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为公辟路

苏厨 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为公辟路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耶律延禧手里的兵力又少了五万,因为他不得不命耶律大悲努带着留镇中京,四处剿灭反叛。

丙寅,吉达寇兔耳山。

大宋当年抵御西夏有多么痛苦,辽国现在抵御鞑靼,就一样有多么痛苦。

金山南麓,山脉结束的地方,有几个断断续续的山头。

从北而南,依次是金山、馒头山、兔耳山、永安山。

山头与山头之间的山谷,往往会有小河流贯通,成为鞑靼人入寇的天然通道。

相应的,那些地方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金山和馒头山之间有纳水,辽人在东面水口处,设置了静州、兴国州。

馒头山和兔儿山之间是浑河,下游有乐康军、泰州、长春洲。

兔儿山和永安山之间,是大福河、狼河。

两河之间,就是此次吉达大军攻击的目标——宁州。

而永安山以南,狼河与湟河交汇处,宁州的南面,就是辽国的首都——临潢府,上京。

上京周围,有饶、丰、永、福、广义、长宁、龙化诸军州拱卫,光从这些名字就能看出,当年契丹的国主们,曾经对这个国家寄托了多重的希望。

鞑靼此次入寇,大军在漠轧石分作两路,北路由吉达率领,北进到大盐泺,再折向东边,攻击宁州。

南路由李夔率领,沿着大漠边缘南下,抵达大水泊修养之后,向东南方向攻击中京。

李夔的意图,是刻意绕过上京防区,在上京南北分别寻找辽人的薄弱点,快进快出,以劫掠破坏为主。

南路攻略实施得非常的完美,同时也将耶律延禧的部分注意力吸引到了上京以南,而现在,却又被吉达在上京以北,来了个声东击西!

……

大名府,四路都经略司。

苏油看着李夔的奏报,不禁一拍大腿:“漂亮!这完全是先败敌于帷幄之中,后决胜于沙场之上,太漂亮了!”

李夔的这次作战,成功预判了南京、中京、上京三方的心理,利用了他们之间的矛盾,才能偷鸡得如此成功。

不说别的,当时耶律淳离李夔最近的时候,相距不过四十里,如果当时他奋力咬上李夔,迟滞其退军速度的话,完全能够给耶律大悲努创造出包夹李夔归路,合力围歼其于中京城下的机会。

然而李夔把握到了两人的心理,灵活得如同一条游鱼。

这就如同两只手,在外围慢慢向游鱼靠近,还在犹豫不决,没来得及作何动作的时候,游鱼已经电闪而出。

这两只手还不属于同一个人,毫无默契。

章惇问道:“设若是明润在辽,如何应付李夔这种打法?”

“我吗?钢丝夹子这玩意儿,子厚知道不?”

“又是理工的古怪玩意儿?”

“就是个抓老鼠的装置,布下诱饵,待老鼠前来,然后触发机关,啪!”

不过说完自己都在摇头:“那种日子我可是不愿意再想了,当年守渭州不就是这样的情形?如果当时谅祚不上当,不来渭州而改攻它路,我真是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我要是耶律延禧,便将北安州、泽州交给皇太叔,自己的势力守到归化、劝农、和众一线。”

“甚至可以平分中京道,以大定府为界,皇太叔守南面,自己守北面。”

“之后择机出击,逐敌金山之西。”

“这不就是耶律洪基的思路?”章惇问道。

“差不多,不过得在兵强马壮,将士得练之后……应该,没他那么疏忽倒霉吧?”

“最起码也不能如这次一般,出现防线上这么大的漏洞。”

章惇说道:“可如此一来,皇太叔方面的势力,就又凭空大了四成。”

苏油笑道:“那有什么办法,四成也得给,要人做事,不给够好处怎么行?”

“现在的问题,是耶律延禧兵力明明已经不足,却还要意气用事,霸占着那么大的地盘。”

“而南边那么多的兵力,却几乎不能得用,光我宋辽边境线上,能抽调出多少来?”

章惇呵呵冷笑:“你倒是会打算盘,料定我大宋不会出兵?”

