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二百八十一章 强作解人

苏厨 第二百八十一章 强作解人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众人都表示钦服。

杨乐道拱手道:“介甫,那这第三便依你,可这状元卷……”

太常少卿,密封官朱从道笑道:“我说两位,何必争执,我可早在十天前,就听闻坊间有传言了,说今科状元,乃是一个叫王俊民的士子。”

王安石和杨乐道齐齐翻起白眼:“试卷都未拆封,我们都不知道是谁,市井小民倒先知道了?荒唐!”

朱从道笑道:“管他荒唐不荒唐,干脆交给官家定夺吧。天命文章,不可全信,有时也不可不信。”

王安石见争执难下,只好答应道:“那行,一起去文德殿吧。”

众人来到文德殿,赵祯已经候在轩中了。对王安石问道:“结果出来了?”

王安石躬身施礼:“启禀陛下,尚有些未断之处,需陛下亲自定夺。”

赵祯说道:“何意?”

王安石说道:“臣以为初复定审皆有不妥,因此重定了状元卷子和第三名卷子。”

“哦?”赵祯说道:“取来我看看。”

朱从道将试卷奉上。

赵祯一一看了,问道:“这汪字卷,之前因何降等,之后因何擢入高等?”

王安石将事情讲了一遍,赵祯点头,说道:“我再给众卿看一份草稿。”

说完让侍从将草稿送来。

王安石接过来一看:“汪字卷士子的《水几于道论》初稿?这书法不俗!”

赵祯点头:“各位也都看看。”

杨乐道接过,顿时眉飞色舞:“……有质难高,因无形以为用;虚怀若下,似任曲而常恒……好!如此好句,因何不录?”

赵祯笑道:“你先看看草稿有多长。”

杨乐道翻了翻稿子,不觉有些眼晕:“万……万字书?”

赵祯笑道:“所以喽,能删成四千字,也属不易。”

杨乐道对王安石深施一礼:“若非介甫,几错失高才,下官对介甫眼力,更无异议!”

赵祯将草稿收起来:“既如此,那就以王爱卿所定名次为准,揭封吧。”

知制诰过来,准备开始记录。

“嘉祐六年举进士第一人——”朱从道念完将弥封揭开,不由得大惊失色:“王俊民!”

赵祯疑惑道:“怎么了?”

朱从道躬身道:“陛下,坊间有传言,今科状元,将是一个叫王俊民的人……这个,这个……”

王安石也是变色:“当真如此之巧?”

赵祯皱了皱眉头:“文章的确不错,算是实至名归。兆应神奇,却不是没有过,继续。”

朱从道收拾起心情,揭开第二份弥封:“嘉祐六年举进士第二人——陈睦,字子雍。兴化军莆田县人。”

科考,果然是福建人的传统强项。

朱从道揭开第三份弥封:“嘉祐六年举进士第三人——苏油,字明润。眉州眉山县人。”

赵祯笑了:“很多人都说童子试是拔苗助长,这可是实打实的正牌进士第三人,今年却也才十四岁。可见我大宋文教之盛,这次总该没有异议了吧?”

“臣有异议!”

所有人都傻了,安石同学你这么任性的吗?我们说不要不要的时候,是你非要非要。

这位可是你要死要活提上来的,好不容易我们全都说可以可以了,你又跳出来不要不要了?

这样大家很难相处的!

赵祯也非常的无语:“王爱卿你说。”

王安石供手道:“陛下,听闻此子之前举试,王禹玉本是置之第一的,可解封后黜落到第十一。如今,臣也想如此办理。”

赵祯不动声色:“为何?”

王安石说道:“朝廷科举,是为了选拔治政人才。国朝进士试前三人,可不经诠判,直授官职。陛下,十四岁的孩童,你让他做大理评事?将作监丞?还是做中郡签判?上县知县?”

“苏明润或许文章天成,前世宿慧。然义理可通,政事难明。”

“要是给他正职,必定难以应付胥吏奸滑,同僚侧目。”

“陛下如果爱惜人才,不妨黜之于乙科,从县教谕之职做起,方不惊世骇俗。”

“还有最关键的一条,此例一开,奈后来者何?”

