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敲打清醒

苏厨 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敲打清醒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20:21:34 来源:笔趣阁

苏油说道:“盘古之前,天就是地,地就是天。黄帝之时,离盘古之世未久,故而天地虽分,然大地上清气尚存,因此才有诸多神兽,异草。”

“如今安在?”

“臣小时候也曾采神仙之说,特意做过一个实验,将水通过蒸馏之法,提取出至清至纯的水,以之养鱼。”

“结果发现一个问题,那鱼越养越瘦,诸多生病,很快就死光了。”

“而以普通水源饲养的金鱼,反倒是活泼健壮,每年还能产卵繁殖。”

“于是臣知道了,修仙其实和养鱼一样,需要环境。”

“故而远古神仙,能生于市井,遨游四海;中古神仙,能立国化民,称王作帝;而近世神仙,却多隐逸山林,偶尔现世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环境变了,他们来俗世,怕是已经不能长久适应。”

“同样道理,我们去那边,是不是也该是一样?”

“所以放到当今世上,除非脱胎换骨,斩断尘缘,弃家国于不顾,遁入深山,寻找灵气尚存之处,经年苦修,易经伐髓,或者临邛道士可期,鸿都之客有望。”

赵顼思考了一阵:“明润所言甚是。今后每三日要入宫一次,与我讲解学问。”

苏油拱手:“臣遵旨。”

三日之后,苏油来了,带来了一些实验器材,还带来了一个卷轴。

将卷轴打开,竟然是一幅曹太后的等身坐像图。

图画高度写实,是驸马张敦礼结合传统画技和新式透视原理,写生之法,画出的超写实主义作品。

图上的曹太后栩栩如生,连眼角和手指关节上的皱纹阴影都清晰分明,堪比后世照片。

赵顼一见到绢画就热泪盈眶:“太皇祖母……孩儿好想你啊……”

苏油赶紧扶住:“陛下,这是卫国公主驸马的大作,虽然是写影逼真,但是毕竟还是一副画作。”

“臣与驸马为了慰藉陛下孝思,太皇太后大行后便开始准备了。”

“其实还有些背景细节尚待完善,但是不忍陛下念亲心切,张驸马便连赶了三天工,大体无差之后,先取来与陛下一观。”

赵顼心神激荡,似乎还有些不愿意相信这画是假的,直到颤抖的手指触碰到了画面的丝绢,眼泪终于止不住流了下来。

苏油躬身道:“还请陛下节哀,要是陛下因此画哀毁过甚,反成臣的罪过了。”

“太皇太后临终之时,尚叮嘱臣要辅佐陛下,实现你的理想。陛下,其实在长辈的眼中,最大的安慰,恐怕就是子孙成器,光耀祖业吧?”

“太皇太后曾经阻止过陛下西讨之意,但是我想,即便是最良善的人家,都不愿意与盗贼为邻。”

“太皇太后担忧国家并没有准备好,才将自己的意图埋藏在心底最深处,还要出面阻止陛下。”

“而根据军机处的推演,陛下,西讨之机……的确如太皇太后所料。”

军国大事,生生将赵顼从深深的感情中拖了回来:“如今各路边军奏报上来,大宋不是已经兵员充足,士马强壮,甚至需要裁撤军伍了吗?”

“如果不是兵力充沛,那为何还要裁撤军伍呢?”

这尼玛,这是打自太祖时期就埋下的大锅,一直背到了现在背不动了才开始有甩锅的念头,这叫兵员充足士马强壮?

苏油拱手道:“陛下,各路奏报上来的数字,为臣以为不可轻信,让他们上报的原因,也不是为了统计我大宋的实际兵力,而是……考察他们吃了多少缺额而已。”

赵顼讶异道:“怎么说?”

