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 苏油的背锅侠

苏厨 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 苏油的背锅侠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朝中依旧有弹劾吕惠卿和邢恕的弹章,不过都被赵煦按下了,也让天下和群臣对赵煦“三派兼用”的政策有了长足的信心。

然而邵伯温的乌鸦嘴不是一般的威猛,六月,大理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儿。

小高相爷已经过世了,如今大理的掌权者,是小高相爷的儿子,高升泰。

高升泰不但成了新的鄯阐侯,还兼职九爽,官至布燮。

同时高升泰的弟弟高义胜管理着禄琫,高福守卫易门,高连庆治理罗部。

当年苏油游说老高相爷擒侬智高后的布局,在高升泰这一辈儿,是真正的实现了。

子弟门生,遍布八府四郡,占尽要枢。

之前国主段寿辉因为心惊胆战,在高智升、高升泰父子的压力之下,下诏以自己在位其间灾难频发为由,避位为僧,禅位于自己的从兄弟段正明。

段正明在位熬了十三年,人心已逐渐归于高升泰,今年五月,段正明终于熬不下去了,于是高升泰正式接受段正明的禅让,成为大理国的国主。

即位后,高升泰称自己的国家为“大中”,改年号为“上治”,又自称“大中正德国王”,追谥小高相爷为“文戎天佑安邦贤国王”,庙号太祖。

应该说,高升泰的算盘打得非常好的,刚好找准了大宋这个过渡的节骨眼,反而将赵煦弄得胆战心惊。

朝廷还在集议,七月大宋救灾刚结束,高丽又遣使告哀,国王王运薨逝!

王运年幼体弱的儿子王昱登上王位,太保王顒加封太师兼尚书令。

早在六月,利用箕子陵的发现,王运即遣义天出京,和王顒完成布局,共同接收了宋国提供的大量支援。

七月,王颙获悉李资义试图拥立自己外甥汉山侯王昀为王的阴谋后,不再等待,联合义天法师,秘嘱在开京平章事邵台辅,铲除李资义!

邵台辅联合上将军王国髦发动政变,一举消灭了李资义的势力,迎王颙和义天入京。

王颙至此彻底掌握了高丽大政,被朝廷任命为中书令,在府邸接受百官祝贺。

初掌大权,王颙便昭告高丽诸州,绝贡辽国,推行宋制!

今后只认大宋这唯一的宗主!

同时派尹瓘、赵珪出使宋朝,告嗣位及进方物,并说在西京发现箕子旧陵,这是高丽汉学显兴之兆。

高丽愿意将獐子岛、鹿岛的主权交于箕子故国,作为供奉箕子的祭产,并以此换取大宋对高丽的支持。

请求大宋派遣医官、僧侣、伎术官,帮助高丽发展。

同时还请求大宋赐书,并许高丽士子入大宋参加科举,识拔人才。

两国大事可把朝廷忙坏了,赵煦到现在才将邵伯温的密奏翻出来,交给两府参详。

年初邵伯温的密奏,如今看来,在辽国、大理、高丽,甚至大宋,都已经有所体现。

蔡京和苏辙本来是不大迷信的,现在也是惴惴不安。

这尼玛到现在为止,加上大宋,今年已经有四个国家改元!

两国的事情肯定猫腻很多,但是大理是“禅让”,段正明活得好好的,只是做了和尚,从道理上讲,这事情不存在瑕疵。

高丽做得更加妥帖,人家那是“清君侧”!

听闻李氏被阖门擒获之后,王颙欲尽除之,反倒是贤妃规劝国有国法,人主不可以喜怒治人,王颙才只清算了一部分。

当然,之前渗透进王室的那一部分妃嫔,首先在清理之列,尽数出家。

而李资义以下,李氏族中一共被诛杀了十九人。

其余朝臣参与“谋乱”的,也不下六十之数。

大家族中人心是很难齐的,比如李氏庶支李邈,对高丽王室就非常忠心。

因为做过王颙的侍讲,又时常劝谏族兄不要过于跋扈,就被王颙做成了人样子,提拔重用,安排成了自家儿子的侍讲,还特意嘱咐自家子弟们,要“尊师重道”。

最终朝堂决定,不干涉两国内政,册封高升泰为特进检校太尉,上柱国,大理国王,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七百户。

册封王昱高丽国王检校太师,高丽国王,食邑一两千户食实封八百户。

册封王颙溥义公,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七百户。

从王颙所请,另赐三万贯,作为修造西京箕子祠堂、陵寝之费,赠高丽《太平御览》,许高丽士子赴大宋科举。

天时太吓人了。

安静!现在稳定压倒一切,务必安静!