“相信这才是王禹玉落他于十一名的深意所在,恳请陛下三思。”

王安石所谓的直授官职,是指进士科除前三人外,其余的人都分配到幕职或者州县,这样的人被称为“选人”。

选人要经过兜兜转转,所谓三任六考,有奏荐和功赏,方能升级到京官序列,得到迁入中高级官员的机会,这一步叫“改官”。

光这一步,对快的人来说,也是七八年,对慢的人来说,那就是一辈子。

老王的意思,苏油这么年轻,花上十年在外边填履历,十年过后迁入京官,那才是刚刚好。

所有人你看我我看你,好特么有道理,老子们又被说服了!

杨乐道拱手道:“陛下,臣附议。”

朱从道也拱手:“臣也附议。”

赵祯没有说话,过得良久,才开口道:“王卿,杨朱二卿,可知去岁汴京时疫,为何消去如此之快?”

王安石说道:“自然是枢府得力,事前让眉山细制防疫条陈……眉山!”

“对,眉山。”赵祯呵呵一笑,用手指点了点身前桌上的试卷:“眉山苏明润!”

“收养孤童,抚之教之,今使自立。”

“游历大理,破解童谣,助擒智高。”

“其后折节读书,中间发明深井之法,使陵盐代淯,安定盐民。”

“用蓝靛之根为温药,眉山京师,救治百姓万计。”

“如今他凭自己满腹才华,取擢高第。弥封卷子,使诸公由衷赞叹。”

“可解封之后,你们却要朕以区区孩童待之,而惜吝一官?那敢问满堂朱紫,宁无愧乎?!”

“诸君,这孩子自幼孤贫,收养孤童之时,可怜他自己也才六岁啊!”

“六岁时就能写诗,朕至今都记得——凤叶镌寒石,龙根透碧苔。性成香自蕴,非待解人来。”

“仁性天生,到今日其香已蕴。朕,等他走到朕的面前,已经等了整整八年。”

扫了众臣一眼:“说不得,只好驳回诸君之议——”

取过朱笔,在苏油的状头上划了一个圈:“容朕强作一次解人吧!”

官家极少用朕自称,一般都说我,今日为苏油用上这个称呼,表明心意已决。

王安石以下诸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中不约而同地冒出四个字——简在帝心!

这就没法再劝了,三人只好躬身:“陛下圣明!”

……

曹皇后在后宫,三月新蚕出来了,后宫要养蚕,以示重视农桑。

一边清理被蚕虫啃食过的桑叶,一边对尚宫说道:“那眉山猴子,成了我皇宋的新科榜眼了?”

尚宫笑道:“可不是,皇后到底是有眼光的。听闻王禹玉,王介甫都想阻止,是官家乾纲独断,硬生生点了苏家孩童第三名。”

皇后皱了一下眉头:“人主喜好,岂能让臣下得知?王珪和王安石,也是为国家着想。这孩子还真是不好安排。”

“要不效仿当年童子科晏同叔,陪宗室再读几年书?”

尚宫微微点头,却不说话。

曹皇后想了想:“算了,朝廷的事情,还是由官家料理。今年的新蚕,看着倒是挺壮实……”

……

一大早,老太君便让石通驾车,去贡院看榜。

苏油倒是无所谓,反正如今自己已经是进士了,大宋十四岁的进士,掰着手指头细数,活到六十岁,也能熬死四个皇帝。

想想自己都咧着嘴笑了,有薇儿调理,老子以后好好保命,做个五朝元老问题不大。

老太君看着苏油的傻样,不由得叹气:“到底是个心大的……石通赶紧!还磨叽啥?!”

石通从怀里摸出一根黄铜管子,拉开来是一个单筒望远镜:“每两三年一次大热闹,这回有了这个,都不用跟人堆儿里挤!”

老太君抽了他一下:“还在废话!明润有我看着,你倒是赶紧去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