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九百八十九章 扁罐

苏厨 第九百八十九章 扁罐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20:21:34 来源:笔趣阁

八公还创造性地设计出了“七星塘”,就是将苏家庄子前边几口相邻的池塘,设计地下鱼道进行连通。

只要一口池塘不结冰,其余几口塘结冰也无所谓,冰面下的水道是相通的,鱼儿们自己都知道来温度较高,供氧较足的鱼塘越冬,大大降低了暖水的消耗量。

然后老百姓又将这种现象归结成了石仙卿布下的天师道风水阵,导致勋贵们纷纷效仿,在自己的冬庄前头,没有池塘的都要硬挖出七口鱼塘来。

一般庄内还有一口真正的暖水小池,用来养金鱼锦鲤供主人观赏,这下北斗七星加北极星的阵法算是齐全了。

科学辛辛苦苦探索出来的养殖方法,被迷信端了锅不说,还完美地推广了开去,苏油知道后,都不知道自己是该哭还是该笑。

所以冬日里尉氏还有一景,一口池塘雾气氤氲美轮美奂;一口池塘结着薄冰,进水口处的上方是一个薄冰包围的圆形水面,那里也冻不住。

而其余的鱼塘,则整个被冰封住,异常平静。

一口鱼塘产生的雾气显不出美丽,可是数十上百口这样的鱼塘围着一个古意盎然的大村落,那景观就非常的赏心悦目了。

淡水鱼的寄生虫,玉局观已经在很多医学著作里面提及,大相国寺也着重推广,很多可怕的故事,让勋贵们对淡水鱼脍的兴趣大减。

不过他们也不是没有吃的,两浙路的生猛海鲜,价格应声而起。

皇家虽然拒绝了这等奢侈的供奉,但并不意味着勋贵们就不趋之若鹜。

因此自打苏油发明的海水循环过滤水产船问世以来,那艘船上的蒸汽机就没有停过。

除了回程的时候。

吃海参,在今年的汴京已经落伍了,现在方知味酒楼上的顶级奢侈宴席,叫南海宴。

宴席除了美味珍馐,还带着表演性质。

当厨子端上来一个摇须弹尾的六斤大龙虾,当着所有宾客的面,将之处理成晶莹剔透的龙虾脍的时候,宾客们情不自禁的惊讶低呼声,会让主人的虚荣心理得到最大的满足。

而淡水鱼,则成了丰富普通小老百姓餐桌的必需品。

很尴尬,因为淡水鱼的处理要是不得法,一来腥膻,二来寡味。

现在最受欢迎的淡水鱼是鲶鱼、江团一类无甲鱼,没有别的原因,这几种鱼体内的脂肪含量比较高,省油。

还有就是鲈鱼,鳜鱼一类,这些鱼受欢迎的原因则是因为腥味较轻。

好在大宋顶尖吃货小苏少保,贴心地给大家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

只要你去便民万姓集,或者大相国寺酱菜摊位买上几两酸菜,榨菜,泡盐姜,再打一两菜油,主妇们就能够料理出一道滋味浓郁,广受家人好评的酸菜鱼。

或者更奢侈一点,鱼块裹上面粉用油炸过,剩下的油倒回油罐里慢慢吃,锅里留点底油,加上酱油或者豆瓣酱,一道美味的红烧鱼或者豆瓣鱼,也难不住巧手的主妇们。

菜油和炒锅,主妇们最可靠的朋友,功不可没。

有了它们,再加上绿豆粉或者芡粉,即便是便宜的纯瘦肉,也可以加工成老人孩子都嚼得动的美味菜肴。

明明是苏油在陕西利用军中剩馒头发明的甜面酱,被大相国寺酱园子无耻地命名为“京酱”;

而明明是酱肉丝,却愣被汴京成的主妇们叫成了京酱肉丝,因为里边有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麦芽糖,备受孩子们的喜爱。

于是主妇们信誓旦旦的宣称,大相国寺用汴京城周围麦子生产的甜面酱,就是比外路的要好。这莫名其妙的地域优越感也是没谁了。

尉氏县郊这些景象,尤其是那一个个在这个时代本来不应该产生的塑料大棚,在快速奔行的苏油的眼里,是美丽的风景。

而在冬日里依旧精细地打理着菜园的农人;忙着摘洗菜蔬等待四通大箱车上门的农妇;刚从鸡窝里摸出发热的鸡蛋,高喊娃子跑慢点的老人;背着书包跑得飞快,一边叫着要迟到要迟到,一边忙着和前方小朋友打招呼的孩童们……

