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四百四十七章 巡视

苏厨 第四百四十七章 巡视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好在苏油在川南早就威名赫赫,加上商务情报所忘雨阁无孔不入的触角,地方官员也没敢打蒙混的主意。

与其费心竭力想法子遮掩最后被揭穿,还不如直接坦白,然后请漕帅大人体恤底下难处,量情宽大来的实在。

大宋的地方官吏,县级到下州,官员们的确苦逼。

如苏油这样的大员,过一次境,往往地方就要落下几年亏空。

好在苏油不稀罕孝敬,也看不起人家的伙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路下来只帮助解决问题,不增添负担,还给好几个县牵线搭桥拉来了一些商人,留下了一路清廉能干的名声。

只有几个实在不像样的,完全查实无可抵赖,才被苏油上报上报朝廷就地免职。

等到船一过泸州,江边就热闹了。

只要船一靠岸,四里八乡的夷人们便蜂拥而至,跪在江边朝拜呼喊,只要苏油一露面,顿时欢声雷动,比过节的草市还要热闹。

种谊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面,不由得大为惊讶:“我大宋还有这么受百姓待见的官员?”

张麒表示不屑:“当年我们在夔州,每天开门,门口便摆满了乡亲们送来的鸡蛋菜蔬……”

苏油正在对夷人们挥手,一听赶紧制止:“别提那个!好家伙,半年时间把一辈子的鸡蛋都吃完了,如今只能挑点咸蛋黄下饭!”

转运使,始置于唐,刚开始主管交通运输,其主管部门称为“漕司”。

交通运输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因而其后事权逐渐扩大,开始掌管财政。

真宗后,转运司除了管理一路财富,察登耗有无,足上供之用,及郡县之费外,相应的,岁察储积,稽考帐籍,也成了主要工作。

加上所有官员出问题,基本上都是先出在经济上,因此转运司后来还要负责举刺官吏,以及地方贤良豪滑,最后“一路之事,无所不总”,成了路级最高行政长官。

苏油这个二林峡江都转运使,朝廷的意思很清楚,事权只在新附地区,传统路治地区还是归旧路领导。

说白了,这是一个过渡性质的临时差遣,等到夷人调理顺畅了,峡江都转运司一撤,这些地区也各回各家各认各妈。

所以苏油要考虑的不光是现在,还要考虑将来。

第一件事,就是登录户籍,统计人口,划分田亩归属,造好鱼鳞册,发放田契,将事情一件件坐实。

指望大宋官员清廉,还不如让夷人们手握地契增加敲剥的难度来得简单。

所幸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有一份助力。

渭州之战的老兵,经过军中洪炉的锤炼,经过学习班的学习培训,如今也有部分伤残的,年老的,复员为民回到家乡。

这部分人都经过苏油精挑细选,他们在外头见过世面,开拓过视野,已经不是蒙昧的土人,容易被官吏们欺哄了。

而且秉性正直,在军中也有些威望,这些人复员下到基层,成为里长,村头,社首,在还没有形成豪强的地区,无疑带去了不少的正能量。

至于地方土司豪强,分为两类——一类如乞第,田守忠那般的,可以大用。

还有一类,长期把持寨务,敲剥峒人,贪酷暴虐,这一部分人,是严打对象。

打击来自多个方面,首先苏油是西南夷大巫的身份,最讲公平,如果土司头人有什么陈年老账,大巫一到,既有王法的最高裁判权,又有巫法的最高裁判权,大家尽管控诉。

更多的打击,则是经济上的。

川峡沿江大造梯田,按照现在的造田速度,就算再过二十年都还有开拓空间。

当土地不是稀缺资源的时候,解放奴隶,就变得非常简单。

奴隶之所以是奴隶,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生产工具和土地,只能沦为土司们的附庸。

但是如今,这个障碍没有了,大宋注重契约,法典上没有奴隶这样的存在,愿意脱离土司自食其力的,政府和大巫予以最大的支持,青苗贷款,是四通钱庄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业务。

政府扶持奴隶向自耕农的转变,通过钱庄,发放田亩,种子,禽畜鱼苗,根据《西南农书》的规划,每户有一小片山林,五亩地,一亩塘,有猪圈,鸡鸭棚。

塘边种桑,塘中养鱼,鸡鸭粪肥塘喂鱼,塘底淤泥可以肥桑肥田,猪圈有机肥肥田……这是一套以家庭为个体的自给自足的有机生态循环系统。

经过四年,西南夷中的自由民,已经从控制严密的土司统治,转变成了联产家庭自食其力,土司头人的控制力,遭到了严重削弱。

平日里慈善开明的那些,如今成为乡间的士绅代表,威望崇高。

平日里凶恶刻薄,敲骨吸髓的那些,对不起,现在我们不伺候了。

而且这种不伺候还受到大宋法律的保护,侗寨的自由民,能打仗的那些人,早已经踊跃加入军队去渭州挣大钱了,剩下的如今天天忙着种地养猪为自己的小家忙活,好日子都过不完,谁耐烦替头人出力镇压娃子?

到了这一步,娃子们成群结队逃离,下山,就成了普遍现象。

聪明的头人们,开始用各种优惠措施,试图挽留他们;而暴虐成性的那些,就不惜动用私军,阻拦,杀戮。

政治就是这样,把朋友搞得越来越多,把敌人搞得越来越少,最后消灭。

如今,峡江绝大多数夷人,坚决站在了大巫的这边。

苏油一挥手,无论巫法还是宋法,都讲究仁慈和公平,对于暴虐成性作威作福,对夷人兄弟犯下滔天罪行,血债累累的那些人,天灭之!

都无需动用正式军队,大巫法旨一到,娃子们便自行发动,将那些头人缚至帐前。

一将功成万骨枯,苏油如今,也是站在五万尸骨之上的大佬,于是峡江边上,又多了几滩鲜血。

在几滩鲜血和夷人们的欢呼声里,奴隶制土司制度,变成了封建制自耕农制度,西南最后一部分人力和生产力解放了出来,再次给峡江地区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才是改土归流的本质。

参军的,加入商队的,留本地务农的,夷人们随着四通商号的扩张,逐渐开拓了视野,加上基础教育的投入,融入大宋社会大家庭,是顺利成章的事情。

朝廷对这几处新附之区,还在安抚阶段,税制轻微,于是苏油开始在几处江边修造码头,修盐仓,稻谷仓,让常平务在几处地区建立起来。

这也是呼应三司最近的号召,川陕搞好了,大宋七分之一的地方就搞好了。

盐仓一修好,蜀钞便推广开来,尤其是小面额蜀钞非常好用,每个县还有钱庄商号负责废旧币回收,新币发放,快银船的投入使用,让峡江经济成为一体,调运非常迅速,情报收集也及时,十年来早已成为制度,如今就是多了几个停靠点而已。

有了这些,草市便跟着繁荣了起来。

夷人不是没有特产,只是以前没人管没人买而已,药材,山货,竹木,茶油,桐油,蜂蜜,蜂蜡,生漆,在西南,这几样是贸易大宗。

峡江上多了无数的放排人,夷汉都有,他们的目的地,是如今已经成为大港的夔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