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光禄寺的老头

苏厨 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光禄寺的老头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20:21:34 来源:笔趣阁

上床之后,苏油摸出一个玻璃球,里边是一朵一层层各色玻璃浇出来的花:“今天收拾扁罐的玩具,找到了这个东西。”

石薇接过,依偎到了苏油的怀里:“这是你小时候给我的,扁罐什么时候拿到他那里去了?”

苏油亲了石薇一下:“翻过年,漏勺都要四岁了,这日子过得还真是挺快的。今天我见到扁罐和观儿,两个关系挺好。”

石薇笑道:“你这心操得……今天听宝安妹妹说,这次大朝会非同小可,所有两制官以上命妇都要入宫,问太后皇后起居,觐见陛下。礼仪上疏忽不得,要是你不熟悉,她可以叫驸马过来帮忙。”

苏油问道:“怎么?公主和驸马还是有转机了?”

石薇叹了口气:“宝安妹妹到底心里还是有那人,彦弼又那么可爱,我真不好说什么……”

苏油说道:“那就告诉公主看好他的钱袋子,没钱的男人最老实。”

“不过我实在是不想跟他有什么瓜葛,这样,你明天将扁罐的画册拿去给公主,就说是陛下的意思,要一套画册给小王爷学习用,让王驸马接了这活吧。”

石薇撇了撇嘴:“妹妹现在还代太后和皇后管理这那么多产业,这么能干的一个人,当年竟然能被一个臭男人折磨成那样!换做是我,休想我原谅他!”

苏油抚摸着石薇的秀发:“性格决定命运,薇儿你的性格,注定跟那种人就进不了一个圈儿。”

“家里边就不是一个讲道理的地方,起码的相互体谅都做不到,这夫妻做起来也没味儿。”

石薇将头埋到苏油胸口上偷笑:“嗯,要是换到别家,我可能都被休了好几回了。”

苏油笑道:“薇儿你这简直是视我大宋法令于无物,连起码的七出三不去都不知道。”

“哪怕是普通人家,妇有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恶疾,多言,盗窃这七条,方在《大戴礼记》可休之例。”

“而所谓的三不去,是指有所娶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这三种情况,更是不能休妻。”

“你既不在七出之例,更是和我一路从贫贱过来,父母皆无而无所归,三不去中更是占了两条。就算是感情不和要分开,那也只能是和离,需要双方都同意。”

“所谓君子之道,造端于夫妇。哪里是说休就能休的。”

石薇笑道:“还是二林部那边好,阿弥姐姐说他们结合只要男女二人同意,分开更是以女方意愿为主。”

苏油好气哦:“啥意思?你还敢把为夫休了咋地?跟你说要汉地如二林部那般,你还得等上千年!”

石薇笑得都不行了,拍了苏油一下:“哈?这还认真上了?不是聊天聊到这里了嘛!就问你大朝会这关怎么过?”

苏油说道:“别的其实都没啥,就是礼拜的次数错不得,好多大臣都是折在这上头。”

“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明天为夫给咱俩准备一样东西,这一关,好过!”

