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三百零六章 转运判官

苏厨 第三百零六章 转运判官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苏油喊道:“没事,就送温暖上山了,周围熟蛮也是我治下,不能只关心汉人不关心他们嘛!”

孙修表示无法反驳,让吴才赶紧打开城门,放苏油进来。

等到苏油进来了,孙修赶紧将他拉住:“哎哟我的探花郎呢,你这到底是要闹哪样?”

苏油说道:“什么哪样?”

孙修道:“这些孩子,他们是来干嘛的?”

苏油说道:“周边熟蛮部落里的,嗯,多数都是头人啊巫师啊他们的孩子。”

孙修都傻了:“人……人质?他们就心甘情愿的被你骗?”

苏油立刻打断:“不准瞎说!他们仰慕我的文才,将孩子们送来读书的,看看人家夷人都这么积极,城里六岁以上十四岁以下的孩子,也要照此办理。贴出告示,遍告城乡,探花郎要开私学,愿意读书的都来!”

《宋史》:“六月丙申,邕州言交与甲峒蛮合兵寇边,都巡检宋士尧拒战,死之,诏发诸州兵讨捕。”

“诏待制、台谏官、正刺史以上各举诸司使至三班使臣堪将领及行阵战斗者三人。”

“乙酉,罢诸路同提点刑狱使臣。”

“丙戌,置江、湖、闽、广、四川十一路转运判官。”

这个官升得莫名其妙,又合情合理。

南方边区不稳,朝廷需要派能力之人巩固边防。

然后枢密院一调查档案,我的个去之前任命的那些副使级官员,大多数还在京城里吟诗作赋混日子,有的都快要满任了!

不像话,全部罢掉!让在京官员们重新举荐合适的人才,要熟悉当地的,合用的,敢去送命的!

别的地方大佬们如何举荐的不知道,夔州路举荐人才的奏折十二份,每一份第一个名字苏油!

于是苏油又白升了一个官,差遣里边,多了一个夔州路转运判官的职务。

苏油接到公文,往凳子上一摔:“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还真看得起我。”

不过这对于苏油来说,属于瞌睡偏遇到枕头,将手里的反曲弓一扔,对郭隆说道:“老都头,咱们可以换装备了!”

转运判官,是可以过问军务的!

郭隆也将弓箭收起来:“孩儿们,将鹤胫弩抬出来!直娘贼的多年不用弓,都快不会玩了!”

……

夔州城开始了大建设,如果从空中向下看,以前大码头上方的夔州城,像一个扁扁的“口”字的话,如今的夔州城,变得像一个“吕”字。

下边那个口,底线是江水,外边一圈城墙,将整个永安宫大码头都圈了进去。

这是一个奇特的设计,涨水的时候,会有部分城墙被淹没在水下。

因此这个口字有点歪,两个竖笔划都是斜的,指向下游,这样可以减缓水流的冲击。

建造速度非常迅速,就用江滩上的大卵石,和泥土一起修筑成墙,然后外围用竹筋和水泥封固,建完一层,往上累加一层。

为了加快进度,苏油再次扮演起了大巫,让山上的夷人们下来帮忙。

大巫师是自家人,好些夷人下山的时候都背着稻米赶着羊,走的是帮寨子里的人家起房的路数,自带饭盒那种。

结果到了夔州城,大巫还要给工钱,一人一天一斤盐!外加两顿饭!