苏油摆手:“都是事后诸葛罢了,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庆幸的,是李学士不是咱们的敌人,估计耶律延禧已经在后悔自己的意气用事了。”

“此次子厚入朝,居于蔡京之下,却不可如耶律延禧那般,意气用事啊。”

章惇一脸的惭愧:“子由的无妄之祸,却成了愚兄的进身之阶,实在惭愧。”

说起来,大宋的臣子们,依旧还是有些狗改不了吃屎。

说好的参补《神宗实录》,大家应该学术归学术,政治归政治,但是两派又开始玩起了大家来找茬。

张商英弹劾吕希纯,说他于元祐中尝缴驳词头不当,且附会吕大防、苏辙。

安焘上奏:“闻范祖禹、丰稷、文及甫并有章疏,陈古今祸福以动圣听,希纯等又缴奏争之,何乃尔也!此辈必为人所使。”

这是在暗示赵煦宰执们在培养自己的势力,架空皇帝,居心不正。

台谏宰执沆瀣一气,相权没了制衡,政治后果会非常可怕。

赵煦回答:“去冬以宫中缺人使令,因召旧人十数辈,此何系外廷利害?!”以此搪塞。

不过中书舍人林希,很快又挑出吕希纯一个真实的错处,以其尝草宣仁皇后族人迁官诰,里边有一句“昔我祖妣,正位宸极”,其言失当,予以弹劾。

要换到其它朝代,吕希纯这是将高滔滔临制写成了武则天上台,跑不了杀头之祸。

不过赵煦却没有过分处置,只落吕希纯职,知亳州。

吕希纯是吕公著次子,其入朝的举荐人是苏辙,因此苏辙也被连累。

这个错误是回避解释不了的,必须承担连带责任,否则就是皇帝包佑偏袒。

那样的臣子叫佞臣,苏辙当然不会干。

于是上书坚请出外。

朝廷初拟苏辙知岳州,赵煦看过拟命之后,摇头说听闻学士在常州有田,还是改知常州吧。

常州和扬州就隔了一条长江,两地相距才两百里,大苏在扬州,小苏在常州,两兄弟倒是可以经常乘坐着小火轮见面了。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赵煦对苏家人的照顾。

辛卯,三省以监察御史周秩所上二章《实录》进呈。

漏勺奉读,当读到“向者有御批,欲增隆皇太妃仪物,又如治平中议濮事。吕大防所以求去”一句,赵煦说道:“吕大防当时何尝有言?今周秩越次及之,是迎合也。”

等到又读至“邪说甚行,使天子不得尊其母”的时候,赵煦叹气道:“此言是希图激怒君主,借力逞私。周秩这般趋操张狂,若置之言职,朝廷还能有安静之理吗?”

“他又是谁举荐的?”

却是陆佃推荐的,于是朝廷罢周秩知广德军,陆佃落龙图阁待制,知凤翔。

很快,有人又检举陆佃在《神宗实录》对苏利涉加以诋毁,坐不实,追贬知河阳军。

还是平衡之术,去了一个宰执,也揍了台谏屁股一顿。

这些都是朝中各派争斗搞出来的小动作,总之最后苏辙的离去,正好让圆满完成宋辽合议的章惇捡了彩头,赵顼召他入朝,出任右相。

章惇当然知道自己这个右相是怎么来的,真是苏明润一口一口奶出来的,在合议一事上什么都安排好了,只在领功的时候着意推辞,还对赵煦暗示得那么明显,这才有了他老章的好事儿。

不过到底是顶了苏辙的位置,老章还有些不好意思。

苏油说道:“蔡京搞经济算是一把好手,但是短板在军事上。你看最近辽国的大变,简直是江河日下。这个时候必须得有一个能够给陛下参详军机的宰执,方便决断。子厚你本就是最适合的人选。”

“不然。”章惇说道:“此人不该是明润才对?”

苏油怼他:“你留河北?你懂海军?何况有你在朝,我这边也能施展得开。”

章惇问道:“明润还有什么交代愚兄的?以你之情智圆融,听你一言,必有所获。”

苏油笑了:“少来,就跟我说子瞻一样,说了也是白说,你会听吗?”

章惇脸红了一下:“如明润你建议我注意对宣仁皇后态度一事,愚兄还是听了的嘛……”

苏油笑道:“那我就再说一件事吧,两个言官,一个能用,一个不能用。”

“能用的,上官均;不能用的,杨畏。”

章惇脸上顿时变色。

上官均是超级大清官,大保守派,当年科举就名动天下。

吕大临、苏轼欲以为第一,吕惠卿以其诋毁变法,降为第二。

到现在的上官均已经混成了宰执杀手,王安石、吕惠卿、蔡确、到现在的吕大防、苏辙,都被他猛烈抨击过。

他与章惇的政治立场本就不一样,章惇上台,可以想见上官均会怎么让他不痛快。

而杨畏,却又是另一个极端。

杨畏被赵煦和漏勺安排后,想要复用,于是决定攀附章惇。

章惇有个妻侄叫张扩,杨畏想办法结交上他,请张扩给章惇转达自己的意思。

大致是说自己当年度事势轻重,一心想要让新党上台。因而先利用吕大防、苏辙以逐刘挚、梁焘辈;而后又欲并逐大防及辙,使章学士和曾布成为宰执。

可惜自己的意图被吕苏觉察,二人遽罢了自己言职。

在信中,杨畏称自己“迹在元祐,心在熙丰”,乃“首为公辟路者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