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七百八十章 苏轼送东西

苏厨 第一千七百八十章 苏轼送东西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沧州号满员一百人,除了执行海上军事任务,也能承担海上护航、高速运输、两栖登陆作战等诸多任务。

三分钟的射击,炮位边上就已经堆放了不少的黄铜弹壳,船艏七十五毫米主炮底下一队新军小子已经将自己搞得满脸油污和硝烟。

苏油笑道:“好小伙子,技术都不错,这回过瘾过足了吧?”

一帮小子就嘿嘿傻乐。

苏油又道:“赶紧去洗澡,抓紧时间把床底下的脏衣服脏内裤都拿出来,给五号位的发个利市。”

炮位上的小子们顿时轰然大乐,炮手指挥喊道:“那得罪司徒了,咱们先去收拾!”

说完领着炮队就跑了。

范祖禹莫名其妙:“司徒与他们说得哪门子切口?”

苏油看着娃子们的背影:“这是新军中的老把戏,训练都咬着劲,比试看谁打得准,打得好,最后输了的队伍,要给赢了的洗袜子,洗内裤。”

“哈哈哈哈……”胡宗愈笑得眼泪都出来了:“这是哪个促狭鬼搞出来……”

见所有人都意味深长地看着他,胡宗愈才想起一件事,新军创始人不就是司徒,“呃”的一声来了个急刹:“这个……司徒,不会是,是你吧?”

苏油背起手顾左右而言他:“别说,还真是怀念当年,和将士们一口锅里搅马勺的日子啊……”

回程的路上,扁罐带着苏油三人参观舱室。

甲板下方舱室的布置,让范祖禹和胡宗愈叹为观止。

舱室类似后世绿皮火车卧铺车厢的上下铺设计,非常紧凑,每个舱室都有厚玻璃舷窗,还有电灯可供照明。

一路过来,军士们见到苏油几人,都是一个立正,然后端肃地行礼。

偶尔苏油也会停下来和战士们聊几句,问上一些问题,大家都是有问必答。

船员舱的下方,是货仓、弹药仓,再下一层,是淡水舱、锅炉舱和轮机舱。

在这最下一层,范祖禹和胡宗愈见到了巨大的往复三涨三联锅炉,曲轴疯狂而有节奏地轰隆隆转动着,给战舰提供着澎湃的动力。

巨大的噪音,锅炉门开合时透出的火光,燥热的空气,技工们一铲又一铲地添煤,锅炉班的作业长拿着个夹子本,紧张地观察着各种仪表上的指针进行记录,不断地高声下达指令。

看似混乱紧张,其实有条不紊,配合密切。

“叮铃铃……”传达舰桥命令的电铃声响起,然后指令轮开始迅速滚动,最后变成一列数字。

作业长一边记录下时间和指令编号,一边高喊:“减速,十四节!”

苏油说道:“走吧,就不打扰他们了。”

回到船员餐厅,不当班的战士们都自觉聚集到了这里来,包括刚才操炮的那些小子们。

这里还是休息室,阅览室,娱乐活动室,苏油就看到了书架和扑克牌。

海军战舰,是大宋理工之学皇冠上耀眼的明珠,而沧州号,更是如今所有明珠里边,最耀眼的那一颗。

而苏油这理工之学的师大爷,则是这条战舰上,所有战士的偶像。

而苏油的表现却让大家的偶像包袱破灭了,他不想偶像,更像粉丝。

就跟个好奇宝宝一样,喜欢揪着人家问个人细节,比如你多大了?哪里人啊?家里还有哪些人啊?娶媳妇没有啊?媳妇对你长期飘在海上,有没有意见啊之类。

也有一些军事上的思考,比如有战士就提出,要是有一天敌人也拥有了沧州号这样的战舰,该怎样对付?海港该怎么布防?