朝臣们胆战心惊,但是大宋的老百姓们却觉得优越感飙升。

大宋的国际地位妥妥地在拔高,辽国如今到处都是反叛,眼看那个国家就陷入衰弊。

高丽绝贡辽国,专心做起了中华小舔狗。这“绝贡”两个字啊,让百姓们倍感舒适,对高丽好感也大增。

而大理那边玩的一出“禅让”,却让老百姓们心里有些吃苍蝇的感觉。

听过说书看过戏的老百姓,如今都有了点基本的政治常识,知道王莽这类白脸大奸臣,都玩过这一套。

不过大理的事情妙就妙在老皇爷出家当和尚似乎当得很稳当,只能说……佛法无边了。

这些边角和大宋的关系也不算大,老百姓平日也就是闲聊嘴炮而已,倒是国内的时政要闻更让人关心。

按照故事,今年太原地震,漳河闹水,应当是地方官员德政不修之故。

但是老百姓们实在是太偏心了,将太原地震攀扯到了章惇新任河东路转运使,将漳河闹水归根于邢恕新知磁州上边去了。

这幸好是有咱们司徒在河北镇着,要不然啊,啧啧啧……还不知道这灾要闹成啥样呢,可能决的就不是漳河了!

最可怜邢恕,人都还没有过淮河,却将河北的锅都背上了。

气得生了一场大病。

邢居在徐州上表,请求父亲在自己任所先养病,待病好之后,再从朝廷恩命。

老百姓对邢居还是很认可的,邢居治新州,清廉自守,百姓皆得安养生利,虽然没有漏勺治广州那般魔幻,但是离任的时候也是得到当地士民攀辕哭泣,一路送到州界的。

而且邢居诗词文章都是上乘,士林里风议也非常好。

邢居对自己父亲和祖母也非常孝顺,以他的政绩,蒋之奇、漏勺、刘挚都先后向朝廷举荐。

朝廷两次任命邢居为广南东路提点刑狱,都被邢居拒绝,理由就是要照顾自己被安置在新州的父亲。

歹竹出了根棒棒笋,于是老百姓决定,看在邢郎君的面子上,原谅他那个背霉的爹好了。

不过待到漳河发水,棒棒笋也没用了,老百姓们偏心苏油,又将邢恕拉出来踩。

谁让你才知磁州呢?!就算是锅,那也不是俺们丢给你的,是老天爷丢给你的!

金杯银杯,不如口碑,所以说,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苏油倒是老老实实上表,自认德行不足,恳请朝廷降惩,主动替赵煦当背锅侠。

不过被赵煦留中,既然有章惇和邢恕两位力夫,那就用不着司徒来干体力活了。

停了章惇一年俸禄,许邢恕在徐州养病,待病愈后再重新安排职务。

也算是“顺从民意”。

同时赵煦还下诏,如果地方官员救灾积极,如河北这样,一场地震才损失五个百姓,一场水灾一个人没死,灾后两个月完全恢复生产,无一流离的,朝廷不但不会责罚,还要嘉奖!

然而大预言术还没完,癸丑,白虹贯日,太子少师致仕冯京卒。

朝廷追赠司徒,谥文简。

知晓邵伯温预言的两府以上高官们,愈发害怕。甚至比地震水灾换皇帝还害怕。

这这这……这怎么应到老子们身上来了?!

反倒是邵伯温再次密奏赵煦,今年已然过去大半,这道坎基本上算是过去了。

赵煦临奠之时还发生了一桩插曲,蔡确的儿子蔡渭是冯京女婿,于丧次阑诉父冤。

应该说,蔡确的确有些冤。

因为高滔滔虽然常常骂蔡确,不过都是过嘴瘾,没有在制度上动他。

所以蔡确之罪,其实还停留在王珪日记揭发上,但是蔡渭咬死那是一家之言,不能算数。

从法律上讲,也不是没道理。

蔡确是宰执退下来的,既然朝廷没有“明申其罪”,那应该给予退休宰执的待遇就应该给。

然而因为高滔滔的衔恨入骨,蔡确也一点都没有得到。

在民间,这就叫报应不爽,可是在朝堂体制来讲,这就叫程序不正确,处置不恰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