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岂止于此

苏厨 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岂止于此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苏家至今都还是丝织业的大擘,他们不可能干这样的蠢事儿,听说今年司徒又在河北发展出了一门产业,用李辛娘的巧手缂丝复原出文人古画的效果,那可是手工业的极致产品,一幅的价值能当一家吃用十年。

以此为名,河北齐纨缂丝两项工艺蜚声天下,精品当然不多见,但是寻常的绢帕、缠头之类,在汴京城备受追捧。

范纯仁过来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那些桑树桩子,早已心痒难耐,当即拱手:“臣去桑田那里造访一下,果然古怪。”

范祖禹是陕西人,也拱手:“膨化原理,臣至今思索不明白,如何无需加热炒制,即可得到。臣先请罪,去看看饲料厂。”

转眼大臣们就依照各自的兴趣拜访庄上各处去了,赵煦这才看着敞坝:“今年老李没有放水做冰场啊……”

然后就见一个娃子从自己身前唰唰地滑过去,脚下是一双带小轮子的冰鞋。

“嘿!原来如此!”

大宋的官家是亲民的,来苏家庄子上的赵煦官家,小时候更是亲民到由少保带着,光屁股和大家一起在水沟里抓泥鳅鳝鱼。

想到鳝鱼,赵煦的口水就禁不住下来了:“走,去看看今天中午有没有鳝鱼……”

熟门熟路沿着庄墙绕到后方,在水沟里发现几个系在沟边的竹篓子,赵煦心里就稳了:“要这个都没有,真得生气了。”

漏勺微笑道:“也不一定就是鳝鱼,还有可能是泥鳅。”

赵煦走过去拎起篓子来:“就是鳝鱼,你又哄人。”

漏勺这才笑道:“老李不会忘记官家的口味的,现在官家来得少了,他可没少念叨你呢。”

赵煦问道:“他去哪儿了?怎么没见着人?”

漏勺说道:“去社会了吧?周围庄子上都是老客户,年节里都要联络。官家又不是外人,老李估计先顾那头去了。”

这话无论放在哪个皇帝身上,老李都得给定一个大不敬,可是老李就是这样做了,漏勺就是这样说了,而赵煦也丝毫不以为意。

漏勺又劝道:“官家快进庄吧,皇后和郡公还等着呢。”

赵煦还问:“要不要把篓子顺便带回去?”

漏勺在心里偷偷翻了个白眼,恭敬地答道:“不用,几位学士见到官家拎着个鳝鱼篓子,那还不得往死了劝谏。”

赵煦还是将绳子解了下来,交给漏勺:“那就你拎着。”

漏勺只得哭笑不得地接过,两人这才沿着原路回来。

虽然有后门,但是所有人都在前头等着呢。

果然,进了庄子,所有人都站在院子里,见到赵煦进来,才各自松了口气。

其余人都是庄户人家,离天子的层次太远,相处反而随意一些。

不过中间还有两个白衣士子,苏适、苏逊。

两人年纪也不小了,苏适今年已经二十五岁,连孩子都有了。

有趣的是两人既是兄弟,又是连襟,分别娶了龙图阁学士黄寔的女儿。

黄寔是章惇的外甥,大宋粮食储备专家,一直干的就是监粮院、提举常平、发运使之类的职务,如今提举京东路常平仓,苏油也颇为倚仗。

现在苏家日渐发达,已经大有变成世家的倾向。

苏轼长子苏迈,最早娶的眉州彭山老乡,知陈州吕陶的女儿,后来吕氏病故,又娶了眉山老乡,苏轼苏辙的好友石康伯的女儿。

石康伯是眉山江卿石家的偏支,和本宗薇儿搞军工的那一支相比就是个异类,是大宋著名的金石书画收藏大家。

“独好法书名画,古器异物,遇有所见,脱衣辍食以求之,不问有无”。

家中收藏了数百轴古代名画,称为“石氏画院”。

次子苏迨娶的是欧阳修的女儿,他沉迷学术,中得进士之后却没有出仕,反倒在京师大学堂著述颇丰,有《正蒙序》、《洛阳论议》、《关学启蒙》多部阐述关洛学派理学思想的书籍。