这个问题其实问得很好,苏油也耐心地做了解答,比如水雷与鱼雷的思路,比如大吨位能够搭载镇国将军炮的巨大战舰的下水,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相应办法。

苏油也鼓励战士们保持这样的求索精神,多从自身位置出发,为沧州号这具巨大而复杂的工业产物,提出自己的改良意见。

回程的路上,苏油和两位朝廷的大学士,还在沧州号上吃了一顿船员餐。

海军是如今的军中娇子,这伙食开得,估计一向为自己的后勤骄傲无比的种诂种大帅,见到后都得抱着碗哭。

船上最富余的就是蒸汽,因此用的也是蒸汽灶,主食就是馒头、包子、粥、面条和米饭,菜品就是各种蒸制的罐头食品和焖菜。

配菜则主要是比较耐储存的土豆、胡萝卜、豆角之类,绿叶菜很少,远航维生素的补充主要来自豆芽、豆苗、茶、果干、水果罐头一类。

范祖禹和胡宗愈又开了一回眼。

首先餐具就古怪,是不锈钢薄片冲压成型的盘子,盘子里边分了些大小格子,一格放主食,其余放菜。

苏油选了米饭,范祖禹和胡宗愈选择了馒头。

配菜是番茄酱牛肉丸子焖土豆豆角,豆豉鱼,一不锈钢碗的午餐肉榨菜带丝豆芽蛋花汤。

很简单,餐具也是简单的勺子和叉子,但是范祖禹和胡宗愈却吃得连连点头。

胡宗愈赞道:“久仰新军军中伙食,与司徒饕餮之名一脉相承,今日一见,果然不是虚言。这等饭菜,摆到矾楼方知味都不差了吧?”

苏油不禁好笑,将肉汁舀到饭上拌着吃:“老胡你露怯了啊,估计你怕是都没有去过矾楼方知味,等有机会同在汴京城,我请你。”

“那两处的饮食做得精细,跟军中大锅菜不是一路数,至于味道嘛,不瞒你说,我倒是更喜欢面前的这个。”

范祖禹将豆豉鱼夹到馒头里:“那些地方吃的就是排场和讲究,就跟金明池宴会一般。当年仁宗视察太学的时候,曾经对太学的馒头赞不绝口,说道:‘以此养士,可无愧矣!’”

“到今天,大宋饮食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近日倒是不羡别人,颇慕子瞻。”

苏油顿时觉得饭菜不香了,说道:“‘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别说你羡慕,我也羡慕啊……”

苏轼在扬州,日子过得美坏了,诗词当中,很多都带着吃的。

著名的《惠崇春江晓景》出来了: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著名的《于潜僧绿筠轩》也出来了: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在宜兴庄子休沐的时候,写下《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之一:

“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

剩觅蜀冈新井水,要携香味过江东。”

而且还孜孜不倦地推广淮扬菜,到处寄快递。

寄快递的时候一般还要附赠一首诗歌。

比如给秦观的,就有《扬州以土物寄少游》:

“鲜鲫经年秘醽醁,团脐紫蟹脂填腹。

后春莼茁活如酥,先社姜芽肥胜肉。

鸟子累累何足道?点缀盘飧亦时欲。

淮南风俗事瓶罂,方法相传竟留蓄。

且同千里寄鹅毛,何用孜孜饮麋鹿!”

这是在推广淮扬的腌糟制品,其中包括了腌鱼、醉蟹、莼菜、嫩仔姜、咸鸭蛋。

送给黄庭坚的,是鱼肚和鸡头米。黄庭坚开心地回信:“飞雪堆盘鱠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平生行乐自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

知道米芾犯热后,特意给他寄去了麦门冬:“一枕清风值万钱,无人肯买北窗眠。开心暖胃门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

苏油得知后就愤怒了,你那群狐朋狗友都有礼物,小幺叔的呢?忘了?!

很快苏轼也给小幺叔补了一份,苏油打开一看却哭笑不得,竟然只是一小坛子酱咸菜。

苏轼还恬不知耻地先行点赞:“色如碧玉形似簪,清香喷艳溢齿间,此味非比寻常物,疑是仙品下人寰。”

就算仙品下人寰,就算你吹破大天,这特么也还是酱咸菜!

说起这些雅事儿,几人都是大乐,胡宗愈笑道:“不过子瞻在扬州,还是做了不少事情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