乘,诗词优美;二是学问博洽,义理精通;三嘛,走通苏油路线。

其实苏油路线就是苏油后世记得的那些人,这些人提出申请想要获得抄书资格,苏油惊喜过望都来不及,哪里还敢拿捏。

不管文坛政坛还是什么坛,这些都是人脉啊。

苏元贞入了太学,成为了吃皇粮的关系户。

苏文熟,吃羊肉,要说如今哪名待考生员苏文最熟,怕就是苏元贞了。

太学在朱雀门外。“出朱雀门东壁,亦人家。东去大街麦秸巷、状元楼,余皆妓馆,至保康门街。其御街东朱雀门外,西通新门瓦子以南杀猪巷,亦妓馆。”

以太学为中心,东边红灯区,西边,还是红灯区。

不过人家苏公子是要先当官再结婚好收礼的人,所以还算是洁身自好。

家里有个有矿的爹,有个会做生意的姐,有个能砍的哥,还有大苏小苏苏探花罩文坛,加上他自己替自己老爹上的《乞姓疏》,一下子打响了名声。

张方平在诰文中评价为:“兄以悍直敢武耀播边陲,弟以方肃精忠充涤文字,此其父之余绪哉?定方伐国之功,焜耀千古,每肆志于海外。赐汝之姓,非徒以赏卫弼之功,以激励当世,亦有洪望于期图。”

今年太学改制,扩充生员,苏油认为这是个好机会。

太学扩建之后,制定订太学条制,推行三舍法。

共设八十斋,斋容三十人,其中外舍生二千人,内舍生三百人,上舍生百人,总二千四百。

官员子弟可以免考试,即时入学,而平民子弟需经考试合格入学。

跟后世大学差不多,太学也有各种考试,优胜劣汰,也有内似修学分,相关课程学习完毕,考试成绩优异者,可直接授官,中等者直接参加太学组织的蓼试,下等者直接参加省试。

这其实是对官员子弟的照顾性政策,不过正经学业优异的子弟是不会走这条路的,苏油要苏元贞去那里,主要是为了与高官子弟富二代们混眼熟。

从正月初七开始,开封府便开始大张花灯。虽然还在孝期之内,但是新君登记,纪年改元,还是值得庆祝的。

元宵节,就是灯市的最高峰。

只不过今年赵顼下旨,今年鳌山就用旧有设施,不新添置。

鳌山是上古神话传说中的海中高山,据《列子?汤问》记载:“渤海之东有大壑,乃无底之谷,中有五山,常随波上下往还,天帝令十五巨鳌举首而戴之,五山始峙不动。”

如今的鳌山彩灯,其实是一个巨大的灯光效果造景舞台,造型通常是由无数彩灯组成的巨鳌背负着山峦,上面绘有山石树木、亭台楼阁、各种神、佛雕塑等。

所有神佛雕像,皆结大彩楼贮之,各种彩灯交映璀璨,美不胜收。

整个鳌山高达五丈,山前横列三门,各有彩结金书大牌。

中间一道叫“都门道”,左右叫“左右禁卫之门”,上有大牌,写着六个大字——“宣和与民同乐”。

彩山左右,以彩结文殊、普贤,骑着狮子白象,手可以挥动,还能各于手指出水五道。

另外用辘轳绞水上灯山尖高处,用木柜贮之,每逢正点时刻放下,如瀑布一般,引来围观者阵阵欢呼。

左右门上,各以草把缚成戏龙之状,用青幕遮笼,草上密置灯烛数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

鳌山北面,是宣德门楼横大街,中间约百余丈区域,为了防止游人冲突,用棘围绕,谓之“棘盆”。

内设两长竿高数十丈,以绘彩结束,纸糊百戏人物,悬于竿上,风动宛若飞仙。

棘盆就是表演区,内设乐棚,开封府派出承担衙前役的乐人作乐杂戏,并左右军百戏,在其中念唱作打,卖力表演。

宣德楼是大内正南门,楼前立有大旗数口,其中最大的一面,与宣德楼齐高,谓之“盖天旗”。

如今宣德楼上,皆垂黄缘,帘中一方座位,乃是御座。

用黄罗设一彩棚,御龙直执黄盖掌扇,列于帘外。

两朵楼各挂灯球一枚,约方圆丈余,内燃椽烛,帘内是女眷们作乐之所,宫嫔嬉笑之声,不时下闻于外。

楼下用枋木垒成露台一所,彩结栏槛,两边皆禁卫排立,锦袍,幞头簪赐花,执骨朵子,正好面对着乐棚。

教坊钧容直、露台弟子,交相在台上表演杂剧。

近门亦有班直排立守卫。

而百姓们就围在露台下观看,乐人表演到精彩之处,时时引来百姓山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