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谁的首功

苏厨 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谁的首功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20:21:34 来源:笔趣阁

苏油生气了,懒得再理这哪壶不开提哪壶的秃驴,转身对张象中见礼:“兄长别来无恙,久违多日今日得见,不胜之喜。”

张象中从袖中摸出一个精美的长方形皮盒:“你曾经说过的东西,给你带来了。”

“哦?是什么啊?”苏油将皮盒打开,发现里边竟然是三支笔。

笔杆是赛露络制作的,笔杆的前方,有一个金属的笔尖。

这是三支钢笔!

自从氯化铵能够通过侯氏制碱法大批量制备之后,其作用便一直在突飞猛进的扩展。

除了作为化肥,炸药的原材料之外,天师府着重研究其药用价值,还有在染色助剂,金属镀层、鞣革、制烛、黏合剂、精密铸造方面的作用。

在对铂的研究中,张象中发现,氯化铵可以大大降低熔炼所需的温度,并且可以对金属精制。

他甚至发明了一个名词——氯化冶金。

这对大宋贵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氯化冶金就是通过添加氯化剂如氯气,氯化铵,食盐,氯化钙等原料,先让欲提取的金属转变成氯化物,为制取纯金属作准备,有效地实现各种金属的分离、富集、提取与精炼的方法。

在盐过剩的产区,可以大大降低提炼的成本。

如今的南海、杭州、上海务,已经开始使用这种方法炼铜,并且从日本进口的铜料当中,高效分离出金银。

而小天师则继续研究铂金属,到现在已经分离出了长期与铂共存,但是又属于不同金属成分的几种金属。

其过程堪称魔幻。

将铂族金属精矿或含铂族金属的阳极泥用王水溶解,贵金属均进入溶液。

用盐酸处理,然后加硫酸亚铁沉淀出金。

加氯化铵,铂呈氯铂酸铵沉淀出。

煅烧氯铂酸铵可得含成色高达九九九以上的海绵铂。

分离铂后的滤液,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铵,再用盐酸酸化,将沉淀在氢气中加热煅烧,可得纯度达九九七以上的另外一种海绵体金属——其实就是钯。

上述经王水处理后的不溶物,加上碳酸钠、传统矿物药材硼砂、密陀僧,与焦炭共熔,可以得到主要成分为铅的残余物,小天师称之为——贵铅。

用灰吹法除去大部分铅,再用硝酸溶解银,残留的铅、铑、铱、锇、钌就富集于残渣中。

将此残渣与硫酸氢钠熔融,一种铂族金属会转化为可溶性的硫酸盐,用水浸出。

再加氢氧化钠沉出,再用盐酸溶解,溶液提纯后,加入氯化铵,充分化合后提取沉淀,在氢气中煅烧,可得又一种海绵金属——其实就是铑。

之后还有一系列的方法,在硫酸氢钠熔融水浸之后的残渣,与过氧化钠和苛性钠一起熔融,用水浸出,向浸出液中通入氯气并蒸馏,得到两种铂族氧化物蒸汽。

用乙醇-盐酸溶液吸收,将吸收液再加热蒸馏,并用碱液吸收,在吸收液中加氯化铵,将其铵盐沉淀在氢气中煅烧——其实就是锇的提取过程。

在蒸出锇的残液中继续加氯化铵,可得钌的铵盐,再在氢气中煅烧,可得钌粉。

浸出钌和锇后的残渣主要为氧化铱,用王水溶解,加氯化铵沉出,经精制,在氢气中煅烧,可得铱粉。

到此为止,小天师一共从铂金里边细分出了五种稀有金属,当然不会再是原来那些名字,天师用依稀仿佛似五个字分别命名,不过将偏旁改成了金字旁,称之为铂族,表示它们都和铂相类似,非常珍贵。

