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六百一十六章 都难

苏厨 第六百一十六章 都难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20:21:34 来源:笔趣阁

弟弟王安国,西京教授任满回京,担任崇文院校书。

赵顼赐对,问道:“汉文帝何如主?”

王安国回答:“三代以后未有也。”

赵顼说道:“然而其才,并不能立法更制。”

王安国回答:“文帝入京,定变俄顷,恐怕并不是无才。即位后用贾谊之言,待群臣有节,专务以德化民,海内兴于礼乐,所以文帝比一般帝王,才能怕还要高出一等。”

赵顼又道:“王猛佐苻坚,以蕞尔小国政令必行,故而能大;今天下之大,不能使人,是什么原因呢?”

王安国回答:“王猛教苻坚以峻刑,致秦祚不传二世,哪里值得效仿?陛下如此询问,必定是有小人误导陛下。”

“诚以尧、舜、三代为法,天下岂有不从者乎?”

赵顼再问:“卿兄秉政,外论谓何?”

曰:“恨知人不明,聚敛太急。”

赵顼不开心了。

家中支持自己变法主张的,除了自己儿子,更无一人。弟弟们还时时力谏,认为天下汹汹不乐新法,皆归咎于自家,恐为祸患。

今年收入多了,支出却也多了,章惇准备开梅山,王珪建议伐交趾,王韶准备进取河湟,苏明润准备攻略横山。

哦,苏明润和王韶不算,苏明润答应不找朝廷要钱,陕西和青唐方面,自筹军费。

看着桌上明亮的煤油汽灯,据苏明润说,酒精汽灯危险性太高,到今天延州井出油,才可以正式投放家用市场,宫里的万寿琉璃灯,也都换成了煤油汽灯的灯芯。

为了一个所谓的安全,他能在汽灯这么大的利润前不为所动,生生按下了十五年。

很多人只看到苏油能打胜战,谁知道他暗中准备了多久?

自己也不知道,只知道任何人去陕西,都不可能像他那样顺利。

如今苏油只靠陕西财力,就能够支持整个对夏战局,而自己呢……

要是苏明润在陕西行聚敛,收益又该是多少?自己这千万贯里,又有多少是来自发运司,广惠仓?来自荆湖开发?

这其中,多少是蜀中,陕西的贡献?

里外一除,新党的政绩,还有多少?

可是到了这一步,还能退吗?

国子监直讲颜复尝策问王莽、后周变法事,苏颂的儿子苏嘉极论其非,颜复擢为优等;

直讲苏液将试卷秘密抄写下来,交给曾布:“此辈倡和,非毁时政。”

曾布大怒,指责侍御史兼判国子监张璪:“君以谏官判监,学官与生徒非毁时政,而竟不弹劾!”

遂以告王安石。

舆论是必须掌握的,王安石当机立断,以诸位直讲学问低下为由,尽数罢免,只留下了告密者苏液。

随后,以李定、常秩判监。以陆佃、黎宗孟、叶涛、曾肇、沈季长为直讲。

王安石妹婿;王安石的侄婿;王安石的门人;护法沙门的弟弟。

被罢免的判监和直讲中,多是经义精通之人,比如直讲焦千之,那是敢说欧九不读书的大学问家刘敞的朋友,吕公著特意聘请作为吕氏子弟教师的人。

直讲王汝翼,曾是王安石亲自征辟,一度与吕惠卿平起平坐的人,后来直言新法不便,才被疏远。

判监张璪,在杨绘反对王安石的时候,王安石信其文才,让他写文章批驳杨绘,被拒绝了。

罢免之前,即便是常秩亲自主持直讲考试,揭封之后,焦千之,王汝翼照样还是名列优等。

但是知识越多越那啥,照贬不误。

再看如今把控国子监的一帮子人,赵顼正被各种思想风潮闹得心烦,让王安石“一道德”,说道:“爱卿要是有什么著作,大可以发表出来嘛。”

王安石回答:“这件事情正在做,《诗》义,已经让常秩,邓绾写出来了。”

就连赵顼都有些担心:“这俩人的学问,能靠谱不哟?”

