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三百五十章 再见苏轼

苏厨 第三百五十章 再见苏轼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苏油诧异莫名:“范先生深藏功名,那是真正的高人大隐。而我年纪轻轻投身仕途,一副热中模样,哪里有半分相似?”

赵笑道:“在我面前就别装了,你要是热中仕途,就不会有渭州之议了,安安心心留任京师,不就成了?”

苏油问道:“怎知我就不是为了急于建功立业以利提拔呢?”

赵乐了:“你要提拔那还不容易?《西南农书》多大的功劳?还不是说让就让;琉璃器多大的利润?还不是说弃就弃?大臣们一个个看似苦口婆心,几个能舍出自家产业名声,成全官家和太后的?”

“明润,世间有一种人,自己做不到光明磊落,就嫉妒别人光明磊落;自己心思阴暗,就见不得别人高洁出尘。今后你要防着的,可是这种人。”

说完又自失地一笑:“算了当我白说。夔州那样的地方都能被你整治出花儿来,再要打压你,怕是得放到雷州,澹耳一带去了。”

苏油手摸下巴出神:“真到澹耳就发财了……沉香,玳瑁,珊瑚,砗磲,还有珍珠。数年后回来,那就是亿万身家啊。”

赵骂道:“调笑你两句还当真了!有命去还得有命回来!”

苏油继续出神:“其实就是疟疾和痢疾而已,嗯,那就要带上蚊帐,蚊香,还得弄出清凉油,青蒿素……哎呀被你说得都想吃海鲜了!”

赵一拍马屁股:“粪土扶不上墙,气死老夫了!别跟着我,老夫奔行一段散散闷气去!”

海鲜是不可能海鲜的,这里可是河中府。

苏油只好早点在驿站歇下来,找了条一条鱼,一斤草虾,刮出鱼肉,和虾肉一起用木锤锤成肉茸,调上姜汁和清水,在加了盐和糖的开水锅里汆成丸子。

然后熬了羊骨汤,和蘑菇做成清汤锅子,再下丸子,最后切了一盘薄薄的羊肉,大家涮了蘸韭菜花酱腐乳酱吃。

赵一边吃一边骂:“你都借绯之人了,这贪吃的本性就不能改改?”

苏油都傻了,老头你好像比我抢得还厉害!

光知道动嘴的人不叫贪吃,认真研究菜式满足大宋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人倒成贪吃了,这上哪儿说理去?

懒得理你!取过碗来给石薇盛了:“薇儿,先喝汤,再吃肉,最后吃菜。”

高士林细品这地道的汤头,忍不住说了句公道话:“明润做菜就是仔细,反正我是每日将菜谱记下来,一份给家里,一份给宫里。这汤里胡椒的分量多少,一会儿明润你得给我说仔细了……”

刚说到这里,就听见门外一个洪亮的声音说道:“娘子,这味道可熟悉?里边多半是我们的一个大熟人!”

苏油丢下筷子便往外跑,惊喜地喊道:“子瞻!子瞻你们怎么地到此?”

就见驿站门口停了一辆马车,苏轼先将一个小孩抱下车来,然后扶着王弗下车。

苏轼扭头:“哈哈哈,果真是明润,这是什么汤锅?简直馋死人了!”

王弗见到苏油也是非常高兴,福了一幅:“小幺叔,旅途得见,真是让人欣喜。”

说完又对身边小孩子说道:“迈儿,这是幺爷爷,你小时候,幺爷爷还抱过你的哟。”

小孩子就是苏迈,今年已经五岁了,躲在母亲身后,好奇地打量着苏油:“你就是打败了蛮人的幺爷爷?”

苏油蹲下身来:“迈儿都长这么大了啊?你爹没有逼着你学功课吧?”

苏迈得意得很:“没有,爹爹可好了!他说读书靠灵性,灵性出来了,读书事半功倍,灵性不出来,读也是白读,所以爹爹不逼我读书!”

