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两赋

苏厨 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两赋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20:21:34 来源:笔趣阁

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两赋

“他还说太祖的封桩钱,我的元丰库,本来不是给西夏准备的,所以现在只能算是借支,准备用几年的时间,重新给充实上。”

“他倒是硬气。”高太后又好气又好笑:“三路春秋两税,丁税,都宽免了,哪里来钱充实?”

赵顼说道:“这些虽然宽免了,但是商税还是在的,还有苏明润说三路金银坑冶颇多,明年丝路大兴,请朝廷准许三路铸造舶来钱,蕃商们刚开始,肯定是不认宝钞的。”

高太后想了想:“还是麻烦……铜钱还好,金银的舶来钱,国中也有人在收藏。京中几家钞引行,甚至皇宋银行都在做兑换。”

赵顼说道:“是,不过铸币是有赚的,尤其是金银币,国中一两的银币值一贯,其实重七分;一两的金币值十贯,其实也是七分。”

“化金银为币,其实国家白捡了三分的利润。而且这三分的利润,是愿意囤积金银币的中外商贾抢着送的。”

“不过这里边的门道太多,什么货币保有量,流通量,这方面娘娘比儿子还精通,儿子就不献丑了。”

高太后就手扶脑门满脸愁容:“哥儿去吧,说起这个,年关将至,可不又得头痛了……”

……

苏油其实根本不如赵顼想的那么难,赵顼难,是因为他喜欢抓权,而苏油不难,是因为他喜欢放权。

曾孝宽是干臣,可惜要走了,苏油夹袋里边能够胜任一路转运的大员其实不少,比如苏元贞,唐瞻,刘嗣,都是一时俊彦。

赵顼最后任命的,却是曾布。

曾布的履历是没有问题的,王安石下台后被发配到苏油手下,湿法炼铜搞得风生水起,积功复龙图阁学士,之后知过秦、陈、蔡三州。

不过因为有前科,所以耽误了好些年,如今朝廷新开三路,正需要用人之际,还戴了个懂矿冶的帽子,些许履历上的瑕疵,也就无需计较了。

河南路的核心是九原,曾孝宽在九原搞马政成效非凡,在九原人户里边推行保马法,压根都不用强迫,一户最少都是五马,豪强们甚至能养到数百。

没办法,要运盐运煤啊。

曾布也没有急着上任,多跑了六百里,到兴州来先拜见苏油。

见到苏油是在兴州城西边的顺州城,苏油和李舜举正在指导西昆玉工们加工玉器和贺兰石。

有了最新式的加工机械,西昆玉工们的手艺又上了一个台阶,已经不亚于真实历史上的痕都斯坦玉雕了。

不过工艺精湛归精湛,但是要玉工们学会东方审美还任重道远。

最后苏油拍板,玉器就照你们西域的来,咱们也别折腾了,砚台全部做素的,然后将紫底刨下去一层,让绿色的筋眼高出一点点来,以天然纹理取胜。

再利用西昆的手艺,给每个砚台做一个严丝合缝的盖子,齐活!

别说,这样搞出来的东西,还真具有一种别样的美感。

曾布进门的时候,正听见苏油捧着一个砚台,对李舜举说道:“李公你就别强求了,你让竹子都没见过的人弄岁寒三友,你自己觉得合理吗?就这样,抓紧时间送出去,还赶得及年前抵达汴京。”

说完又举起一个薄到透光的玉碗:“你看其实人家工艺是没话说的,这套番石榴缠枝莲纹的玉碗,你挑得出毛病来?”

李舜举也点头:“那行,那就用羔羊皮盛放起来,今日发走。”

曾布笑着插嘴道:“这是三路给宫中准备的贺礼?羔羊皮可用不得。”

两人转过头来,苏油有些惊讶:“曾子宣!你怎么来了?”

曾布笑道:“三路都转运司,正是下官的直管,怎能不来拜会上峰。宫使,国公,久违了。”

苏油对李舜举说道:“李公你看,所以仕途太急也不是好事儿,迟早都得还回去兜上两圈。”

曾布一下子好尴尬:“国公,我们可不可以不这样聊天?”

