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人性的君王

苏厨 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人性的君王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20:21:34 来源:笔趣阁

苏油因为比致仕的王安石多经历了这么些年的仕途,熬死三个皇帝之后,终于在贴职待遇上,超过了王安石,也迈入了三公之职。

司徒,其职责为“以土均之法,辩五物九等,制天下之地征。以作民职,以令地贡,以敛财赋。”

当然,到了宋代,这一般是给退休官员的荣衔,在京官员基本上是不授的。

偶尔也有例外,有些著名的大臣,就曾经打破过这样的惯例,比如王旦,就曾以太尉贴职还担任着宰相。

除了苏油这种科举成绩极度优秀,历仕后“顺风顺水”,从来没有被贬过,而且还一直大功不断的官员,才能在二十五年当中,熬到这份上。

再往上就是太保、太傅、太尉、太师。

苏油是文官,文官一般会跳过太尉这个武官最高荣衔,从太傅进太师。

也就是说,要是不出意外的话,在贴职官上,苏油前头,只剩下三师的荣职了。

……

西京,洛阳。

司马光眼望着满眼青葱的麦苗,对送行的程颢说道:“伯淳身体本就不适,你我之间,却何必讲这些虚礼?”

赵顼升遐,司马光想要入临致哀,但是又犹豫是否该避猜嫌,因此不敢径行。

居洛十五年,著述等身,虽田夫野老,无不尊敬,俱称为司马相公;就是妇孺,亦群仰大名。

程颢这段时期也在洛阳,是他强撑病体,一力劝说司马光入京。

赵顼临终任命给赵煦的三位师保,司马光、吕公著、苏油,都是声望崇高之人。

民间政治家们认为,太皇太后必然重用这三位,甚至在茶馆旗亭里早都给三人排定了职务。

司马相公掌礼制、台谏;

吕相公掌都堂;

小苏相公掌军财二政。

天下必安若泰山,朝廷必气象昂扬,大宋必包藏宇内。

老百姓们光是想想,都不禁觉得美得慌。

程颢拱手道:“此番非为君实而来,乃是为天下苍生而来,岂可不送。”

“出入老释之间数十年,最近渐渐醒悟通透?还是需返求诸《六经》?方可得之。”

司马光笑道:“看来明润《伦理》之说,是摇动伯淳精神了。”

程颢说道:“但此子毕竟年轻,日后位高权重?难免心境也会变化。”

“君实?司徒一职?多是虚授,然以明润之能,难道还能让他不着实务?”

“我与之私交不多,不过他对你可是一直非常尊重,你去信告诉他?不要畏议而忧讥?《伦理》里所言的‘责任’二字,他理应担当起来。”

司马光摇头:“此子对我尊重,可也不代表他就会对谁言听计从。”

“当年介甫与他同船?论辩三日尚不能使稍屈,可见其心中义理坚持,早已通达明透?岂是你我所能动摇?”

说完又是唏嘘:“老夫十五年来皓首圣经,明润却是身体力行。到今日知行合一,神完气满。”

“《伦理》一出,方知其无一日不在精进,所谓为万民发声,为天下请命,树千古风标,立万世师表。竟是要列坐于周公孔孟之侧!”

程颢道:“终乃你我同道中人,能得见如此人物出于我大宋,不也与有荣焉?君实,看顾好他,别摧折了才是。”

司马光不禁为老朋友感到好笑:“明润不过就是年轻了一些,论仕途履历,风姿气度,早就出得老夫几头地去了,岂是我能看顾的?!”

程颢却正色道:“我所言的摧折,却是他的本心而言,莫使变易啊……”

告别了老朋友,司马光一路东行,将近都门的时候,卫士见到司马光到来,均额手相庆:“司马相公来了!司马相公来了!”

惊动了沿途人民,一起遮道聚观,就有百姓高喊:“司马相公,请留相天子,活我百姓,勿遽归洛!”

一唱而百和,司马光见此情形,反觉疑惧起来,竟然不再入京,从间道归洛。

太皇太后闻之,诘问主者,并遣内侍梁惟简慰劳司马光,询问如今大政。

司马光上书,要求广开言路,征求直言。

他是老台谏,对朝中那些欺上瞒下的手法门清,认为光嘴上说说不行,还得有操作措施,必须公开透明。

于是上表:“谏争之臣,人主之耳目也。

太府少卿宋彭年,言在京不可不并置三衙管军臣僚。

水部员外郎王鄂,乞依令保马元立条限,均定逐年合买之数;又乞令太学增置《春秋》博士。

朝廷以非其本职而言,各罚铜三十斤。

陛下临政之初,而二臣首以言事获罪,臣恐中外闻之,忠臣解体,直士挫气,太平之功尚未可期也。”

正确的操作,应当是不管有没有官职在身,不管是不是其本职,“凡知朝政阙失及民间疾苦者,并许进实封状,尽情极言”。

而且要求必须全部受理,且归中央直管——“在京则于鼓院投下,委主判官画时进入;在外则于州军投下,委长吏即日附递奏闻。

皆不得责取副本,强有抑退。”

并且指出,谁要是阻挠这件事,那谁就是奸臣——“群臣若有沮难者,其人必有奸恶,畏人指陈,专欲壅蔽聪明,此不可不察。”

梁惟简复命,吓坏了蔡确,这么搞的话,首先遭殃的就是他。

因为蔡确是靠整人上的台,这么些年迭兴大狱,打击异己,仇家遍布。

他在朝中民间的声名都快臭大街了。

于是抢先创“六议”入奏,对司马光的上书提出了“改进意见”,指出一概受理是有问题的,比如“阴有所怀,犯非其分,扇摇重机,迎合旧令,侥幸希进,眩惑流俗”这六种谏议,有一相犯,应该立罚无赦。

太皇太后又遣使将蔡确的奏表转给司马光,征求他的意见。

由是“六议”之论,为天下所知,蔡确的名声,因为此事更加臭了。

……

眉山,可龙里,苏油刚刚结束守制,就收到了赵顼驾崩的消息。

还有太皇太后任命其为司徒的诏命。

自己在可龙里埋头著述,其目的就是在根本上断了封建皇权的根子,结果却收到了三公之命,而且赵顼临终之前,指定自己为皇帝的师傅,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皇帝这个群体,苏油是极度没有信任感和好感的,但是人到中年,很多事情,却有了自己的领悟。

比如皇帝中的一些个体,苏油怎么都生不出讨厌的感觉来。

比如仁宗,比如赵顼。

仁宗虽然在一生里边也有些错失,优柔寡断,但是个人品行比较高尚,关键是对苏油这个小神童,是格外的关怀。

赵顼就有点搞笑了,这是一个到了快四十岁都还比较中二,心态一直停留在愤青状态的中年人。

这两个人都不是什么优秀的君王,但是他们具备其他优秀君王都没有的品质,就是其心中的“人性”,远大于“神性”。

所以苏油在心目中,一直将仁宗当做一个慈祥的长辈。

而赵顼,则有些像那种经常被降头,盲目冲动,时不时就会搞出些状况,需要有人经常给他驱秽解嗨,为他不断操心的中二朋友。

在真实历史上,赵顼的一生都在尽力拼搏,一直坚定不移地迈动着自己通往理想的中二步伐。

哪怕他是那样的步履维艰,哪怕最后路上只剩下他孤零零一个人,他的目标,从来都没有变过。

在对理想的坚持这一点上,赵顼其实值得钦佩,然而他临死前发出的那声“朕好孤寒”的慨叹,真是如雪一般的寂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