光得到金属粉末也没啥用,熔炼也是巨大的难题。

大规模熔炼成锭是不可能的,因为所需温度太高,天师用尽了方法,也只能将之处理成小珠附加在金属笔尖上。

钢笔尖除了这个难度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开缝。

开缝用的是极薄的小圆锯钢片,要能够将小铱珠切开,对于加工精度具备极高的要求。

因为墨水要使用化学溶液墨水,才能不堵塞笔尖的细缝,但是这种墨水对普通金属有具备强烈腐蚀,因此直到现在,小天师才认为自己满足了这便宜弟弟的要求。

如今的蓝墨水是用鞣酸得到的鞣酸亚铁溶液,小天师的化工脑洞逆天,可理工脑洞不行,这几支钢笔还处于鹅毛笔的变体的阶段。

不过三支钢笔还是分了三种,一种粗尖,一种细尖,还有一种是能够表现出汉字优美的弯尖。

“墨水呢?”

张象中打开身边的箱子,取出了三瓶墨水:“蓝色的原料是鞣酸亚铁;红色的今后要靠明润想办法了,太贵,是产自天方天竺的胭脂虫;黑色最便宜,汽油焚烧收集的墨粉。”

“里边还调制了金合欢胶和香料等东西,明润你试试看。”

苏油打开自己的笔记本上,挑出汉字钢笔,蘸了墨水,唰唰唰写了一首诗:“丹匮洪炉出五金,何人举探究天心。幽微此道存难会,只向昆山尽处寻。”

欧阳发眼神一亮:“哦?此笔原来也能写出这样的好字!”

张象中笑吟吟地将诗收起来:“贤弟谬赞,愚兄就厚颜收起来了。”

苏油对欧阳发介绍了钢笔制作的难点,欧阳发听得脸都白了:“那这笔得多贵?算了我还是用毛笔吧……”

苏油笑道:“笔在其次,关键有了哥哥的氯法锻炼之术,河西遍地的金银,不愁无法取得了。”

欧阳发摇头笑道:“明润你好歹是我朝名臣,怎么如今满身铜臭?”

苏油问道:“世兄认为,此次平夏,谁的功绩最大?”

欧阳发拱手说道:“提甲四十万,八月出兵,腊月弥平我朝百年大敌,国势大张。此功自然是帅臣伟业。”

苏油摇头:“错了,四十万大军,日耗百万。若非陛下集聚二十年,充实封桩五十二,元丰库十五,总计一千两百万贯,苏油就算有张良之智,白起之谋,霸王之勇,举兵之日,依旧是败亡之时。”

“《兵法》有云: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十去其六。”

“此战收二十六郡而不耗国用,陕西之外,百姓不兴转输,不动徭役,皆陛下之力。”

“故此功最伟者,所谓‘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陛下也。”

说到这个,欧阳发也不得不服,拱手道:“圣天子在上,宸函清明,的确是我朝洪福。”

苏油说道:“故为君者爱民如此,为臣者岂可不效力忠勤?陛下的花费,苏油总要在河西给他赚回来,不让河西成为大宋的包袱。”

欧阳发有些担心:“司马学士在我来前,谆谆告诫,要我转告明润,以安民为上。”

“河西之地要不是贫乏,也不会年年兴兵劫掠我朝。今虽天下大安,痼疾得去,但是这新的伤口,还需好生将养,不能让它溃烂啊。”

苏油哈哈大笑:“司马公说得有道理,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夏人工技粗鄙,空守宝山。”

“河西可不是贫乏,只是夏人不得其用而已。”

“我这几个月只抓金银,充实库本,用天师所创氯法冶金,便得金银数十万贯,铜百万贯,足以充实库本,投资工厂。”

“让学士放心,等到年后产能起来,河西,会给陛下和朝中诸公一次大大的惊喜。”

欧阳发点头:“明润之能我自是放心的,就在沙州看贤弟展布了。”

苏油站起来:“走吧,一起去见见河西诸儒的后人,便知河西不是学术的荒漠,沙州典籍的发掘整理,河西的教育事业,还要他们的大力襄助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