李舜举呵呵笑:“明润便是如此,子宣休要计较。刚刚你说用不得羔羊皮,却是何典故?”

曾布说道:“太后违和,宫里选进羊乳蒸羊羔,太后看了单子后将之划去,说是天伦未叙,便成碗中菜肴,实在是大伤天和,吃了对病情不会有帮助。”

李舜举顿时感动坏了:“太后慈悯之心,实乃天下之福,若非曾运使提醒,差点就出了岔子。”

不过这些都是小事儿,在曾布心里,给宫中送玉器,李舜举上心没问题,苏油这么上心都是不应该。

好在今天两人就是来验收成品的,很快就完了事儿。

贺兰砚其实相当精美了,紫底绿筋黄铜镂雕的盖子。

紫色可是官场上最高阶的颜色,相当受追捧。

料子在库房里堆放了很多,将最好的砚台打包之后,看着剩下的那一些,苏油对曾布说道:“你倒是会挑日子来,那就选一块吧。”

曾布早就想伸手了,听闻此话再不客气,挑了个中号偏大的,这才问道:“这什么砚台?”

苏油说道:“这是在贺兰山发现的一种石头,现在没有价格,只有工钱,所以还送得起,要不你再拿两块?”

曾布连连摆手:“不了不了,多谢国公。”

三人走出工坊,苏油对曾布问道:“听闻你治下出了桩情杀案,你给铺排成了组曲?”

曾布点头:“是我治下以前的一桩奇案,曾经有个偏将叫冯燕,本是河北豪侠,避仇来了东郡。因将略精通,武艺高强,被元靖公留在军中效力,颇得宠爱。”

“冯燕曾经喜欢一位女子,两人曾情深款款,私定终身。后来冯燕外出避祸之后,这女子流落风尘,为冯燕仇家所得。”

“却也不是冤家不聚头,这仇家携女子商贾于东郡,正与冯燕相遇。”

“两人旧情复燃,不过未及于私。一夕仇家酒醉,女子召冯燕至床前,给了他一柄刀子,让他杀掉仇人,一起远走高飞。”

“冯燕认为女子能负心于仇家,必然也会对自己无情,觉得女子变了,辜负自己心头美好印象,于是挥手将女子杀了。”

“官府找不到凶手,便将冯燕仇家当做凶手,屈打成招。”

“正当临刑之际,冯燕终究良心不安,赶到法场,直承己罪,不叫仇怨背负冤屈。”

“元靖公素慕英雄之事,闻之叹息,封章上奏,请求给冯燕减罪。”

“经过这么一耽误,正好遇到朝廷大赦,冯燕终于没有获刑。”

“我到郡之后,听僚属谈及此事,便排了一组短曲,宣扬三河风义。”

苏油摇头:“你们这屁股就是歪的,我更关心此案当中有司胡乱判罪,最后那些官员都被惩戒没有?”

曾布一脸赧然:“国公我们刚刚聊的是文学,扯上政务就没意思了。”

这回挠到了苏油的痒处,因为说起文学,苏家人,可以正式装逼了。

元丰五年,大苏在秋、冬两次游赤壁,写下前后两篇《赤壁赋》,震动文坛。

除此之外,还他完成了两部学术著作——《易传》、《论语解》。

士人奔走相告,汴京一时纸贵。

二赋在《时报》第三版刊登的时候,竟然独立刊发,整个版面,就只有大苏的一篇。

用主编刘挚的话说,我倒是可以给你们一起登,可是你们好意思和大苏这两篇并列吗?你们敢和这两篇并列吗?

大家都将脑袋摇得呼噜呼噜的,算了算了我们排下一期……

苏油听说之后啼笑皆非,想起了当年叔侄三人同赴制科,吓得其他人连报名参加考试都不敢的情形。

现在有了报纸,文字传播速度比以往快了很多,无数粉丝直接收拾起行囊,奔赴黄州参观偶像。

高丽金尚因为是高丽使臣,不准在大宋境内随意乱跑,更改道路,在船过扬州的时候,看着长江拍着船板大哭一场:“此非夫子所赋之江水乎?”

愤愤地写下一首诗:“明月蒹葭次地愁,秋风送我渡扬州。凌霄一羽来黄鹤,曾见斯人醉枕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