苏油说道:“其实很简单,各军军力数量,并不仅仅体现在各地上报的兵员数目上。”

“据臣所统计,一军之用,粮草,豆刍,皮革,油盐,军帐布匹,刀枪箭矢……林林总总不可胜记,然皆有定数。”

“这其中大多数东西都可以变卖,但是有些东西比如刀枪盔甲,那可是不能胡乱伸手的。”

“于是臣考察枢密出入,发现了一个问题,各地军方,对军械的需求量,远远小于对其它物资的需求量。”

“原因很简单,各地军力存在严重缺额,地方官长极大的压低兵备数量,领取到的粮草盐布,被他们发卖收入囊中,朝廷发放的军饷,也有很多入了他们的腰包。”

“而卖不掉也不敢卖的那些,需求自然不多,不但不多,反而连正常的消耗量都不足。”

“陛下,上四军的情况,熙宁年间就已经非常清楚,四军合计,未足三军之数,而且多数是样子部队。”

“陛下这才痛下决心,一边命介甫相公行置将,更戊,保甲等新法,一边命狄咏王中正编练新军。”

“京师尚自如此,它路可想而知。”

“大苏在徐州平寇,为何要用地方豪强?很明显,驻军完全靠不住嘛。”

“所幸的是,大宋西军的情况,河北雄州的情况要好一些,但是这里边也有问题,那就是边军为了与西夏辽国抗衡,在搞走私贸易,补充后勤调发之不足。”

“如此一来,朝廷俸禄不足,而边将自行筹措,这就是恩结于下,而怨归于上。士卒抱怨朝廷而感激边将,安禄山史思明之流,不就是这样形成大患的?”

说起宋朝,所有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以文制武,往往忽视了武人本身的问题。

宋代武臣地位上比文臣低,比如章服上就能体现出来。只有绯,绿,青三色。

但是其俸禄却比同级文臣要高出一档。

比如差不多等同文官转运使一级的节度使,正俸是四百贯。差不多等同于常平仓使的节度观察留后,三百贯。即便州一级的团练使,都有一百五十贯。

而宋代能拿到这个俸禄的文臣,那得是阁学士以上的资格,比武臣的数量少了不知道多少倍。

而且这样的节度使观察使团练使,可能压根人就不再驻地,躺在京城什么事情都不做干吃俸禄。

就连《水浒传》中,小李广花荣那种清风寨寨主,差不多就是后世乡镇民兵队长的级别,都能拿到六七贯的俸禄,是文官里县令的水平。

除此之外,武臣同样还有很多的赏赐,添支钱料俸钱职田米一样不少不说,比文臣还额外多了两种。

一是郊赏,就是金明池大杂耍阅兵仪式之后那种赏赐。

另外还有一项更加可观的重要收入——战时赏赐。

比如李宪打青唐,给军士们开出的,是三倍赏给的大筹码。

即便如此,宋代军队打仗,还常常发生不拿钱就挪不了窝,即便拿了钱,一挪窝还常常四散回家,各找各妈的奇怪现象。

如此大的开销,如此厚重的俸禄,大宋养出来的不是名将,精兵,而是乡绅,老爷,喝兵血的流氓头子;是集中营的难民,是给军官跑运输,送快递,开铺子卖货,关扑酒坊卖酒的打工仔。

所以完全将大宋的问题全推到文官的身上,这明显也是有失公平。

就比如侬智高的造反,数千蛮峒能一路从广西交趾边境打到广州郊外,横跨六州,兵力扩展到了近三万。而最后狄青对付他们,用了多少真正的军人呢?

除了充数用的那些,真正起到核心作用,是狄青从西军带过去的两千西军蕃落骑兵。

记住蕃落是编号,不是骑兵就有马,按照苏油对当时骑军人和马的比例来推断,狄殿使手底下,当时能有八百骑兵就算是不错了。

可就这样一点点真正的军人,便将横行六州的侬智高打得叫爸爸。

那么问题就来了,之前不堪一击的六州驻军,到底是真正的驻军呢,还是平时只存在于纸面上,战时临时拼凑起来的农夫团队呢?

所以还是那句话,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而赵顼还沉浸在兵强马壮的迷梦当中,群臣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还予以附和,到了苏油这里,自然要给他敲打清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