王安石也实话实说:“陛下放心,有为臣全程把控。”

就连他自己都信不过。

所以这次罢免和提拔,在知识分子眼里,就是个纯笑话。国子监是凭学问说话的地方,而学问正是王安石一派的软肋。

除了他自己,其余都是渣。

王安石眉头皱得很深,汴京城里,看似平静,其实暗潮汹涌。宗室,士人,外朝,百姓,反对新法之声不绝。

最令他纠结的,是吕惠卿在福建给自己来信,提醒自己要注意苏油。

蜀中和关洛,在学术合流之后,如今在政治上也有靠拢的趋势。

苏油在陕西的举措,得到了保守派们的支持,富弼回到西京之后,这种趋势会愈加明显。

接下来,还有吕公著。

还有文彦博。

别看老头见到苏油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但是相公不要忘了,两人老师是同一人——龙昌期!

吕惠卿的建议,是立即将苏油调离陕西。去河北,或者去荆湖。

如果实在抵挡不住朝野呼声,要调他回京的话,军器监不行,司农寺不行,谏院不行,三司不行,学士院不行,那最好的选择,就是太常寺和司天监。

两处冷板凳。

想到这里,王安石不由得苦笑,吕吉甫这是被新党利益蒙蔽了双眼,过于想当然了。

从大宋的利益考虑,他也想放苏油到河北和荆湖去,也相信苏油能够干得风生水起。

但是苏油入仕十一来年,从来就在最艰苦的地方打转,即使入京后,都远离风暴,呆在郑州的时候居多。

十一年辛劳,积功二品,刚有了孩子就要去河北荆湖……

陛下会答应吗?两宫会答应吗?相公们,同参知政事们答应吗?

苏油从来都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从来都任劳任怨毫不推辞。

但是能说他没有影响力吗?

亚相王珪,是苏油举试时的考官,当时就欣赏得不得了,故意给苏油降等,那是因为他年纪实在太小。

如今王珪被曾布邓绾靠边站后,就不止一次私下说怪话——早知道幸进会成为官场新风尚,当年就该勇敢地首开先河,冒天下之大不韪,取苏油为第一,不让介甫公专美于前!

末相冯京,这位是富弼的女婿,当年苏油离开渭州,就是大帅哥接盘,一路萧规曹随政绩斐然,因而才得以擢升进入的中书。

这些人被幸进之臣剥夺了权力,对王安石的不忿可想而知,如今苏油表现亮眼,即使是出于让新党不舒服的角度,他们也会力推苏油。

不说别的,在苏油面前,要是不论年龄只看履历,别说什么曾布邓绾,就算吕惠卿,甚至王安石自己,都是官场后进!

一起进京的时候,苏油是转运使!王安石才群牧使丁忧回朝!

最难的是无解。

其它地方,王安石还能责以展布新法不利,予以打压。

到了苏油这里,这娃不上章用陕西新政成果诋毁新法,已经是最大的宽容了。

难啊……

陆佃走了进来,低声说道:“老师,人齐了。”

王安石这才收回思绪:“哦,叫进来吧。”

没办法,这帮人学问不足,王安石也只好辛苦点,给他们开夜校。

“佃等夜在安石斋受口义,旦至学讲之,无一语出己。”

……

荆湖南路,洞庭湖南岸,两条江由南向北,注入其中。

东边的一条,叫汨罗,西边的一条,叫湘江。

沿着湘江逆流而南,经过古称长沙的潭州,湘潭,进入一条东西走向的支流,叫涟水。

涟水中游地区,有一处所在,叫湘乡。

湘乡在继续往西,就是梅山蛮的控制地区了。

刘嗣看到了河滩上先遣队的旗帜,松了一口气:“一路行来,未损一人,我总算可以和少爷交代了。”

吴逵非常感动:“多凭郎君接济,广锐军上下,无不感激。”

刘嗣看了看青绿的山水:“此地也不是那么可怕嘛,气候不错,听说稻米可以种两季,占城稻一亩可产三百多斤,两季就是五六百。一年之后,就可翻身了。”

吴逵说道:“见不到一点泥土的颜色,恐怕虫蚁瘴气不轻。”

刘嗣说道:“无妨,一路行来,你们已经学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严格执行。天师道的道长们会照顾你们的。”

说完对船队高声喊道:“卸货,送广锐军父老们上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