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谈判

苏厨 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谈判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20:21:34 来源:笔趣阁

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谈判

张散继续说道:“所以我认为第一步,不如先让辽国有机械,让机械能够为辽国带来利润,让所有人看到机械带来的好处,让辽国先有工厂,工业,之后才能产生对机械的需求,机械制造工坊才能得以顺利成章的建立,才说得到一步步的提升,这些都是有个过程的。”

室纯点头:“的确如此,不过人才可以先培养起来,我大辽要是送子弟去大宋皇家理工学院学习,大宋会同意吗?”

张散靠在船舷上,朝另一边言谈甚欢的萧禧和晁补之一眼:“老尚书你看他们,要是这次和议能够顺利达成,两国关系依旧良好的话,我觉得是应该没有问题的。”

“可要是谈不拢,多半就麻烦了……”

友好亲密的气氛只在乳狮号上体现,等到大家坐到了獐子岛海关官署都厅谈判桌前,立即开始了唇枪舌剑争锋相对的斗争。

萧禧对苏颂说道:“侍郎、制诰,宋国吞并夏国,是对辽国最大的敌意与挑衅,我大辽是绝对不会容忍的。”

苏颂扶了扶玳瑁眼镜,从身前翻出几份文件:“萧枢相说笑了,首先来说,宋国并没有吞并夏国,而是秉常在临终之前,因乾顺尚幼,将国家托付与大宋代管。”

说完将文书递给萧禧:“这里,是秉常的遗诏,还有我朝蜀国公与夏国群臣商议的纪要,以及乾顺、原夏国各路军司、州郡太守给我朝的谢表。”

萧禧将文书看了一遍,立刻找到了漏洞:“蜀国公的上表当中,将西夏分作了三路,这是将西夏纳入宋土的实质举动,我大辽不能容忍这样的举动。”

苏颂笑了:“这也不是蜀国公自己的决定,这项建议的发起人是夏国旧臣巢谷、梁屹多埋、李济。原因就是夏国决定取消军国之制,改行汉制。为了方便施政,蜀国公才建议朝廷,做出这样的调整。”

“经过朝廷商议之后,认为这项改变的确有利于夏国的发展,因此才同意了他们的请求。无咎!”

晁补之立即将事先准备好的朝廷公文递交给了萧禧。

萧禧看完,将公文扔到桌上:“就算是如此,我要告诉苏公的是,夏国虽然是南朝的藩属国,可同样的,也是我大辽的藩属国。”

“如果要置官管理,那也理应由两国共同派遣官员,共同管理!”

苏颂毫不相让:“禧公,大宋是个讲礼守礼的国度,辽国只看到大宋对宁夏三路实施代管,以为会有什么巨大的利益,殊不知,大宋为了存亡继绝,完成宗主的责任,所付出的代价。”

又让晁补之送过去几封文书:“为了让夏国安然度过大乱,朝廷应蜀国公之请,成立了三家银行,前后拨付了五百万贯金、银、铜充实库本,让三路经济复苏。”

“于此同时,大宋援助了三路大量的粮食、物资、总数不下四十万石。”

“大宋就是这样,这与年前贵朝幽云遭遇旱情、蝗灾,我朝立即派出慈善救助团体,无偿援助数十万石粮草,帮助贵朝百姓度过艰难,是一样的。”

“你们只看到了利益,而我们看到的却是宗主的责任,这是我泱泱大国,华夏正统的气度!”

“官员之设,是为了带领夏国百姓走上幸福的道路,拥有更好的生活,不是为了敲诈吸剥。”

“否则,大宋何必在三路免税十年?!”

萧禧不依:“夏国兴庆府,佛法昌隆,我朝贵人也多有前往礼佛的,如今宋朝代管,那我们礼佛之路还能继续通畅吗?”