次日起来,苏油还想去军机处,刚出门就被光禄寺卿拦住了。

封建王朝除了三省六部,还有九寺五监。

九寺五监,属于独立中央职能部门,和六部在职级上基本平级,但是又和六部没有法定隶属关系。

在职权两者也多有重合,实际上,又存在分工和制约。

其中六部主管政令,九寺五监分别负责某一方面的具体事务。

比如礼部,《会要》里的职能,主要是掌管国家文教、外交、礼仪等方面的政务机关。

而九寺五监里的国子监,则负责国子监,太学,武学,宗学,小学,广文馆等机构,和礼部相当于教育部和国立学校之间的关系。

平日里职能主要是政府部门的事,也就是三省六部在负责,只有正旦大朝会的时候,三省六部的事情反而少一些,倒是这些寺监置办主要的差遣。

个个都有任务。

最烦难的就是太常寺,这个部门掌掌礼仪,太乐,祭祀,坛庙,法物,鼓吹,二舞,第一个跑不掉。

宗正寺,掌太庙,宗班,玉牒,宗敦。大朝会上,宗室排位在官员之前,它也跑不掉。

光禄寺,掌御厨,法酒,牛羊供应,宴会伙食归它管。

卫尉寺,掌仪仗,鸾仪,引驾。

太仆寺,掌马、鞍、象、车、辂。

鸿胪寺,管外国来宾接待排位,传授礼仪。

看似最没有关系的司农寺,人家都管着几个皇家园林,比如著名的动物园玉津园,还有柴炭,仓草,朝会前后都有事。

太府寺,管着各种皇家库房,内孥,大朝会糜耗惊人,皇帝常常得掏私用补贴,香药的用量也是非常大的,这些归太府寺管。

此外国子监备生员颂表;少府监管绫锦,裁造;军器监负责郊礼兵甲;将作监负责宫内各种器用,比如重要的宫灯;

就连都水监,都有一个神特么的勾管街道司,汴京城里的街道维护得它来整饬!

唯一一个扯不上关系的,大概只有负责审刑的大理寺了。

一个大朝会,满汴京城的官衙都动了起来,所有官员都在为了这一场大宋建国以来最宏大的盛会努力。

只有苏油,趁机浑水摸鱼,军机处的不少命令夹在朝廷的敕令里边发往外路,不显山不露水开始了西事布局。

光禄寺卿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叫黄中庸。

黄中庸敢登门,一来是因为他帮司马光治过《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的挚友,他妻子还是周敦颐的妹妹,算是保守派里的中坚力量,和大苏关系莫逆。

二来他还算是苏家人的“难友”,这娃诽谤新政的诗词一点不比大苏少,虽然影响力大大不如,但是不妨碍李定张藻拉着他陪绑,抓进乌台一起受审。

苏油在乌台里边给大苏做饭,大苏还特意打过招呼,说是别忘了黄长行也带一份,那是自己人。

后来乌台诗案翻案成功,虽然苏轼还是倒了霉,黄中庸因为诗词影响力太小的关系,还是得以留在了京师。

不过差遣从之前的当红炸子鸡皇帝秘书知制诰,变成去坐了光禄寺的冷板凳。

大苏被贬黄州后,黄中庸还特意写信去黄州,托当地士绅加以照顾,老头十几年前在黄州做过一任知州,还有些关系。

因此他来堵门,苏油只能客气:“黄公有事召唤苏油一声就是,苏油自当上门拜访。”

“到了家门也不让门子通传,更是显得苏油不敬老尊贤了,要不先进去坐坐?”

黄中庸拱手:“下官给国公见礼了,贸然唐突,实在是有一事相求。”

苏油也还礼:“长行公客气了,但有所命,苏油自当尽心竭力。”

黄中庸说道:“这光禄寺的行当我本是做不来的,不过胜在清闲,有时间搞我的《圣旨典集》,结果大朝会一来,这懒就躲不过了。”

苏油不禁好笑:“没有关系啊,各部寺都有成例,长行公萧规曹随不就行了?”

“嗐别提了!”黄中庸一脸的不乐意:“陛下降旨,说是以往的朝会赐宴过于简朴了,要改;还有如今大宋有了南海,要加一些南海的菜式进去,以示广有四海之意。”

苏油说道:“那就加呗。这不正好,长行公是莆田人,海产是不陌生的。”

黄中庸说道:“怎么能随便加?海味在汴京那么贵,不能导人主以奢侈之风!”

“是是是……”苏油赶紧附和:“那长行公自己有考虑没有?”

“菜式没有!”黄中庸说道:“不过只有几个想法——首先是不能贵;其次是一年四季都得有;第三是不能显得简薄;第四还要是南海特有的特产,让别人一吃就知道是南海来的;第五是口味别太偏,要大家都喜欢吃才行。”

苏油不禁好笑,老头你有本事给自己这样上难度,那你有本事儿别来找我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