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 少给脸不要脸

苏厨 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 少给脸不要脸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苏油的建议,辽人知晓后会是什么反应尚不知晓,但是先就已经将本国君臣雷得人仰马翻。

司徒年纪越来越大,胃口似乎也也来越好啊——这几个条件,简直就是汪汪汪,一口一口咬到了辽人的骨子里。

群臣纷纷摇头,要辽国答应这样苛刻的条件是不可能的,任谁来一看,都知道是不可能的。

苏油再次去电,谈判谈判,不就是漫天开价,落地还钱嘛,就算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咱们也总也该争取一下。

试一试又花不了多少成本,万一它就成功了呢,或者能成功一部分呢?

赵煦一听有道理,试都没试过怎么知道不行?试!

那就拜托司徒作为全权代表,与辽人展开谈判!

但是苏油又来了一封电报,呵呵呵,陛下不好意思,臣出出主意还行,不过做不了这个谈判代表。

臣心太软,性子也软,最见不得人间的苦楚。

要是辽人代表在谈判桌上来一出痛哭哀陈,臣一旦扛不住,搞不好就要手滑。

到时候不但我们占不了辽国的便宜,而且有可能反过来,倒让辽人占了我们的便宜去,臣到时候怕是要成大宋的罪人。

因此这次谈判与以往不同,这一次,我们必须派一位心如顽石,头胜黑铁,一贯强硬,视辽人性命如草芥的那种黑心鬼去。

臣是真干不了这个,麻烦陛下您另挑一位贤才吧。

赵煦觉得司徒说得有道理,人贵自知,司徒的确就是这样的软糯人,不适合这种啃骨头式的谈判。

搜寻了一通自己的夹袋,我靠章惇章铁头不就正在河东?这位也是做过执政的,与王经相敌体,现成的最佳人选啊!

立刻下诏,升了早就想给章惇升的资政殿大学士,命他作为宋朝援辽使节,前往獐子岛,与王经展开磋商!

不过具体成果赵煦倒也没有报什么希望,反正就辽人自己提出来的底线,都已经够他在孟皇后那里狂笑半天了。

三月,甲子,章惇赶到大名府拜会苏油,双方进行了密切友好的鬼祟协商之后,苏油打开库房,让章惇带着整整两百万石稻谷、面粉、玉黍,五十万匹绢帛,五十万贯舶来钱,登上了獐子岛,与刚刚复出视事的王经展开会议。

任由王经说破嘴皮,章惇就一句话,东西我都带来了,要不要?要就签字,不要就滚蛋。

王经哭着喊着以前跟司徒谈判不是这样的,司徒他一向都很讲道理的。

讲道理?你一个求人的,凭什么要我老章跟你讲道理?

老子知定州的时候,早就看你们飞狐口那几个破寨子不顺眼了,屡次上章要求出兵收复,都给苏明润那小苟给拦了下来。

听说那里现在只剩了五千土鸡瓦狗是吧?相公以为你们那三个破寨子,真就能拦得住我老章?

王相公我跟你说啊,苏小苟他是不可能永远呆在河北的,等他一走,换成老子来坐镇,嘿嘿嘿……

所以你答应也罢,不答应更好,到时候啊,老子自己个儿去取,还平白多出一场军功!

还有,套内三州到底怎么回事儿,你我都心知肚明得很。

萧古里你们还能约束得住吗?种折两路杀才随便派一路过去,萧古里他会出兵渡河,实施救援吗?

所以这三州啊,其实就是你们皇太叔丢给萧古里的锅,那里本来是你们皇太叔的治下,现在连他自己都已经放弃,你们还在这里闹个什么劲?

苏小苟将这个作为谈判条件,我本是坚决不同意的,因为那片地方,早就已经在我实际控制之下!

还有,鸭渌江沿岸的诸州,你们还能收到赋税吗?早特么给女直隔离了十几年的不管之地,派了知州都不敢去赴任那种。

你们也就是在地图上面还拥有它们而已。

这些地区虽然名义上还属于辽国,其实对你们来说,一点用都没有了。

换一个思路想想吧相公,搅和在那一带的势力越多,对你辽国,不是反而越发的有利?