苏颂笑道:“有来必有往,夏国对辽国,也是藩属,每年辽主捺钵、生辰,夏国都要遣使入贺的。”

“如果辽国能够保证从五原城到中京的朝贡之路继续通畅,那么宋国就能够保证从五原城到兴庆府的道路同样通畅。”

“对了,兴庆府佛法之所以昌隆,是因为那里有红衣活佛吉多大师的缘故。”

“大师如今已然移驾贺兰山大陷谷双塔寺,贵朝的贵人们如要礼佛,倒是节省了很多路程……”

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以让宋人摸清楚从阴山东进辽朝中京的道路为代价,换取辽国摸清从阴山到贺兰山的通道,对辽国来说,绝对是得不偿失。

光路程长短都相差数倍。

谈判桌上你来我往,萧禧算是碰到了真正的对手,苏颂和晁补之,对辽国内部的情形可以说是知晓得一清二楚。

而且如今辽国南部诸州郡,根本就不愿意得罪宋朝,薛忠那里,还能不断收到来自辽朝官员的内部情报。

萧禧感觉自己如同陷入了泥潭,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这样的情形,是以往谈判从来没有遇到过的。

而且萧禧经过苏油的指点,自己在獐子岛的经济利益就不少,是獐子岛皇宋银行的一等客户。

耶律洪基其实也就是讹诈,要求萧禧尽可能从这次事件里边多捞好处。

于是萧禧最后又使出老一套,说不过了就耍横使泼,几乎就是明说你不给我大辽好处我们就过不去这坎。

这就是外交上的明抢,遇到这样的滚刀肉,苏颂和晁补之只好做出重大让步。

最终双方在的极大克制下,商定和约。

辽国承认大宋对西夏的管理权,同时放弃自己对西夏的管理权。

辽国同意和大宋一起,将秉常以前的夏国诸国主,降至节度使一级。

辽国因通婚留在夏国的公主,大宋要保持其待遇,不得轻慢。

为了让辽国放弃管理权,大宋也付出了重大的代价。

黑山——曲野河一线原夏国与辽国边境,夏国曾经驻军七万。

大宋愿意将军力减少一半,以三万五千为上限,表示大宋视辽国为兄弟之邦,而不是威胁。

大宋需要在五原、九原两郡开通榷市。

大宋每年给辽国的绢钞,在二十五万贯的基础上,再增加五十万贯。

大宋解除对辽部分图书的禁令,经史子集,佛家经典,允许辽国在獐子岛上任意采购。

大宋资助辽国在中京修建司天台,传授星象、历法,保持两国在礼制上的对等敌体地位。

敦煌遗书中佛学的整理情况、编著的书籍,大宋必须定期向辽国通报,赠送。

大宋需要援助辽国,在辽国苏州设立钱庄,方便商贾进行贸易业务。

大宋承诺,不再以任何方式,与女直完颜部,进行直接贸易。

大宋需要资助辽国,在辰州、保州建设港口。

和议传回汴京城,顿时引发了轩然大波。

台谏立即发动,弹劾此次和议让步过大,苏颂晁补之丧权辱国。

真正的明白人是少数,西夏的产能到底有多大,现在谁都没底,但是赵顼知道,谈判中所谓的大宋支援三路的五百万贯,是苏明润在三路自己个儿倒腾出来的。

和田玉终于在断绝数十年之后,再次源源不断送往汴京城,居高不下的毛呢和细毛呢价格,终于在元丰五年的七月来了一次下调。

最关键的是军费,大宋每年在西军上消耗的军费,终于得到了彻底的缓解。

战后陕西四路的正军还没有减少,但是厢军开始大规模复员,因为宁夏三路政策极度优惠,大部分人选择前往三路当地主。

除了地,还有女人,那里男人少,女人多,对厢军老光棍尤其具备吸引力。

半年之内,陕西军费需求直降一半,而剩下的,陕西和宁夏地方政府可以就地解决。

军政分离的好处,就是这些军费捏在文官的手里,有苏油这台赚钱机器在,元丰仓和封桩库在皇宋银行户头上的数字,停止下降之后,又渐渐开始有了缓慢的增长。

为了迷惑辽人,赵顼颁诏,既然和议已成,为了不刺激辽国,让事情变得拖延不决,他同意对此次和谈决议用玺。

但是鉴于苏颂和晁补之在和谈中的糟糕表现,苏颂落职改任工部尚书;晁补之出外,去宁夏当任苏油的副手,当任三路都转运司判官。

临行之前,赵顼将苏颂和晁补之召入宫中,三人秘议了两个时辰,具体内容如何,朝臣不得而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