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三百四十六章 局面

苏厨 第三百四十六章 局面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说完又在离渭州很远的北边,镇戎军的外线,拉了一条长长的横线:“其实这条线,才是真正的地利。”

“以六岭,柔狼山,杀牛岭,兜岭,横山为界,以北是黄河水系,以南是渭河水系。谁控制了这条分水岭,谁就拥有主动权。”

“很可惜的是,如今主动权在人家西夏人手上。我们大宋的军力,只能布置在这条线。”

说完在地图刚刚画过那条线的南部,又画了一条:“这里是白石山,白石山以西,是河湟,如今在吐蕃人的控制下。”

“以白石山为起点,过古渭,甘谷,鸡川,治平诸寨,再过我们将要驻扎的渭州,过定川寨,高平寨,而至环州。”

“再往东,便超出了地图范围。”

“西夏因为拥有地利,因此每次入寇,基本都是沿着这条线上几条南北向的河谷进行突破。”

“从西向东依次说来……这里,由兰州出发,南下过狄道,寇陇西,岷州,是第一条。”

“从会州出发,沿祖厉河,寇秦州,是第二条。”

“从萧关出发,沿葫芦河,寇渭州,泾州,窥视关中,是第三条。”

“从横山出发,沿白马河,归德河,寇环州,庆州,是第四条。”

“注意这第四条路,与我们要驻守的秦凤路侧邻,已经是京兆府路所属。”

“因为这条路在两个防区的夹缝位置,极容易为西夏人所乘。”

“再继续往东,地图范围之外。西夏人还可以从洪州,盐州出发,沿洛水寇延安府。再往东,还可以沿无定河寇河中。”

“去年谅祚抄掠的,在这里,渭州左侧的这第二条。接下来,第三条,第四条,可能会是攻击重点。”

苏油说道:“地理大势就是如此,由于我们缺乏主动权,几条河谷之间,都是崇山峻岭,导致呼应困难。西夏人每次都能形成局部的兵力优势,以多打少,实施突破。”

“这一带沟壑纵横,河谷与河谷之间,其实有很多小道相通。“

“但是因为我们地理不熟,每每导致长途救援,而敌人总能以逸待劳,让大军被拖垮,被分割,被包围,被屠杀。”

“西夏以军事立国,实力不弱,这一点我们绝对要有清醒认识。“

”其盛时军力在五十万左右,如今也有三十多万。而且各族之中除了汉人,皆以游牧为主,自幼练习骑射,弓马娴熟。极端情况下,能征召出七十多万人的部伍。”

“横山一线,由西夏四个军司控制,我们做一个乐观的预估假设西夏三分之一军力对付辽国,三分之一军力巩卫兴庆府,三分之一军力应对我军,那也是十多万人的规模。”

“事实也是如此,根据枢密历年来的统计,中等烈度的入寇,每次兵力,在五到七万左右。”

“而我方分布在西夏延边的总军力,其实比这个多,不过并不堪用。”

“如延边义勇,乡弓手那种部队,实在是难以与西夏人相抗,除去这些,剩下的西军和禁军精锐,在十七万左右。”

“但是这十七万人,要控制我刚刚说的所有战略要点,分散到每一个点上,比如渭州,只有我们四军两万人不到的军队。”

“好了,目前所知的情况就是这么多,我的战略假定是:今年会发生一次中等烈度的入寇,人数七万,而我军只有囤安军三千,控鹤军三千,狼乡军六千,泸州军六千,以及北方一万五千镇戎军的支援。”

“我们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在此局面下,减少损失,守住现有防区,并尽量给与来犯之敌以打击。”

阿囤弥立刻指着地图上的六盘山:“这里,是必须守住的要点!”

接着将手指沿着葫芦河往地图上方推进,然后横着一划,点上另一座山头:“最好将这里也拿下,渭州就绝对安稳了!”

苏油手扶脑门:“姐姐你想多了,那里是天都山,西夏行宫所在,绝对重兵把守,我们啃不动的。”

苏洵写文章是一把好手,王安石评价过的纵横家思维,思考主要还是从合纵连横考虑:“明润,羌人是否可用?”