所以这些条款,我其实很生气,真的非常生气。

苏小苟还是心太好,竟然给你们安排了这么多台阶下。

说句不好听的,我水师现在就大摇大摆地开进鸭渌江,你们怕是连消息都得不到!

所以说,拿这些地方来换我大宋的钱粮,苏小苟对你们,实在是已经太够意思了。

只可恨这厮固宠有术,偏又是我老章的顶头上司,老章才不得不捏着鼻子,上这破岛,坐到你面前来。

别的老子再也不想多说,就这些意思,你爱签不签。

对了,这回过大名府,苏小苟还让我给相公带句话,让你带回给贵国皇帝。

王经苦着脸:“未知司徒有何见教?”

“八个字。”章惇拿手指点着谈判桌,一字一顿地说道:“宁、赠、友、邦!毋、与、家、奴!”

王经脸上登时露出喜色,靠,司徒可以的!这句拿去搪塞陛下,这事儿没准儿就成了!

然而接下来章惇却让王经再次黑脸:“我老章另外再送相公六个字——”

“学士又有何见教?”

“少给脸不要脸!”

王经也不敢做主,将章惇的要求和他的那套说辞写成奏章中自己的意见,将之发往上京,请耶律延禧定夺。

在奏章中,王经重点提到苏油设施巧妙,看似咄咄逼人,其实对辽国的并没有什么坏处。

“宋索复熙宁前旧界,乃在飞狐、朔应,皇太叔减南面诸军,备西侧之敌,是不弃而弃也。”

“套内三州,实同鸡肋。隔绝河南,有事必不能守救,无事亦靡耗资粮。彼欲取之,易如拾芥,我欲守之,势若登天。”

“其左右乃种折二姓,好战希功,日以启争构衅为事,宋辽和睦之局若破,必由此起。”

“不若另划黄河为界,此天以隔绝宋辽也。”

“鸭渌江沿江诸州,屡起叛逆,不治已久。今为女直隔离,历任知州,皆视若畏途,至有辞官者。”

“臣智计无余,筋骨早衰,于危难之秋,复起受命。纵观国周,皆虎狼之敌,唯宋可倚为援。”

“此非抱残守缺之时,惟量举国之物力,结中华之欢心。”

“弊莽凋残之地,今日不与宋国,他日亦必为旧蕃所取。”

“吾家之产业,宁可赠之于友邦,而必不畀与诸家奴。宋得诸地,鞑、虏往来其间,纷争必出,此亦移祸引援之计也。”

耶律延禧在朝中集议,就有大臣表示反对,认为这是丧权辱国。

耶律延禧说道:“既然你们反对,以这些地方乃必守,那就拜托你们几位,去替朕守套内三州,守鸭渌江沿岸如何?”

反对的声音顿时就没了。

耶律延禧这才批复王经,上边只有五个字,“要他们给钱”!

三月,壬午,章惇上奏朝廷,宋辽两国签署新协定,司徒所议的三个条件,辽人除飞狐口三寨坚决不答应割与宋国以外,其余尽皆接受。

宋国所拟出的代价,为绢帛二十万匹,舶来钱三十万贯,粮食五十万石。

王经表示反对,要求将绢帛也换成粮食,以解燃眉之急。

大宋内地粮价如今下降得厉害,河北现在差不多都跌到了斗米三十五文的底线,三月里有所上扬,也才刚刚到四十文。

而辽国的粮价,如今已经高达数贯一石!

于是章惇和王经又开始扯皮,最后以两百文一斗的价格,用十万石粮食,替大宋节约下二十万匹绢帛。

最终大宋用三十万贯舶来钱,六十万石粮食,轻松夺取了辽国套内三州和鸭渌江沿岸五州的主权,并将两国国界恢复到熙宁以前。

这是宋辽外交史上一次空前的大胜,章惇的声望暴涨,大家都说,要是蔡相公去后,下一届首相,非章铁头莫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