苏油不由得在心底里狂翻白眼,那是你爹的读法,浪费自己的一小半的天才还能成大文豪,几千年才出一个的怪胎怎么能比?

真的是浪费天才,苏轼这娃写文章还要打打草稿什么的,可写诗词最不耐烦修改,讲究兴至意到信手拈来。

因此他的后期绝句奔逸绝尘,北宋能与之相比的,只有王安石等寥寥几人。而需要反复推敲的律诗和长诗就要弱上一头。

苏油劝过几次,这娃就是不改,浪费了不少本该成为佳作的诗词。

然而即使这样,代表作之一的雪泥鸿爪也出来了。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诗的品质不用说了,关键它还是一首陪和诗。

苏轼在凤翔检视旧信时,翻出来子由的一首旧作,然后想起兄弟当年同游渑池,如今各自一方,借子由旧诗的韵脚填写的一首新作。

诗成之后,很快传到苏油手上,苏油几次提起笔来,也想要挑战一下,最后只能废然搁笔,唏嘘长叹。

戴着镣铐还能跳出如此精致的舞蹈,和苏子瞻比诗才,特么纯粹就是找虐。

除了自卑感浓度直接达到饱和,心理阴影面积大到不可求之外,再没有其它感受了。

将苏迈抱起来:“走,小幺爷带你去吃好吃的!”

哼!小幺爷做吃的,甩出你爹几条大街去!

石薇见到苏轼一家也是欣喜莫名,直接将苏迈拉到自己身边坐下,给他拿勺子舀丸子。

王弗对这种吃饭的坐法还难以接受,找个理由躲客栈房间里去了。

苏轼屁颠屁颠盛了一碗送去房内,这才出来坐下:“明润果然是我家千里驹,两年时间夔州大治,这才是真正的‘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苏油喊道:“喂!我可是你长辈!这回我们算是近了,没事儿来渭州玩。”

苏轼连连摆手:“别别别,那地方有什么好的,先说好啊,要见面你自己来凤翔,渭州我可不去。”

苏油笑道:“算了,不来也好,对了,你怎么来河中府了?”

苏轼说道:“这不是我建议的修改衙前役的季节嘛,今年渭河不上冻,正是水缓时节,州里派我来监收交接木材。迈儿闹着要看黄河,我就干脆一家人出来了。”

苏油问道:“迈儿,看到黄河了吗?”

苏迈点头:“李太白骗人的,庄子也骗人,什么黄河之水天上来,什么夹江两岸不辩牛马,都是骗人的。”

赵笑道:“怎么是骗人呢?你得等到夏日里涨水的时候再来一趟,就知道黄河的壮观了。”

一说起这个,几个官又有得聊了。

黄河决堤,朝廷关于是改河回旧道,还是保持现状,还在争议不休。

关键在于,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科学问题,现在这个问题,掺杂了派系斗争,新旧宰相之争,新旧台谏之争,台谏中书之争,朝局整体平衡……

科学问题,渐渐变成了政治问题。

苏油觉得非常好笑,黄河能不能回复故道,将作监派一个小组拿经纬仪测量一下就能搞定,居然也能才朝堂上撕成这样。

想到这里,对正在伏案大嚼的高士林喊了一声:“喂!”

高士林抬头,嘴里还包着东西:“唔?”

苏油说道:“地图上的那些圈圈你见过吧?”

高士林点头:“唔唔!”

苏油说道:“那是新制法,每个圈圈表示一道等高线,多条等高线能够在地图上标示出高地,这个好理解吧?”

“唔!”

“那将黄河两段河道测量一下高差,不就可以知道黄河故道能不能复了吗?”

“唔!”

“这不是胄案的业务吗?”

“唔?”高士林愣了一下,然后赶紧摇头:“唔唔唔……”

好不容易将东西咽下,高士林这才说道:“明润啊,胄案治的是河渠,而不是河,自古河工大臣,有几个好下场的,这晦气哥哥不粘!”

苏油没好气地道:“你可以提建议啊,又不是说提建议的就一定会……”

呃,说完这话自己都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