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苏半朝

苏厨 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苏半朝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20:21:34 来源:笔趣阁

吕公著是讲学出身,长期当任赵顼的老师,学术讲究治心养性为本,平居无疾言遽色,于声利纷华,泊然无所好。

识虑深敏,量弘而学粹,苟便于国,不以利害动其心。与人至诚,不事表暴。好德乐善,出于天性。

他的特点,是低调。

一生简朴,当年进京科举,直到考中进士,一起住宿的举子都以为他是寒酸书生,压根想不到是当朝宰相的儿子。

他的特点,是清廉。

家庙和尚托他采买铜器,吕公著不好拒绝,又没办法,愣是拿出心爱的砚台,与苏油这土豪交换。

他的特点,是善于调和。虽然能力有所不足,但是却能够博采众长。

王安石博辨骋辞,人莫敢与抗,公著独以精识约言服之。

就连王安石都感慨:“疵吝每不自胜,一诣长者,不觉消释。”其敬服如此。

待人接物,态度永远是那么温和,哪怕是地位资历差自己十万八千里的人,都是一样。

赵顼即位时还是青葱少年,将自己的态度摆得很正,虚心向朝中重臣取经。

如韩琦、司马光、王安石等,在说话的时候常常说着说着就变成了训孩子的语气。

只有吕公著,从来都是软语温言,就像如今苏油对赵煦一般。

所以老头的话,在赵顼那里很有作用,也因为这个原因,保护下了一大帮子被王安石欺负的保守派人士。

他的特点,还在于善于包容奖进人才。

司马光评价:“晦叔进用,天下皆喜。”

王安石评价:“晦叔为相,吾辈可以言仕也。”

这样的人物,古往今来都不多,苏油所知,一个程颢,一个吕公著而已。

到位高权重还如此的,可真就此公一位了。

更好笑的是苏油在清点老头留下的历年疏奏,准备交给苏轼写行状的时候,发现老头跟自己一样,其实非常不喜欢做官。

他有自己的坚持,虽然不跟你红脸,但那是替你保留体面,既不代表赞同,更不代表欣赏。

小有不合,下朝便上书请退,历仕四朝,竟然没有一年不自列求去!

老头得意的根本不是自己的官位,他得意的是自己的学术,整个历史上,能够开学术之门的宰相,同样的凤毛麟角,几乎都集中在宋代。

范镇一个,司马光一个,王安石一个,韩维勉强算半个。

剩下的,就吕公著和苏油了。

于是苏油决心为以后自己致仕之后的学术制造“成例”,上书朝廷,要求命京师大学堂文学院,整理吕公著的学术文章。

最后得卷二十二,录一,集一。

而其参与编修的档案更是不计其数,其中光三朝皇帝的《实录》便多达三百多卷,参与修订的礼部礼法多达一百二十卷。

直接开启了后世《吕学》一门。

吕公著死后哀荣,有高滔滔和苏油给他兜底,办得算是风光异常。

然而苏油感觉,自己的麻烦快要来了。

如今的朝堂,头上一个超品,文彦博,是自己的老师兄。

其下左相是自己,右相是范纯仁。

再其下门下侍郎章惇,中书侍郎刘挚,尚书左丞王存,尚书右丞苏辙。

六部尚书里,韩忠彦刚刚从礼部调整到户部,原户部尚书李常调整到兵部,礼部尚书高滔滔点名要留给邓温伯。

枢密院是王韶主事,刚刚退休,高滔滔安排了吕大防,还有个晁补之签书枢密院事。

军机处是折继祖。

还有个开封府尹也很重要,钱家老伙计——钱勰。

台谏这个宰相收割机也重要,但是不省心企图搞党争的一大帮子,都被苏油坑出了朝堂,剩下的苏元贞、孔文仲、吕陶,还有刚刚被提拔进入台谏的右正言刘正夫,都算是自己人。

这样掰着指头数过来,尼玛简直就是权倾朝野!

可怜自己才不过做了两年多的首相,朝堂的人事任免权自己是能不插手就不插手,怎么就已经混成这样了?

大佬,关键是跟自己同时期的大佬们,眼看着一个个就凋零殆尽!