相比苏油,苏迨更偏张横渠一些。

好笑的是自家老爹和程颐曾经在朝堂上闹得不可开交,而他最近却与程颐反而往来颇多。

因为关学和洛学的关系也颇为紧密,真正做到了“学术归学术,政治归政治”。

范祖禹屡次向赵煦推荐苏迨,苏迨却屡次以自己学术未精予以了拒绝。

三子苏过娶的是著名大臣范镇的孙女,范镇也是蜀中华阳人。

苏过如今在歙县做知县,诗词颇有父亲的风貌,时称“小坡”。

而苏辙这一支,人丁兴旺,二十七娘一共生了三个儿子,五个女儿。

长子苏迟娶的是娶宋状元梁颢之曾孙女,东原梁氏家族也是大宋世家,其中梁颢、梁固、梁适与苏家并称,号称“忠孝三梁,文情四苏”。

族人居朝为官宦者,最高时多达七十多人,当时有“满堂笏,梁半朝”的说法。

之前知婺州时,苏迟任上奏减上供罗额五十万,当地百姓为立生祠。

高滔滔闻之嘉许,如今以右朝散大夫,直秘阁,知许州。

长女嫁的蜀中江卿世家文同之子文务光。

次女嫁给了比部郎中王正路的儿子,苏轼的学生王适。

三女嫁的光州知府,曹九章的儿子曹焕。

四女嫁的曾巩的侄子曾纵。

五女嫁的虢州知府王廷老的儿子王浚民。

加上苏油这边,一个世家的底子已然开始成形。

两人恭恭敬敬地对着赵煦和漏勺施礼:“见过陛下,见过二叔。”

赵煦知道二人要参加科举:“不用这么拘谨,时间很紧了,都去看书做事儿吧,各自自便,不用管我们。”

众人这才散了。

赵煦进入堂屋,孟皇后不由得嗔道:“官家跑哪里去了,才听人报说到了庄子门口,一转眼又不见了……”

“呵呵……去庄子后边沟里看看老李准备鳝鱼没有,茂儿呢?”

孟皇后命张士良给赵煦上米酿热饮子,又替赵煦解下外罩的袍子:“仙卿和程二侠带杵儿和茂儿去散步了,平日里也差不多这时候回来。”

赵煦见到皇后身侧一个簸箩里的针线和毛绒的卡通兔子:“这是毕县君小时候的玩具,茂儿是男娃,不给他耍这个。”

孟皇后脸一红,不好意思说是自己想玩:“收拾出来觉得挺好的,洗干净后重新酿了棉花和香料,我想着带回宫里去照着做一个。”

赵煦想起这些往事就心情舒畅:“小时候的故事书里,好多故事的主角都是可爱的动物,后来给张天师看到了,他说穿犊鼻裤,会说话,会拿胡萝卜打大灰狼的兔子,那就不叫兔子,该叫妖精。”

“还说拿胡萝卜当武器,那也打不过狼妖,得上符箓,哈哈哈哈……”

孟皇后也觉得好笑:“那是司徒天马行空,胡萝卜的确打不了狼。”

赵煦连连摆手:“我们那时候都是小孩子,可信故事了,于是跑去问司徒,你猜司徒怎么说?”

“怎么说?”

“司徒说我们看连环画不仔细,没看到小白兔的房子上积雪那么厚吗?说明那胡萝卜是冻硬了的,怎么就不能打狼?”

漏勺讪讪地补充道:“然后兄长和官家长大了就拿这套说辞来骗我,我也就真信了……”

“哈哈哈哈……”赵煦笑得很开心,突然想到还是丧中,赶紧收了气焰:“后来司徒说,那些故事只是个壳子,其本质是要扶持小孩子心里同情弱小,厌恶贪暴的善念,只是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让小孩子更容易接受罢了。”

“张天师也不能不服。”

孟皇后微笑道:“因此这个布偶也有深意,和故事画书相结合,更容易给孩子们的真实感,是吧?”

赵煦和漏勺对视一眼,然后赵煦对孟皇后笑道:“司徒之能,岂只于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