苏油说道:“堂哥,那一带的人其实是吐蕃人,不是羌人,不过大家都这么说,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具体的,还得明天去枢密,查点文书,才能知道哪些力量可以用上。”

张麒问道:“小少爷,我们前头,不是还有一个那啥镇戎军顶着?你弄军器搞经济是一把好手啊,要我说,将他们武装到位,好吃好喝养壮了顶在前头。”

苏油翻着白眼:“七万人规模的入寇,即使你不说,少爷都得如此,不然让别人各个击破?”

阿囤弥说道:“吐蕃人信佛,红衣僧人的话他们听,我们二林部与西南吐蕃部落的红衣僧人相熟,要不要找些红衣僧人做向导,先把那一带地理和部落摸透?”

苏油笑道:“这条算是正儿八经的一计。”

石薇说道:“藩人缺衣少药,玉局观有不少成品丹方,我们制一批成药,作为开路用!”

苏油顿时点赞:“好!薇儿提醒我了,不但藩人用,周围军州也得用!搞好关系的神器啊!”

石通说道:“据我所知,商洛一带矿藏丰富,师父,四通商号可以进驻商洛,把那里的矿藏用起来,不是远胜从二林部调运吗?”

苏油说道:“那里有铁煤?我知道延安府有石油,还准备将石油用起来呢。”

石通说道:“商州不但有煤铁,还有好多其余矿藏,据我所知,大宋的玻璃器皿,在我们的出来之前,很多就是用商州水晶砂熬炼而成的。”

就听门口一声长笑:“要是如此,那这地方哥哥可去得。”

苏油起身,却是高士林站在门口,与之一起的,还有一起钓过鱼的高家小哥,颖王赵顼。

赵顼身边,有一个文官模样的人,应该是颖王府的重要谋士。这人的身边,却是拎着书箱的苏颂。

众人连忙起身迎接,苏油拱手道:“苏油见过王爷。”

赵顼叹了一口气,知道几年前如朋友般相处的日子,一去不返了。

只好说道:“跟舅舅一起过来看看你,娘娘说明润辛苦,才从天下最穷处出来,这又要去天下最凶处。让我安慰一下你,这是能者多劳,不是刻意打压贬斥。”

苏油笑道:“王爷说笑了,苏油出仕以来,一路得蒙提拔,三四年时间已然借绯,佩银鱼。这是让人眼红嫉妒的殊恩,哪里是打压贬斥。娘娘她老人家还好吧?”

赵顼叹了一口气,不接这话:“给你介绍,这位原是我东宫侍讲,如今的记室参军,韩维韩持国。”

两人见礼,苏油又转身对苏颂说道:“宗兄却是如何与颖王同至?”

苏颂笑道:“这是在门口巧遇了,知道明润你要去渭州,怕你不解边情,回家整理了记录陕西历年山川地理物产人文的诸多文字,给你带了过来。”

这些资料太重要了,苏油躬身施礼:“这很重要,多谢宗兄盛情。”

赵顼说道:“明润在夔州的所为,实在让人叹为观止。今天在宴会上见到你,就想叫你到一边细说的,结果西夏人太扫兴。今次前来,明润你要给我好好讲讲。”

苏油苦笑道:“王爷你看,我们这一群人正在分析渭州地理,商量应对之策呢,怕是没有时间说夔州的事。”

“不过正好,我将刚刚的分析同大家讲讲,请王爷,参军,还有族兄看看,还有什么不到之处。”

石薇给苏油倒上茶水,苏油端着杯子,将之前的计划讲了一遍,说道:“朝中对边事有一句老话,认为是‘揭上腴之征以取不毛之地,疲易使之众而得梗化之氓。’苏油觉得这是一种误读。”

“这些不毛之地,正是我大宋关要所在,一旦被敌人突破,便是跃进千里无人可制的局面,上腴之征,转眼拱手让与他人。”

“而所谓的梗化之民,完全可以使之向化,看我们在座的,不是就有二林部的在藜将军吗?”

阿囤弥笑吟吟地对赵顼施礼:“见过王爷。”

赵顼微笑道:“这次有劳将军了,事成之后,朝廷绝不薄待。”

阿囤弥再次施礼:“谢王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