在苏油的眼中,这些鲜活踏实的生活场面,鲜活的人,才是大宋最美丽的风景。

双马神骏,一路狂奔到夜饭之前,两人终于抵达了尉氏苏家的冬庄。

庄子前头安着木头假肢的汉子一见到两匹骏马,就对自家娃子招呼:“赶紧回庄上,告诉里边人老爷回来了!”

娃子答应了一声转身就跑,一边跑还一边喊:“扁罐哥扁罐哥,你爹爹回来了——”

汉子愣了一下,吼道:“老子是让你先告知八公跟姑奶奶——”

不过娃子已经跑远了,两匹马转眼就奔到了面前,汉子只好赶紧上前一把拉住缰绳,唱了个肥喏:“老天爷,盼星星盼月亮,总算老爷回来了!”

苏油一扁腿下得马来:“张二!你狗日的啥时候改口了?以往不是叫我少爷的?”

那汉子嘿嘿赧笑道:“这不是有了两位小少爷吗?可不得叫你老爷才成。”

苏油笑道:“倒是在理,这马好好料理,百里狂奔,怕会出事儿。”

“哎哟那老爷我就不陪你回庄了。”汉子翻身上了马,一点看不出身带残疾:“得去缓缓步子好生调理才行,老爷放心,赶紧去庄子看看老小,马交给我就行了。”

平正盛也从马上翻下来,汉子将他的坐骑缰绳挂在自己骑乘的那匹鞍桥后边:“老爷你去忙,张二明日再来拜见。”

看着张二的背影,平正盛点头:“这是个好手。”

苏油翻着白眼:“日本很多好马吗?说得就跟自己懂骑阵似的,走了赶紧。”

冬日里奔行一天,冷风将骨头都吹僵了,苏油一边活动一边朝庄子走去。

还没经过两个水塘,庄子门便打开了,里边奔出来一个小小的身影:“爹爹——”

苏油的眼睛一下子就红了:“诶——扁罐你跑慢一点……”

说是这么说,自己脚下也奔跑了起来。

小身影奔近,没有要减速的架势,苏油赶紧蹲下身子:“慢点慢点……哎哟!”

扁罐一下撞进苏油的怀里,将苏油撞到在地上,父子俩滚做一团。

扁罐支起身子:“爹爹!”

“嗯!认得爹爹?”苏油这一刻心里被温馨填满了。

“认得,你跟娘,都和画上一样的!”

苏油在外任的时候,每年都要给家中寄一副“写影”,和如今大宋官宦人家那种写影风格不一样,用了写生手法,力求真实,苏油将之称为“超写实绘画风格”。

交州手艺人多,多是精通绘画的高手,写生也算是理学的一门,在采集标本受限的情况下,描绘力求真实的植物,动物,自然场景也用得上。

因此扁罐收到的父母画像,就跟后世的大幅照片一般,扁罐根本就不用辨认就能知道眼前这位就是爹爹。

苏油坐了起来:“八岁多了啊……”说完用手比了一下:“我离开的时候,你才这么高,啊不,差不多这么高……”

扁罐抱着自己父亲的腰:“你给我带了那么多的礼物,我都好喜欢,还有画册,爹爹最好了,谢谢爹爹。”

“哟?”苏油问道:“谁教你这么说的?”

扁罐立刻坦白:“蜀国阿姨,他说爹爹和娘是最疼我的,不过为了大宋要去外地做官,要我长大后也跟爹爹一样。”

“哈哈哈……”苏油笑道:“蜀国阿姨把扁罐照顾得这么好,爹爹明天得去谢谢她。”

扁罐说道:“蜀国阿姨照顾皇祖奶奶生病了,娘这几天都在给她治病,我和彦弼都是奶娘带着去读书。”

彦弼就是王彦弼,蜀国公主和王诜的儿子,要不是石薇,这孩子三岁就会莫名其妙的死去,如今却也成了扁罐的玩伴和同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