说白了就是黑心承包商,一斤盐在眉山才卖七十文铁钱,眉山劳力如今的工钱,是这个价钱的四倍。

但是夷人们很开心,这盐看着就很神圣,雪白雪白的,滋味很纯,一点苦味都没有,听说还是大巫小时候发明的。

有了盐打底,力气就好像用不完,原材料就在身边,大城只用了两个月便修建完成。

夷人们回山了,和他们一起回去的,还有汉人工程队的指挥人员。

这些都是修梯田的行家,修建过城墙的夷人,如今也算是熟练工人,接下来各家山头要寻找溪水,建造山塘蓄水,然后引流,修渠,将刀耕火种的畲田,改造成梯田。

同样的,山下的汉人,他们的优势其实更大,山地更加肥沃,地势更加平缓。

耕牛成了重要生产物资,码头落成之后,眉山二型可以停靠,船上到夔州的货物,首先便是这个。

城墙修好,苏油便开始整军,以阿囤炽火,郭隆,乞第龙山为首,以客军为骨干,组建地方部队。

眉山厢军的待遇标准,在夔州同样适用,前提是,技能合格。

行军,驻扎,侦查,接敌,战斗,饮食,卫生……控鹤军和囤安军身上有着苏油深深的影响,说白了,还是精细纯老三样。

条令精细而严格,说喝开水就不许喝凉水,说勤洗澡就得勤洗澡,对军令坚决执行,有疑问,也得先执行,后提问。

严禁吃空饷,严禁打骂士兵,官兵一锅同食,严禁特殊化。

有时候,苏油觉得,宋朝从官家到下层,赌性都太重了。

比如西夏问题,一次次以赌徒的心态对待,只想着赢不考虑输,然后将一把把好牌打得稀烂。

苏油虽然发明了不少赌具,但是从来不喜欢赌博。

一个夷官翻译态度不友好,足以促使他修一座大城来保证自己的安全,也绝不将命运寄托在别人的手上。

信息,当然是最重要的。

除了在集市上收集情报,苏油还从周边熟蛮里,抽出了不少机灵人组成商队。

商队里也有一两个汉人,带着盐茶,铜器,彩色玻璃首饰,去生蛮部落里进行贸易,换取牛羊,粮食,蛮布,情报。

种种消息传来,木叶蛮,在蠢蠢欲动。

这是渝夔之间最强大的一支部落,部落中的男丁,从小就以劫掠为豪,以杀戮为荣。

部落文化如此,因此他们的战力不是一般的强悍。

而且他们也因为这种文化得到了足够多的好处,能够发展成这样一个大部落,这种文化占了决定性的因素。

下山抢娃子,是他们的风俗,既有夷娃子,也有汉娃子。

娃子,就是他们对奴隶的称呼。

建设中的夔州,物资粮食盐巴茶叶,堆积如山,千人的汉夷混杂部队,不足以震慑他们对夔州的野心。

他们的核心部族,姓田,首领叫田承宝,大宋这边赐予的羁縻官职叫“管内山河九溪十洞抚谕都监”。

苏油两次宣召田承宝前来夔州会谈,一次以夔州知州兼夔州路转运判官的身份,一次以大巫的身份,然而两次都没有下文。

苏油对乞第龙山打趣道:“看看人家,把你一个权领控鹤厢军骨朵指挥比下去了啊!”

乞第龙山大手一挥,手下的夷人将软尾标枪齐齐扔了出去,将三十步外的靶子突突突扎成大刺猬:“叫他来!什么破洞子鸟都监,一叶锤的事儿!”

苏油踢了他一脚:“骄狂!上了战场就离死不远了!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跟你说了多少次了?狮子搏兔亦用全力!何况我们才是兔子……”

乞第龙山明显没有听进去,看着夔州城侧面山上一个个新修起来的堡垒和高高的二林特色碉楼:“炽火说上头的风景可好了,能够看到整个大城和峡谷,大巫什么时候带我上去看看呗……”

苏油翻着白眼:“就你这体格爬烟囱?别把烟道给我堵了。城墙上那些大家伙,你倒是可以玩玩!”

城墙上多了很多木架子,和二林部战舰船舷边上的差不多。

不过麻绳换成了钢铁弹簧。

弹簧套在立于木质基座的两根柱子上,给比成人胳膊还要粗一圈的弩臂提供扭力。

弩臂的臂稍是铁尖,铁尖的侧面还有铁环,用来挂弦。

苏油上来的时候,刘嗣正在指挥人员调试弩炮。

两个士兵手持长长的粗木杆,粗木杆的一头,是一圈包铁,中空有个凹洞。

士兵将凹洞和弩臂铁尖套接,弩臂就得到了大大的加长。

然后两个士兵推动木杆,一个士兵将牵引钩挂在弦上,疯狂摇动弩炮后方的摇柄,将弦挂到机牙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