除了头上那个超长待机的老师兄,剩下的如吕惠卿、韩维,已经不可能回到朝堂。

其余的年纪虽然比自己大,但是在仕途上,几乎都是自己的晚辈。

就连猛人章惇,自己当知州的时候他还是小小通判,自己转运一路的时候他还在自己治下秦州挖金子。

要不是攀王安石走捷径,就章惇的政绩,给苏油提鞋都不配。

吕公著一走,苏油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如今朝中堪称“苏半朝”。

欲哭无泪的是,小苏半朝才刚满四十一。

赵煦这小破孩现在不用管他,但是高滔滔可是英明的政治家,就算再欣赏再纵容自己,也不会容忍朝堂现在这样的情形。

……

三月,大鱼泊的冰开始化了,南归的天鹅与大雁开始在大鱼泊停留。

头鹅宴开始了。

号角吹响,两支穿黑绿衣衫辽皇亲卫,每人备连锤一柄,鹰食一器,刺锥一枚,骑着马开始朝湖周围扩散开去。

然后每隔五、七米留下一人,如发现鹅雁栖息群,侍从们便会敲起扁鼓,摇起旗帜,大声吆喝,将鹅雁惊起,同时命人快马飞报皇帝,皇帝便会命伺鹰人放飞海东青,擒鹅捕雁。

海东青捕捉大雁和天鹅是非常精彩的活动,因为天鹅本身的体型,比海东青要大,海东青却一样猎杀,这也是女直人和辽人崇拜喜欢海东青的原因。

待海东青与鹅雁搏斗坠地后,距离最近的侍从则立刻上前,用刺锥将鹅雁杀死,辽皇会取出鹅雁的脑子作为给海东青的奖品,并赏赐刺鹅雁者以银绢。

第一头被捕到的鹅,称之为“头鹅”,皇帝要举行“头鹅宴”,君臣致贺语,舞乐歌欢,纵酒高呼,并将鹅毛撒得遍地,把长鹅毛插在帽子上寻欢作乐。

后人写有辽宫词:“弓开满月箭流星,鸳泊弥漫水气腥,毛血乱飞鹅鸭落,脱鞲新放海东青。”

头鱼宴和头鹅宴,在赵孝奕眼中,更像一场辽国契丹骑兵和属国部落骑兵共同举行的军事演习,以及军事演习之后的外交活动。

因为除了打鱼捕鹅,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围猎,组织骑兵对森林实行进军、潜伏、围困、追逐、射猎等一系列行动。

劾里钵和阿骨打的完颜部是所有属国部民当中最厉害的,能够呼鹿、刺虎、搏熊,不少部民因技能出众而骤加官爵。

……

混同江上,飘着几支木筏,独木舟。

赵孝奕在最大一支木筏上用鹅毛扇烹酒。

阿骨打划着一艘独木舟过来,独木舟很奇特,上面横绑着两根横枝,横枝的另一头绑着一段轻木,变成类似双体船的样子,大大地增加了独木舟的稳定性。

“大官人!这法子当真好使!”阿骨打咧着嘴朝赵孝奕打招呼。

赵孝奕伸手将阿骨打拉上自己的木筏:“怎么着,没去围猎?以你的宝弓和箭术,射杀大虎都不在话下。”

阿骨打将头上皮帽取下,脸色有些羞怒:“后来我才想明白,先收走我的宝弓,然后有用战利品与我换回,合着射杀答古,我跟部民一点好处都没捞到,不伺候了!”

“还没算傻到家。”赵孝奕忍俊不禁:“不过北朝是尔等宗主,不是说不伺候就不伺候的,你看你爹那老胳膊老腿儿,不还在皇帝跟前跳舞嘛?”

阿骨打羞得满面通红:“阿爹不是英雄所为!”

“那你就错了!”赵孝奕拉着阿骨打坐下,给他递上一杯:“你爹能屈能伸,那才是真正的大英雄。”

阿骨打一口将酒闷了,咂了咂嘴:“不是烧刀子,煮过了味道更淡,没意思了……”

赵孝奕不禁失笑。

阿里骨问道:“你说阿爹谄媚辽皇,如何反倒是大英雄?”

赵孝奕又往酒壶里加了两枚青梅干,轻摇羽扇,逼格瞬间满满:“使君知龙之变化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