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五百八十四章 游说

苏厨 第五百八十四章 游说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20:21:34 来源:笔趣阁

邵雍看人分三品,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而不善。

老仆领着苏油和张载过来了:“秀才,小苏探花和张山长给你带来了。”

苏油扭头看了一眼老仆,还敢管司马大佬叫秀才?这老仆也太嚣张了吧?!

几人坐定,司马光与苏油介绍:“这是安乐先生,明润你见礼罢。”

邵雍是当今《周易》象数派第一大拿,以运会推世,也颇神奇。

和蜀学的基础相似,都是数,但是却走向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极端,一派结合象图,走向了客观唯心,一派伴随理工,走向了客观唯物。

但是蜀学的客观唯物是自然之理,精神之理则是走向格物正心,到此又和邵雍“殊途同归”了。

起点和终点都一样,不过道路却不相同,这里边值得讨论探究的东西太多了。

四人坐而论道,邵雍和苏油词锋激烈,司马光和张载从旁助攻,转眼便过了午时。

老仆又来了:“秀才们靠说书饱肚的?菜都要凉了!”

司马光哈哈大笑:“这是我家老仆人,当年我还是秀才时,常常因读书忘记吃饭,叔父便派他来监督我饮食起居。走吧,今日论道,可真是让人心神大快,正是‘今日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邵雍对苏油异常欣赏,并不是因为苏油今天展示了蜀学一派的光彩。

他的门生故旧都是保守派,王安石上台后,那些人纷纷投劾而去,邵雍批评他们:“正贤者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矣。投劾何益也?”

知易而行难。

苏油能够身体力行,比他在林下空言更加难能可贵,这才是邵雍真正高看苏油的地方。

大宋士大夫勋贵,有一家算一家,没有一家饮食能让苏油满意的。

和王安石一样,要求司马光注意饮食之道,那是想多了。

苏油估计搞不好这几道“家乡土菜”,就是出自刚刚那老仆之手。

盐下的贼重!还是少吃菜多干饭的路数!

而且还是麦饭!

勉强吃了个半饱,饭菜撤下去,苏油就不禁摇头:“不知道贪吃这条,今后会不会成为御史弹劾我的罪名。也不知道会不会传出我家厨房侍婢只会切葱花的言论。”

邵雍笑道:“贪吃就不会节用,不会节用就会追求侈欲,呵呵呵……”

司马光笑道:“明润却自有另一番解说,我与他同船就领教过了。”

苏油说道:“是,安乐先生此解,适用于唐前,却不适用于唐后。适用于小国寡民,不适用于当今之世。”

“要全世界都是农人,此论是正解。但是天下发展到今日,织者,田者,工者,皆是生产者。”

“对其余人来说,工坊,就好比他们的土地;产品,就好比他们的稻麦,而且需要交换后,才能得到真正的稻麦。”

“如果没有消费,就白白生产了。好比辛苦种地后却颗粒无收,那这些生产者如何可活?”

“而我大宋的土地,够所有人都做农人吗?明显是不行的,因此那些选择不同生存方式的人,也必须纳入我们关心的范围。”

“仅仅靠一句不耕者不得食,那是过于简单粗暴了。”

这事情后世在别国发生过,最后搞得国民把入侵者当做解放者欢迎。

“所以到了我朝,需要诸业并举,方得繁荣。要让织者,工者生产更多的产品,商者转运及时,那就需要效率。”

“要效率,就得有分工。拿军器监厨房来说,就分了勾管,火头,墩子,白案,红案,杂事,灶头……看上去是有人只会切菜,有人只会烧火,相当奢靡,但是其实整个军器监,料理数千人的食堂,所用不过二三十人而已。”

“其实是大大降低了成本,不过我担心外间看不通此节,到时候胡乱弹劾。”

邵雍问道:“这就是经济之道?”

苏油拱手道:“是,明润这次前来,就是将所思所想的陕西政军举措,先与学士和先生相商,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支持。”

司马光笑了:“明润,老夫如今闭门著述,尧夫他本就是林下之人,这些与我们说不着吧?”

我信你个鬼!苏油心里腹诽,表面却愈发恭敬:“先不说明公如今还是朝官学士,安乐先生是学问大贤。只说两位都是陕西土著宿老,惯悉民情这一条,也值得苏油求访仰仗。”

不过要两人吃这样没水平的糖衣炮弹那是想多了,司马光并不立刻表态:“你先说说吧。”

苏油这才正色道:“是,就我想来,陕西的大政,一为军,一为民,一为蕃。三件大事处理妥善,那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邵雍点头:“但是三件大事,哪一件都是烦难,不知明润是怎么考虑的?”

苏油说道:“三件事,基础还是民,陕西民生,乃是头等大事。”

“就农政来说,渭州的办法已经行了数年,效果还是不错的。陕西风土,人情,物候,都与渭州相同,可以试着于其余诸地推行了。”

“石门峡为我所控之后,渭州方面的压力就减轻了,其北德顺军和镇戎军的土地,可以大力开发起来,这就涉及到水利兴工……”

司马光立刻阻止:“陕西军民,负担已经够沉重了,明润此举怕是不妥……”

苏油说道:“学士,这不是负担,而是福利!”

“以往工役,那是盘剥压榨,百姓以此破家者,不在少数。”

“究其原因,就是朝廷支给百姓的役费,远不足用。”

“如今西夏人入境十二万,除了数万游牧的蕃族,剩下的都是汉民,可以将这些人用上,让其以工代赈,度过这个难熬的冬天。”

“今后这两处耕地开发出来,可供军用,这是西汉屯田之法。”

司马光说道:“那我边境虚实,岂不为夏人尽知?”

苏油说道:“这些都是农垦事务,关键的寨堡和军事设施,当然不能由他们来。”

“军事工程,所给自然会丰厚。就如泾原渠前例,冬日农闲,能有钱可赚,百姓们都是很踊跃的。”

邵雍说道:“明润,必须做好监督,严防胥吏们克拿卡要。”

苏油笑道:“有道是县官不如现管,流官们在这方面肯定不行,所以苏油这不求上门来了啊。”

司马光和邵雍对视一眼,这小子果然滑头,这是想利用二人在本地的声望,约束乡绅们吃相不要过于难看。

不过这是为国开源,而且苏油答应效仿泾渠工程时发给民工工钱,想想这娃搜刮西夏一通,如今肯定不差钱,当即点头表示同意。

又听苏油说道:“陕西农事,除了耕,还有牧。”

“我的意思,如今狼渡牧场,经营太杂,这次又获得了不少的好马,以后狼渡就成为专门繁育军马的马场,牛羊只保留选种和优化业务,剩下的,交给边蕃,然后在陕西内地,推行青储和棚养。”

司马光说道:“青储棚养之法,的确利民,但是明润,这法子你都推广到延边熟蕃那里了?要是让西夏人知晓,怎么办?”

苏油说道:“学士,凡事有利则有弊,此法的确有好处,但前提是定居,后果是部落解体成为家庭单户。要是西夏人愿意学了去,我还巴不得呢。”

司马光和邵雍两人面面相觑,邵雍觉得匪夷所思:“你知渭州时多大?这一点是当时就想好了,还是后来推广中发现的?”

司马光挥挥手:“蜀中奇才,尧夫此问就是小瞧人了。原来此法还有如此深意,实在是出乎老夫意料之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