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二百五十九章 学区房

苏厨 第二百五十九章 学区房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苏油牵了牵苏轼:“你家弗儿还懂诗?”

苏轼还沉浸在“情真只信巫山色,每梦随风度雁门”上,闻言才应道:“不知道啊,上次你弄那个倒流香,其中诗意也不像是领会了的啊……等等,有次我背汉书至《杜周传》,背到《春秋》日蚀三十六,地震五的时候,弗儿皱了眉头。其后我去翻书,应该是日蚀三十五,地震六……咦,如此看来,弗儿应当是饱读诗书的哈?”

苏油翻着白眼:“你个傻子,姑娘云英未嫁时,怎好意思说懂你那色胚的意思?你呀,真得多跟你媳妇学学。深藏不露的大行家!”

三峡只剩下最后一处艰难之处——新滩。

之所以叫新滩,是三十年前一次山崩,将大江几乎拦断,到如今也只剩三分之一的江面。

这里虽然水流湍急极度危险,不过给当地百姓倒是带来一些好处,只见有很多人在这里打捞船板,然后卖给途经需要修补的客船,倒也是一门生计。

过了新滩,便是三峡最后一处景点——黄牛山。

黄牛山其实是西陵峡分水线构成的侧影,因此一直伴随着行船。

当地流传着谚语,“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江流逐渐变宽,三峡终于到了尽头。

船老大特意在一处扁圆的大石头前停船,指着石头上滴下的泉水说道:“这是蛤蟆培,相传用青蛙嘴里流出的泉水写文章,便如这泉水一般行文不绝,韵律优美。”

这个可以有,叔侄三人嘻嘻哈哈地搬运陶瓮,接了好几大坛子。

苏油还正儿八经地写了封条——“蛤蟆培仙泉,非科考不得擅用!”

苏洵叹息道:“明润你忘了科考的水都是考场胥吏发放下来的,你带进去就算是作弊!”

三个小的:“……”

过了三峡,到得江陵,大家在此下船,改行陆路。

而大船则要继续南下,直抵扬州,然后通过江南运河折回汴京,估计等到达的时候,应该已经是冬日了。

苏洵带领大家换上马车东行,途径荆州,浏阳,襄阳,南阳,唐州,许州,汝州,一路寻访胜迹遗址,一路给苏油讲解地理形势。

中州风物自然又是不同,荆州由无数三国故事;襄阳南阳,大家都在抢卧龙先生;许州乃汉魏许昌故郡;汝州瓷窑蜚声华夏……

一路访问,倒是不愁无聊。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时至五月,苏家一行人终于抵达了大宋的京城——汴京。

汴京城是一座比成都还要热闹得多的城市,规模宏大,人流如织。

沿街都很繁华,“重城之中,双阙之下,尺地寸土,与金同价,非勋戚世家,居无隙地。”

苏家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置产买房。

苏洵生性不奢侈,因此只在靠近内城的西南角,宜秋门的附近,买了一所占地半亩的宅子。

用苏轼的说法,是“所居厅前有小花圃,课童种菜,亦少有佳趣。傍宜秋门,皆高槐古柳,一似山居,颇便野性也。”

说得好听,其实就是一处郊区,但是即便如此,也花了嫂嫂不少的钱。

真别小看,欧阳修大学士还苦逼地租着朝廷分配的小房子呢。

分房也简单,苏轼住东厢,苏辙住西厢,苏洵住正厅东室,苏油住正厅西室。

其余人住外院。

苏油摆出一副鹊巢鸠占的架势,因为就数这娃零碎多。

石通疯狂暗示,石家在京城有老宅,那叫一个大,一个劲地撺掇苏油去那边住。

苏油懒得理他,吩咐他先去,自己等收拾好,便过去拜访老太君。

接下来,指挥着张藻张麒翻耕院子,撒上菜种。

苏小妹一路上精心养护着小金鱼苗,现在让她把这个安排在了自己那边的屋檐底下,方便照顾。

此地附近就是使馆区,苏油打发乞第龙山去看看有没有好马,接下来还有个交通问题。

好多的东西需要收拾归置,首先是厨房,然后才是书房。

苏家人足足花了三天,才将这次运来的东西安置妥当。

刚收拾完,坊正上门了,知道这里住着两位进士老爷,神色非常恭敬,等再知道苏油是来考秋闱的,更是满口吉祥话:“当年我就给老官人推荐这宅子来着,风水是真好,怎样?兄弟同科高中!明年小官人定然也是金榜有名的。”

苏油笑道:“那就承老丈吉言了,小妹,给五百钱,让老丈打角酒消乏,今后少不得还要烦你老人家。”

这种市井间的来往润滑三苏是不太明白的,但是小妹张藻张麒早都是市井中玩的熟滑的人物,待人接物被苏油练得很有一套,这几天和周边街邻已经混得熟了。

坊正笑呵呵地收了,然后说道:“小官人要考秋闱,需要租待考房的话,小老儿倒是可以帮上点小忙。”

苏油回头望苏洵:“堂哥,还有这事儿?”

苏洵赶紧过来:“多谢老丈,我们明天就去,不不不,现在就请带我们去。”

坊正便拱手道:“不知小官人准备在哪里考试?”

这个也是有讲究的,大宋考解有几个地方,本州诸县应举士人,在本州贡院考试。

一路寓居士人,及有官文武举人,并宗女夫等,在转运司贡院考试。

三学生员,就礼部贡院赴解试。

而宰执、侍从、在朝文武官子侄等,在国子监牒试。

各处考试,录取百分比是不一样的,因此所谓科举公平,也只是相对而已。

苏油其实既可以赴礼部贡院,也可以赴转运司贡院,因为他都符合。

不过他在转运司根脉深厚,前后几任大佬都算是有过交集,他当然想在转运司贡院考。

赴京考举优势太明显,天子脚下上大天听,各地士子有点关系的,来京考试的不少,因此这就产生了很多问题。

后来朝廷鉴于这种情况,不得已放开了口子,外地士子如果不占当地名额,也可以来京参考,只规定了个前提——必须得到朝廷两位大臣推荐。

比如上次苏轼苏辙,就是走得这种路子。

苏油只好对坊正拱手:“呃,那就相烦老丈再等几日,待我们去拜访了京中大员,确定到底是在礼部还是在转运司之后,再行定夺好不好?不过这房子,必定是要租的。”

又给坊正添了百文当做辛苦钱,送出院门,回来就听苏洵说道:“怎么我认识他这么久,从来没跟我提过这等好事儿?”

苏油说道:“那人家每次上门,你表示过钱物吗?”

苏洵目瞪口呆:“他倒是上门来过,可也没说要钱啊……有这好事儿,要说了我能不给吗?”

苏油有些无语:“算了,这种事情以后我来处理。对了堂哥,这租房怎么很重要吗?”

苏洵说道:“当然重要了!考场周围有房住,那准备起来就轻松了,出门就能赴考场,也无需早早起身赶路,多睡一刻,也多一分精神。”

苏轼一脸幽怨地看着他爹:“明润运气不错!当年我们赴考,那是澡堂子也住过,寺院也住过,能租到靠近考场的内城居处,当然是好!”

苏辙对那段经历似乎也心有余悸:“就是这房价实在是有些高……嗨!反正明润你不差钱!”

苏油问道:“得多少?”

苏轼说道:“一房难求,从现在租到考试结束,二三十贯是要的。”

这价格要放到眉山,都够置办三十亩梯田一第豪宅了!

不过想想后世的学区房,苏油又平静了下来,这才哪儿到哪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