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捧杀

苏厨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捧杀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20:21:34 来源:笔趣阁

王珪问到一个关键问题:“几岁开蒙?”

蔡确说道:“五六岁。”

王珪摇头:“难,大州大城或者可行,如偏远小县,难。”

蔡确说道:“的确难,所以这是对赤望以上的要求。”

“至于偏远之区,先解决温饱才是正道。”

王珪思虑了一阵,感慨道:“内藏如今是有钱了啊,经得起如此大的开销。各地学宫其实都在,不过年久失修,或者被挪作它用,重新整饬一番,这也是皇宋百年大计。你我士大夫,断无可阻之理。”

蔡确说道:“除了慈善基金,还有两个大肥羊,四通商号和皇宋银行,愿意捐建部分学校,并承担部分经费,还解决部分毕业生员的安置问题。”

王珪很高兴:“那也不错啊。减小两府难度,我们寻几项开支再挤一挤,也懒得去和三司打官司了。”

蔡确幽幽地说道:“不过他们有个条件——算术初步,物理初步,化学初步,体锻,须得纳入学业之中。”

王珪心里咯噔一下,第一时间是想阻止,可立刻就反应过来,这是不可能的。

果然,就听蔡确说道:“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要安置生员,就得符合商号和银行的雇员要求,通过他们的入职考核。”

“商号的诸多工坊,要求通物理,化学;银行的诸多分号,需要精通数算。因此只有将这些学业纳入其中,今后出来的人才,才能被吸纳,否则不符合他们的用人标准。”

王珪叹气道:“弄就弄吧,终不能人人皆成得了士大夫。士大夫之家,想来也不会去这样的学校。也罢,也算是为国解忧了。”

蔡确说道:“陛下的第二件大事,就是设置六察,扩大御史台事权——在京官司,以吏部及审官东、西院、三班院等隶吏察;户部、三司及司农寺等隶户察;刑部、大理寺、审刑院等隶刑察;兵部、武学等隶兵察;礼、祠部、太常寺等隶礼察;少府、将作等隶工察。”

“于外路,从转运司到县、军、监,设都检察,检察,明确编制,解决部分冗员问题,专职纠核官员贪廉能否。”

“而且其任命,除御史台官直接对陛下负责外,其下不受诸路官员约束,直接对上级检察,都检察负责。”

王珪鄙视道:“这还不是换汤不换药?最后还不是一样能够官官相卫?”

蔡确说道:“相公差矣,这一招我可琢磨了几天才明白过来,堪称绝妙。”

王珪问道:“为何?”

蔡确说道:“这是抄近道和走远路的区别,地方要得地方检察的包容,打通地方可不行,起码得打通上一级,甚至上两级,就以相公你来说,愿意为某州知州干说御史台吗?”

王珪明白了,以往知州,只要搞定本州通判,事情就算完了,如今却要搞定路级都检察,甚至搞定自己,付出的代价和原先搞定自己手下通判完全是两回事儿。

犯罪成本太高,犯罪行为自然就会得到一些遏制。

看似简简单单将监督权单列,并且无形中上移了一级,就给干请行贿设置了一条更长的回路,就让犯罪成本大增。

这要不是洞悉官场弊病的人,是绝对想不出这等绝妙的制衡措施的。

王珪不由得肃然起敬:“这些都是陛下想出来的?”

蔡确觉得心好累,这位终于想到了点子上,可依旧没有说到点子上:“陛下今年伊始的几道诏书,大致都是如此,看似平淡,实则深意暗藏。”

“这和安石相公当政时期的明枪大戟,及王相公去后的乾纲独断,手段皆大相径庭。相公莫非会认为是陛下突然顿悟了?”

王珪倏然反应过来:“陛下身后,有了高人指点。”

说完低声惊呼:“苏明润?此子何能耳?!”

蔡确笑得意味深长:“或者别有其人?”

王珪站起身来,在书房中来回几步:“这个……”

蔡确拱手道:“陛下让相公提举修两朝国史,其目的已然明了。”

“宰辅制度要恢复唐代三省规模,只能是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侍中之职,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中书令之职。”

“参知政事,改称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和尚书左、右丞。”

“其后中书取旨、门下覆奏、尚书施行,这就完成了第一步。”

“所谓纲举目张,事要不烦,第一步迈出,其后势断不可回,相公对上对下,尽有交代,陛下倚重,自不待言。”

“想来苏奉常那边,其意亦是如此,相公,得抓紧啊。”

王珪也是典章精熟,知道蔡确说的是正理。

虽然此举其实有干涉苏颂事权之嫌,但是自己是首相,陛下要改制,第一个要改的是自己。

身为三旨相公,当然更要当先锋,不能留下不听话不配合的印象。

所以此功抢也得抢不抢也得抢,何况自己本是陛下任命的提举详定官制所主官,也不是毫无理由:“厘定官制好说,人员安置却难。”

蔡确说道:“其实也不难,变数就那几个,高官便是苏油,章惇而已。”

“章惇也好办,他毕竟是新进的参知政事,一个尚书右丞足以容之,但是苏油……陛下降旨中,可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啊。”

那就只有两个坑,尚书左、右仆射。

要是王珪自己做了左仆射,侍中;那苏油就得是右仆射,中书令?

刀子抵到后背上的滋味可实在是不好受。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如果今年陛下几道诏书背后,都有苏油影子的话,这伤害就已经很明显了。

见到王珪一脸的难色,蔡确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如今死马,只能做活马医得。”

王珪说道:“持正你定有计较。”

蔡确笑道:“其实厘定官制,还有一重要步骤——寄禄。”

这就是定工资等级,以往的工资等级是用《唐六典》上那一套官制来定的,现在要将这些职位变成正式职务,那么工资等级就得用另一套方法来排序。

王珪想了一下:“那就只有以阶易官了。”

蔡确点头:“正是。”

“详定官制所应当抓紧制定《寄禄格》,杂取唐及宋初旧制,以原散官开府仪同三司以下,替代原寄禄用的中书令、侍中等,实行以阶易官,用来确定官员俸禄及品级标准,成为新寄禄官。”

“而原寄禄之朝廷各部正官,自左、右仆射以下,依其官称,主管本部事务,与实任相符,即成职事官。”

方法倒是简单易行,但是,这与苏油又有何干系?

见王珪还在纳闷,蔡确笑道:“相公别忘了,苏油的散阶,可比相公你还高,甚至,与安石相公同列。”

妙极!

王珪终于懂了,要是按照这个法子来,苏油就成了官员里边的特例!

这娃现在的散官是特进,换成官阶,高得一逼,高得过头了!

过犹不及!

苏大童鞋,已经达到了退休大臣的高度,这就叫鲲之大,一锅装不下!

蔡确笑道:“安石相公如今是舒国公,如果寄禄格得行,封国还得再升一阶。”

“同理,苏油也得从郡公,进为国公。”

王珪真是太开心了,要是这样,苏油就只能如文彦博,王安石那样外放,哪怕是成为大宋十分之一土地上的最高长官,只要不威胁到自己的位置就好!

就算赵顼那里过不了关,考虑到平衡官员们的情绪,也不可能再放到宰执之位上。

名与利,爵与位,总不能都占尽了。

要这么干,就是对群臣不公;不这么干,那王安石,文彦博这些故旧重臣,等于是被苏油拖累,不得升国。

所谓的特例,换成另外的说法,就是众矢之的,就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真是越想越美,按照这个法子,苏油可以说进也死,退也死。

堂堂正正还无计可破,蔡持正这招捧杀,端的是厉害无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